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古偶市场暗流涌动。当《念无双》以神性叙事解构仙恋套路,用齐物论哲学叩问生命价值;《雁回时》深耕"她叙事"沃土,用细腻笔触再构“人本位”新视角;《似锦》更将宋韵美学转化为叙事语言,在点茶工艺与盘金绣纹中解密角色精神密码。
文 | 金佳美
来源 | 看电视
大IP效应减弱,流量红利消退,古偶市场犹如逆水行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作品频出,却越来越难以溅起现象级剧目的水花。
近期,古偶市场暗流涌动。当《念无双》以神性叙事解构仙恋套路,用齐物论哲学叩问生命价值;《雁回时》深耕"她叙事"沃土,用细腻笔触再构“人本位”新视角;《似锦》更将宋韵美学转化为叙事语言,在点茶工艺与盘金绣纹中解密角色精神密码。
在情绪塑造、女性叙事与细节美学的交叉口,三大爆款撕开古偶生存新法则:情绪塑造要够"痛",女性叙事要够"敢",细节美学要够"卷"。
当流量神话破灭,内容革命已悄然降临——这场静默的突围战中,谁能以思想深度破局套路窠臼?谁能以文化厚度重塑类型边界?这场关乎艺术创新与大众审美的博弈,或将决定下个黄金时代的开启密码。
从“预制爆款”到“情绪共鸣场”“爽感”下的深层叙事底蕴
流量时代,观众不再满足于“高颜值+老套路”的组合拳,多部“大IP+流量演员”的公式化作品开播即哑火,印证着市场对“预制爆款”的免疫。
《贪婪的多巴胺》一书中提到,多巴胺的产生并非直接源于快乐本身,而是源自对奖励的预期与新鲜感。当大脑预见到某种行为可能带来奖励,多巴胺神经元就会活跃,驱动我们采取行动以寻求奖励。
此书中揭示的脑科学真相,与当下古偶剧的生存法则不谋而合:观众追求的不是即时快感,而是对"奖励预期"的持续探索。
在注意力碎片化时代,为降低观众耐心缺失对长剧的冲击,古偶制作人多选择通过快节奏叙事制造“爽感”。
同为宅斗权谋类型的《雁回时》和《似锦》,都以“苦情女主”+“归来复仇”为叙事核心,在新仇旧恨的交迭下步步揭开核心悬念,形成追剧锚点。
《雁回时》里,“柔弱小白花反杀全家”的开场直击观众痛点,腹黑果断的处事方式与“疯批美人”的性格定位又极具“爽点”。
女主刚用绿豆糕藏毒扳倒姨娘,下一秒男主就火烧宅院布下谋局;观众刚因“父女相认”感慨,转眼却发现慈父竟是幕后黑手,节奏堪比开了三倍速,接连不断的反转让观众大脑持续处于“高满足感”的亢奋状态。
而叙事风格同样“快爽燃”的《似锦》,刚开场就上演重生戏码。女主东平伯府四小姐姜似在被爱人射杀后竟回到过去,重活一世,她选择用智慧和胆气扭转过往悲剧。
从大胆退婚到长兴侯府杀人案,再到一一改写家人命运,制作方将长剧的矛盾发展解构为多个叙事单元,在保持主线矛盾张力的同时,通过连续设置并高效解决多个次要矛盾,形成"问题-解决-奖励"的链式反应。
这种叙事策略如同精密编排的多巴胺触发器:每个单元矛盾解决时释放的成就感,会激活观众大脑的奖赏回路,促使他们主动追寻下一个叙事高潮,助推长期观看期待值的提升。
与《似锦》相同,去年的同类型爆款剧目《九重紫》也将叙事框架构建于重生视角。“双重生”的设定颠覆权谋叙事,判词谶语、虚实镜头语言充分制造智力快感,将流量转化为观众主动参与解谜的“情绪共鸣场”。
此外,在《念无双》中,唐嫣饰演的无双神女姬谭音高贵而不失灵动,刘学义饰演的狐族大祭司源仲高冷却不乏深情,两人的相识相知在擦出爱情火花的同时还产生了不少诙谐因子。
剧中姬谭音为救源仲舍命挡灾,却被其误伤陨落,元神归位后炸坟而归,谁知刚来到源仲身后竟被源仲一掌拍死!后来姬谭音驾机关神鸟追逐源仲,却再次被他击落坠亡,在展示双方情感纠葛的同时又充满戏剧张力,让观众在预设期待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得以收获额外的情绪意味。
该剧以“反套路修仙”突破人设边界,纯然美好的“古早仙侠味”,也让观众在怀旧与创新中得以寻得新的情绪支点。
