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钧果然神童。大汉近2000学子齐聚京都,许多学子多次射策,更多学子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去。少小年纪的董钧,却是一射而中,实在是可喜可贺。只是中的名次比较靠后,朝廷按名次把董钧安排在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太常寺。太常寺设有诸祠庙
董钧果然神童。大汉近2000学子齐聚京都,许多学子多次射策,更多学子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去。少小年纪的董钧,却是一射而中,实在是可喜可贺。只是中的名次比较靠后,朝廷按名次把董钧安排在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太常寺。太常寺设有诸祠庙署、太乐署、鼓吹署、汾祠署、太医署、太卜署、郊社署、廪牺署共八署,董钧在廪牺署供职,就是看管宗庙祭奠时准备宰杀的猪牛羊和祭奠时使用的谷物,开始是不入品的一般小吏——掌固,后来升为廪牺令,相当于八品与九品之间的官儿,史称从八品下。
董钧领了掌固这么个差事,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可以说是一点也找不到感觉。掌固干什么,掌固就是管理牲口,保管谷物。这算什么官儿,原先兴致勃勃进京射策,满以为中了就当个像样的官儿,干一番像样的事儿,不说光宗耀祖,至少也给自己面子上增光。然而如今却是这么个公干,话说得好听,拿的是朝廷俸禄,可是连个芝麻的官儿都够不上,俸禄自然就少得可怜,顶多就是够自己一日三餐填肚皮。仆人董安跟着自己辛辛苦苦来到京都,满以为自己能挣个像样的官儿,俸禄拿得多,董安也跟到沾光,只要在京都做事,就在京都置办产业,购点房产什么的,给董安娶个老婆,也不枉董安辛苦一场。如今看来,别说置办产业,简直是填肚子都成问题。董钧想,不能耽误了董安成家,董安已是二十多岁,再不能耽误他了。于是董钧就对董安说,他既然已经中了掌固这个差事,就硬起头皮干几年再说。因为俸禄太低,没法子担待董安一起过日子,董安还是回老家去,该成家就成个家。董安说少爷你别赶我走,临来时姑母有交代,无论是中与不中,一定得陪伴你。不就是俸禄低吗,没关系的,董安有两只手,有力气,找点事情做,自己糊自己的口,总之无论如何要陪伴少爷。董钧说,你都二十好几了,你得成家,你我京都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个跟你过日子?董安说,少爷你不也是没成家嘛,你没成家,董安也不要成家,即使一辈子打光棍也要陪伴少爷。少爷你不要再说什么,再说董安就死在少爷面前,绝不离弃少爷。董钧无可奈何,只好同意董安不走。廪牺署养了不少牲口,喂养牲口自然要人,董钧给廪牺令说了些好话,就把董安留在廪牺署做工,主仆二人算是还在一起。
太常寺所设诸祠庙署、太乐署、鼓吹署、汾祠署、太医署、太卜署、郊社署、廪牺署八个部门,人员配备最多的太乐署,唱歌跳舞各样人等居然有上万人,太医署也是多达上千人,其它各署最少的也是上百人,而廪牺署就配备了令一人,丞二人,有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算下来一共多少人?一共才十人。一个十个人的部门,实在是太冷清了,冷清得门可罗雀。不过倒是有一多,什么多?牲口多,而且叫声不绝,不是猪叫就是羊叫或是牛叫。宫廷各种祭奠活动,王宫贵人什么庆典,几乎每天都要杀猪宰羊,被宰杀的猪羊牛最后的哀鸣,一天到晚总是不绝于耳。董钧出生乡村,听惯了猪叫羊叫,却没有每日里都是牲口们绝命的由嚎叫到哀鸣,那叫声初时令人毛骨悚然,渐渐的哀鸣则令人胆寒心颤,不由得内心发凉。董钧是读书人,是追求学问、做学问的人,天天听那些猪们羊们牛们的嚎叫和哀鸣,心头简直怪不是滋味。
董钧的职责是每天登记外来的活物,负责验证被宰杀了的牲口派什么样的用场,同样也对进出谷物进行验收和登记,除此而外就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没有事做就找事情做。到京都不久董钧明白了很多事理,凡是官儿做得大的人,都是学富五车,而且都是熟读经书,通晓儒学。想想自己,射策仅仅得了个廪牺掌固,与自己才疏学浅不无关系,所以自己还得努力学习,唯有学习才得有前途。
董钧埋头读书,廪牺令王庆看在眼里,不无感慨,觉得董钧这小子孺子可塑,将来应是有前途的人。王庆有意要培养董钧,就对董钧说,读书固然重要,但是得讲门道,读有所用,太常寺掌管礼乐,小子你何不学习礼学,这样才学有所用。董钧觉得王大人的说法很有道理,就按王大人的指点,有目的、有指向的系统学习庆氏礼。《庆氏礼》是庆普所著,当年戴德,戴圣、庆普等三人学《礼》各有所得,于是形成《大戴礼》、《小戴礼》、《庆氏礼》三家礼学。王庆觉得庆普与自己姓名有关,就推荐董钧学《庆氏礼》。为了使董钧学有所用,王庆还引荐董钧认识了一个人,这人就是大鸿胪王临。
