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世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无须当债一样去偿还,那就是亲情。若是漂泊倦了,孤独无依,唯有一处可以投奔。父母恩情,浩荡如青山绿水,纵是天地背离,他们亦会将你收留。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作家白落梅曾说:
这世上,有一种爱是无私的,无须当债一样去偿还,那就是亲情。若是漂泊倦了,孤独无依,唯有一处可以投奔。父母恩情,浩荡如青山绿水,纵是天地背离,他们亦会将你收留。
个人觉得,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大明宫词》里武则天与太平公主感情的全部注解。
初次看,年纪还小,对剧里的内容是一知半解,只是察觉武则天与太平公主的母女关系不怎么样。
后来重温,才深刻地被武则天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武则天为了膝下这个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太平,实在隐忍了很多很多,付出了很多很多。
太平是武则天与唐李治的小女儿,也是武则天在40岁高龄生下的最后一个孩子。
太平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在朝廷内掌握了实权,日常都在替身患家族性风疾的李治处理朝政。
她出生之后,刚好赶上唐军大败突厥,于是父母特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带着吉兆的名字——“太平”。
武则天非常宠爱太平公主。
一是她生的儿子已有四个,好不容易添了女儿,有利于缓解她靠生儿子巩固地位的野心。
二是她早年为了与王皇后竞争皇后宝座,亲手掐死了自己诞下的长女,常年来内心愧疚自责。
终于上苍垂怜,武则天又拥有了一个女儿,既不必充当她向权力巅峰攀爬方面的垫脚石,又不会成为她政治生涯里屡屡冒出来的如大儿子、二儿子那类与她作对的绊脚石。
对比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在母亲威严下的战战兢兢,太平享受着皇室给予她的得天独厚的荣耀、富足和自由自在。
自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温室一般的环境也为太平成人之后走出宫闱埋下了祸根。
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当武则天的。
归亚蕾的武则天真的霸气万分,却又不失母性的柔和,想要建功立业的野心毫不遮掩,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永远是那么地理直气壮,不顾一切。
就像她夸旦所说的一样——“富有冒险精神,随时都有不顾一切、鱼死网破的勇气。”
也只有这种女人,能在五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历史中冲破束缚。
不得不说,归亚蕾的台词真的很好,平稳又带有一点傲气。
而且剧里的武则天挺擅长利用女性的弱势倒逼李治,这点挺好的。
虽然武则天政治手腕强大,但历史上也真的没有完全越过李治。
太多剧里面把武则天的形象塑造得太板正强硬,弱化李治,把他搞得体弱多病还脑子不好使的样子。
正如太平和李旦逼宫时,武则天在太平面前的微微示弱真的很精彩。
但武则天也许是个英明的君主,却没有当好一个母亲——以为用权力可以换来爱情确实是她作为母亲的错误,错在她用母亲的身份行使了帝王的权力。
她用权力去赐予女儿幸福,却为太平带来了莫大的不幸。
正如武则天对薛绍说:
在你面前的是连神明们都仰慕的威仪,人是不可以和神明抗衡的。所以,你无法报复我!但是你却把对我的怨恨报复在无辜的毫不知情的太平的身上!你用伤害一个爱你的女人的方式去缅怀另一个你爱的已经死去的女人,还将这种缅怀冠以高尚的名义!但是这种‘缅怀’‘忠贞’本身就是一种与高尚的道德相违背的行为!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都太爱对方,并且都把这种爱发挥到了极致。太平爱你,你爱惠娘,而我爱太平!我曾经告诉过你,太平对我意味着什么,她是我除了大唐江山以外的全部的思恋与向往,是我最为深爱的女儿!
太平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个令伤口愈合的契机,而且也让武则天惊喜地意识到带有母亲名义的权力正是自己所喜欢的权力。
我认为,太平某个时期对武则天的憎恨真的是情有可原的。
太平公主从出生到临死都是心思单纯的人。
她秉性浪漫,爱好诗书,内心善良,头脑聪颖,却是不通人情世故,也不知人心险恶。
生为天之骄女,她对众人趋之若鹜的“权力”无感,她只渴望得到爱,拥有爱,保持爱,还得是纯净的、不染尘埃的、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长久的爱。
因为她只要爱,十四岁那年的上元节,她与玩伴韦姐姐一起溜出宫,跟随着人群,去见识火树银花,去欣赏繁星似灯,去领教由烟火、笙笛、社舞交织而成的宫外狂欢夜。
可是,她与韦姐姐走散了,看着满街相似的昆仑奴面具,她焦急得泪眼汪汪,挨个去掀面具来辨认。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让她魂牵一生的男人——薛绍。
他好看,剑眉星目,长身玉立,气质儒雅,风度翩翩。
他有趣,清清浅浅问一句:
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再补段富有哲学意味的句子:
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脸通常是不同的。
一见薛绍误终身。
自然不能怪薛绍。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太平公主自以为是的开启了初恋——属于她一个人的暗恋。
加上命运诡异的安排,让他们又阴差阳错的相见,薛绍还无意之间救了她。
太平公主就认定了这是月老命定的姻缘,跑到朝堂上跪请父母让她嫁给薛绍。
她根本没想到,薛绍早有家室,夫妻琴瑟和谐,感情深厚。
因为在太平公主稚嫩简单的思维里,只要她不计较薛绍的出身普通,薛绍应该是感激戴德自己的下嫁的。
这就是一直被父母骄纵,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的处世观——只要有父母做主,自己想要的,应该都可以得到,对于他人的感受,他们缺少同理心,也缺少了解欲。
太平公主就在母亲做主之下,嫁给了意中人。
太平怀着美好的憧憬,走入了薛家,成为薛绍名正言顺的正妻,也成了长年有名无实的正妻。
因为薛绍恨她,更恨她的母亲。
如果不是太平公主的一个突发奇想,薛绍最爱的原配发妻怎么会被武则天下旨赐死,仅仅留下一个不能见天日的孩子?
为此,薛绍每一天都活在对前妻的思念与歉疚之中,他告诫自己不能爱上太平公主,对她必须冷漠、冷淡与冷暴力。
而太平公主长年不知其中缘由,直到薛绍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将往事和盘拖出,自杀而死,太平公主才明晰了真相。
原来薛绍不是不爱她,而是不能爱她。
薛绍对于前妻至死不渝的爱恋以及“长相守”的爱情信念,正是太平公主最羡慕的、最渴求的理想。
她悲痛欲绝,将这一切过错都推到了自己的母亲身上。
谁让你害我失去爱情?你知不知道对于一个相信爱情的人最大的伤害是什么呢?就是让她彻底失去自己的爱人。
最后薛绍在对妻子忠贞不渝的决心以及对太平不可抗拒的尊敬和好感中迎向了太平手中的利剑。
薛绍之死使他们之间令太平困惑的隔阂真相大白,太平第一次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和母亲的专横。
薛绍的死给太平带来了极大的创伤,也为她与武则天母女关系扯开一道无法弥合的裂缝。
武则天为了权力而失去了丈夫的爱,为了权力将自己的女儿毒死,为了权力将自己的儿子一一放逐、处死,最后母子反目,当然,也为了权利与爱,与太平之间有了深深的沟壑。
为了权力,武则天失去了一个女人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
当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的时候已经白发苍苍,在她生命将尽的时候想要的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女人所享有的平凡的幸福罢了。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她再也得不到那些她曾经所不齿的“幸福”,却成就了一块永恒的无字丰碑,成为了“震古烁今”的武则天。
来源:咖啡里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