流量神话消弭的焦土上,新的生存法则正在破土。当叙事从"投喂"升级为"共创",当"爽感"从感官刺激进化为智力游戏,观众愿意用真情实感为真正的叙事革新买单。这场静默的革命,或许正预示着古偶的进化方向——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攻心为上,攻脑为王。
“她视角”+“她力量”“大女主”叙事再升级传统古装剧中的女性角色多困于“情感依附—宫斗上位”的闭环,而古偶市场女性受众占比为上,制作人敏锐捕捉到“她视角”叙事的红利,在女性独立思想愈发兴盛的当下,此类叙事也成功延续时代底色,讲述出直击人心的好故事。
“你做我的妻子,我做你的谋士,我会助你成为京城第一贵女。”
改编自千山茶客笔下小说《贵女》的《雁回时》,全面抛弃固有甜宠套路,转以封建枷锁下的女性觉醒为主题,深刻塑造出极致权谋下的鲜活女性群像。
在这部剧中,女主以"赤脚鬼"的身份归来,凭瘦弱身躯在在嫡庶规矩里杀出复仇的血路,搅动整城风云;表面凶狠恶毒的阮惜文,却为救女儿不惜自认“赤脚恶鬼”之名,心甘情愿同挚爱一起赴死;以“清澈的愚蠢”伪装野心的庄语山,在骑马时也无不表露出对自由的向往;
当阮惜文死后,坏事做尽的反派姨娘周如音选择与庄寒雁达成同盟,反抗其被长期压制的父权体系,这一刻,剧目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女频宅斗,而是达成了个体独立、自我觉醒的“人本位”。
剧中女性角色无一不深陷封建伦理的绞杀,却以不同方式寻求突围,她们没有“金手指”,而是用伤痕与血泪证明:真正的女性力量,是在烂泥里开出花,在绝境中杀出血路。
当她们在封建铁幕下完成精神突围,共同构成了一部“女性生存启示录”,使屏幕前的每个现代女性,都照见了自己坚韧灵魂的倒影。
而云合评级里拿下“S+”,抖音话题总播放量近百亿,女性观众占比达78%的《似锦》,也无不证明了女性互助、反雌竞叙事正成为古偶刚需。
在该剧中,重生后的姜似展开权谋智斗,勇敢地解除婚约,为了安身立命开设自己的香铺,还协助调查了一连串少女被害案。
从“死于爱人之手”到“重生后掌控命运”,在快节奏的剧情中逐渐从“被救”走向“自救”,其成长轨迹与宋代四雅的深度植入形成互文,将女性觉醒叙事提升至文化隐喻层面。
而在《念无双》的仙侠宇宙里,姬谭音的成神之路被解构为"问道-证道-布道"的三重门:以"神之左手"为引,将传统仙侠的"情劫"升华为"公平执念",剧集彻底抛弃"为爱堕仙"的窠臼,让神性觉醒始于对人间疾苦的共情。
唐嫣用"收放自如的呆萌感"刻画神性弧光,从凡间笨拙施法的肢体喜剧,到神界运筹帷幄的眼神杀,演技迭代轨迹与角色成长形成巧妙照应。
当行业还在用"少女教"困住女演员时,唐嫣已借此角色完成从《繁花》上海名媛到仙侠大神的戏路破圈, 85花群体通过该剧重构市场认知,证明演技沉淀比少女感更具生命力。粉丝热梗"你的兵来了"在此成为叙事催化剂,用"演技应援"替代"颜值吹捧",完成从追星到共创的身份升级。
当“她力量”从剧中延展到剧外现实生活,这场关于“大女主”的情感跃升,也成为了古偶市场等待已久的"神之左手"。
但一体两面,随着类型剧目的不断增多,古偶制作人也不得重视“边际效应递减”对女本位叙事架构的深刻影响。若无法深挖女性视角下的“人本位”精神内核,违背创新初衷,便极易让“大女主”人设承担沦落为复制粘贴般的“NPC”,甚至引发性别对立的矛盾,丧失精神本核。
从“堆砌”到“共生”的细节哲学审美秩序的现代化重构当观众对工业糖精产生抗体,古偶的创作者们转而深耕"文化基因重组"的美学表达。
《似锦》以宋韵美学为叙事基底,将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理念转化为视觉语言。主创团队在园林建造上邀请古建专家指导,确保榫卯结构符合宋代制式;剧中庭院筑山理池法度考究,飞檐翘角与花窗漏影构成"框景"艺术。
人物游走于曲径通幽处,衣袂翻飞与竹影婆娑相映成趣,真正实现了"人在画中游"的沉浸感。
