如何评价电视剧《棋士》大结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9 23:25 5

摘要:电视剧《棋士》的大结局以高密度的反转、深刻的人性探讨和争议性的法理矛盾引发热议,成为2025年悬疑剧的焦点。以下从多角度分析这一结局的得失与内核,仅是个人观点:

电视剧《棋士》的大结局以高密度的反转、深刻的人性探讨和争议性的法理矛盾引发热议,成为2025年悬疑剧的焦点。以下从多角度分析这一结局的得失与内核,仅是个人观点:

一、主题与叙事手法:围棋映射人性的混沌

1. “棋局”的隐喻与宿命感

结局通过崔业“最后一子”的落定,将全剧的围棋哲学推向高潮。他用自己入狱的代价换得妻儿平安,并让哥哥崔伟背负灰色选择,呼应了“落子无悔”的主题,剧中反复强调的“棋谱无定式,人心无定数”,揭示了命运与选择的不可控性。正如崔业最终未能算尽所有变量(如一只耳的失控),人性的混沌在棋局中暴露无遗。

2. 悬疑与情感的双重张力

结局通过三大悬念的揭晓(夏生之死、崔业借警方布局、矿洞终极对决)保持节奏的紧凑感,尤其“李代桃僵”的调包计和矿洞火拼的视觉冲击,将戏剧张力拉满。但部分观众认为,崔伟经商成功的理想化处理削弱了现实逻辑,例如“真钱洗白”的暗示缺乏细节支撑。

二、人物命运:悲剧性与救赎的悖论

1. 角色的“无解困局”

崔业:从围棋老师到罪犯的转变,源于为儿子治病的执念。他的“黑化”并非彻底堕落,而是底线被生存压力逐步侵蚀的结果。入狱后与妻儿的隔阂,以及狱中独弈的镜头,暗示其精神世界的崩塌与自我惩罚。

夏生与一只耳:两人作为崔业的“棋子”,命运更具悲剧性。夏生因亲情卷入犯罪却意外丧命,一只耳因童年创伤成为“恶的化身”,他们的死亡不仅是罪有应得,更是社会边缘人群的缩影。

2. 法理与人性的冲突

崔业以“紧急避险”为动机的犯罪行为引发争议。尽管他提交证据获得轻判,但剧中未深入探讨其罪责与救赎的边界,例如挪用高利贷欠条“黑吃黑”是否具有正当性。这种法理模糊性让结局在“理想化救赎”与“现实警示”间摇摆。

三、演员表现与艺术价值

1. 王宝强的突破性演绎

王宝强将崔业从懦弱到阴鸷的转变刻画得极具层次感。例如在矿洞中点燃钱箱时的癫狂与决绝,以及探监戏中面对儿子冷漠的微表情,展现了小人物的挣扎与毁灭。

2. 群像塑造的粗粝感

陈明昊饰演的崔伟在“正义刑警”与“愧疚兄长”间的矛盾,李梦饰演的夏雨因工厂事故引发的连锁悲剧,均赋予剧情现实质感。尤其“李姐跳楼”“一只耳童年遭遇”等支线,深化了社会议题的表达。

四、争议与反思

1. 理想化结局的得与失

崔伟经商成功、家庭重建的结局被批“脱离现实”,但象征性的“鱼缸金鱼”暗示破碎后的新生,也保留了开放式解读空间。这种处理虽削弱了批判力度,却契合剧集“人性灰度”的基调。

2. 悬疑外壳下的社会寓言

全剧通过犯罪故事揭露医疗困境、底层生存压力等社会问题。例如李姐因工厂倒闭被迫站街、夏生兄妹为医药费铤而走险,均指向“钱”作为命运推手的残酷性。

总结:一场关于选择的哲学思辨

《棋士》的大结局并非单纯追求罪案逻辑的圆满,而是通过崔业的堕落与救赎,叩问“人在绝境中是否拥有选择权”。正如剧中台词:“棋下完了,人还得活下去。”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让它在国产犯罪剧中独树一帜,尽管存在法理漏洞和理想化瑕疵,但其对生存困境的深刻描摹仍值得肯定。

来源:王老师教围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