当五色清雅襦裙与园林素墙形成水墨意境形成呼应,观众也仿佛随着角色步伐穿越月洞门,看到了鲜活的故事场景和永恒流动的宋韵文化长卷。
古典美韵跃然于荧幕的画幅切换:绒花、点翠、掐丝等传统手工品融入各叙述单元;螺钿、盘金绣等非遗技艺开辟细节叙事视角;姜似绘制山川飞瀑的觉醒时刻,与郁锦随身玉器象征的君子五德形成镜像,实现“物我共生”的视觉体验,也打开了"东方美学可视化"的元宇宙入口,让角色刻画从“单一爽感”进化为“传统文化现代性转译”的深层表达。
与《似锦》相同,《雁回时》也十分注重选角扮相。女主庄寒雁与母亲阮惜文的剑眉斜飞入鬓,眼尾上扬的弧度相似,凸显两人血脉关联的同时又形成差异化的眼神处理,庄寒雁的隐忍与阮惜文的狠厉又强化了角色性格的冲突性;
小娘与二姐的圆形脸与杏眼配置,符合封建审美对"宜室宜家"的期待值,但微微下垂的眼角与始终低垂的眼睑,又在甜美轮廓中注入暗流涌动的算计感,形成"天使面孔蛇蝎心"的视觉隐喻;
青年宇文长安与中年版本的他更是神似同人,实现跨年龄段的面部特征延续,增强了角色代入感;而青年庄仕洋和中年庄仕洋则有着相同的窝囊气质,眼神阴郁却又充满算计,使其城府有了具象外显。
此外,剧中的细节暗喻更是用心良苦:当雪花逆着重力向上翻飞,象征着台词背后的谎言暗涌;男女主大婚的华服之下,暗藏着叙事视角的悄然转换——女主内心独白渐次隐去,衣色却如墨般晕染加深,这种"外化于形"的转译,将其"黑化"成长的过程具象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
在男主视角的引领下,观众仿佛穿越历史帷幕,亲历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觉醒的破茧之痛。这种通过环境符号与人物造型的协同叙事,让"黑化"不再是简单的情绪转变或善恶拆解,而是成为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沉浮的悲壮诗章。
每个细节都成为解码人物命运的密钥,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剧中,完成对社会规训与人性突围的深层思考。
从开播前被群嘲,到仅凭四天逆转口碑,《念无双》也用剧中独特的审美定位完成了传统哲思的现代化重构。
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士大夫的报国之心,和升斗小民的顾家之念一样重,仙族的百年修行,和蜉蝣的一日寿元一样重,这就是神道,万物公平。”热爱之辩、成神之念、凡人之执、师生真情,都被融入《念无双》的叙事主线,在各单元间凝聚为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道家齐物论注入仙侠叙事,这种凭借神行刻画写意人性的特殊思辨方式,成功让姬谭音的“神格”超越性别维度,在"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终极命题里,完成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
一呼一息尽显美学注脚、服饰褶皱暗藏着人物命运,当置景撑起文化基因,传统哲思诠释当下议题,每个细节都成为了叙事支点,成就古偶重构现代化审美秩序的独特密码。
在流量洪流中锚定文化坐标,在“爽感”把握上兼具“深度”塑造,2025年的古装偶像剧市场,也传递出从其溯流而上的蜕变法则:
唯有在流量漩涡中坚守内容初心,在女性叙事中深谙现世价值,在美学表达中延续文明血脉,古装剧才能真正摆脱“工业化快消品”的标签,成为时代的精神镜像。
这场静默的革命,或许亦将成为古偶向成熟探索的必经之路。
主编:罗姣姣
文:金佳美
排版:金佳美
来源:看电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