王临什么人?王临可不是普普通通一般的大鸿胪,王临乃是炙手可热的大司马王莽第四个儿子。王莽有四个亲生的儿子(另外还有两个野生的儿子,此是后话,不作细述),一个王获,被逼自杀了,一个王宇,也被逼自杀了。老三王安,因为恍兮惚兮不大成气候,当时还没什么官儿,倒是老四王临,因为脑瓜子灵活,老爹是大司马,儿子也不会太差,委任王临担任了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的大鸿胪。凡诸侯王、列侯和各少数族的君长,以及外国君主或使臣,都是皇帝的宾客,凡是与此有关的事务多由大鸿胪掌管。诸侯王、列侯受封,其子息嗣位,以及他们因有罪而夺爵、削地,都由大鸿胪经手处置。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大鸿胪典掌礼仪,诸侯王死亡,大鸿胪遣使吊唁,并草制诔策和谥号。臣属于汉的少数民族君长,在接受汉的封号或朝见皇帝时,以及外国使臣来贡献等,属于礼仪方面的事务,也都由大鸿胪承办。郡国派属吏到京师上计,大鸿胪要为他们安排馆舍。所有这一切,表明大鸿胪权力不小,接触的关系非常广。按说王临应该为此感到高兴,然而他却不。在他看来,大鸿胪就是个打杂匠人,甚至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诸侯王、列侯受封,其子息嗣位这些好事还好办,见了面,给个好脸色。如果他们因有罪而夺爵、削地,处置起来就要得罪人,就会遭记恨。王临几次三番要求老父换个职位,一本正经的老父却总是斥责。知父莫如子,王临最了解父亲的德性,父亲野心大得很,心肠也特别狠,为了自己的野心,他害死了两个儿子,害死了孙子,害死了儿媳。王临常常看见母亲悲泪,整天眼睛都泡在泪水里,渐渐的眼睛都瞎了。做了这个大鸿胪,王临心里很不,他又不敢在众人面前表露,只好在门可罗雀的廪牺署来泄泄愤,发发心头的牢骚。他怎么敢到廪牺署发牢骚呢?因为王庆是他家仆,或者叫陪读,也可以叫保镖。王临打小时候读书,就是家仆王庆陪伴,王庆比王临大十五六岁,现在王临二十出头了,一直以来王庆没有离开过王临,而今王临做了大鸿胪,跟了王临十五六年的王庆因为认得了字读了一些书,所以王临就给了他一个廪牺令的职位。主仆有这层关系,来往密切也就不言而喻了。王庆觉得董钧很有才,肯学习,就向王临引荐了董钧,希望今后董钧能在王临的提携下升官进爵,一展宏图。董钧觉得王临为人正直,也有学问,就拜王临为师,学习各种礼仪,结合《庆氏礼》的学习,董钧收获颇丰,造诣也颇深。
王临经常莅临廪牺署,除了在忠实的仆人王庆这里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恨,就是觉得董钧这个学生确实“孺子可教”,因而很愿意把自己知晓的礼仪操作知识恨不得一股脑儿都传给董钧,好好的培养一个礼仪方面的高级人才。王临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老爹寿终正寝了,如果自己有幸当上大司马什么的,身边得有几个有才干的谋士,董钧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人选。董钧年轻好学,脑瓜子很灵,必堪大用。有一次王庆留王临用膳,董钧作陪,几杯酒下肚,王临酒精发酵,居然就把自己打算今后重用董钧的话说了出来,王庆顺到王临的意思,恭维王临说,公子宏图大略,一定如愿以偿。王庆进一步说,公子现在是皇后兄长,皇后打小就和公子感情深厚,不要多少年,皇后在天子面前一句话,公子当上大司马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王庆这一说,王临没有喜形于色,反倒突然大哭起来,王庆、董钧莫名其妙,纷纷劝导,王临非但不听劝,反而哭得更加动情伤心。王庆懂得王临心思,说公子你别老是为你二哥的死伤心了,人死不能复生,你哭伤了自己,还怎么施展你的抱负呢。王庆这么劝,王临却说他不是哭二哥,他哭的是他妹子,他担心他妹子赌气,将来不会拿他这个哥哥当一回事,所以他想起来很伤心。接着他就把自己很久以来自己内心的苦恼翻江倒海的吐了出来。
王临说,他老爹是个阴险无比的人,全社会都说他好,只有我们自己家里人才晓得他是什么人。王临说,大哥王获的死,完全是老爹为了出人头地的牺牲品。那时候老爹因为我姑婆的安排回到封地,老爹自己苦闷,我大哥为我老爹也难过,心情不好,就往婢女身上发气,婢女欺我老爹下野了说我大哥居然还要趾高气扬,竟然朝我大哥使气,我大哥一时气恼,失手打死了婢女。这件事本来应该交官,但是我亲眼看见我老爹愣坐在那里想了大半天,想出一个要我大哥自杀的主意。我大哥问为什么,我老爹说,不为什么,只为你娃活该。我母亲和我们几个弟兄姊妹向老爹哀告求情,希望保住我大哥的性命,然而老爹一副冰冷的面孔,斥责我们死到临头还不知好歹。老爹说,现在朝中想把王莽置于死地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正愁找不到借口,现在王获打死了婢女,那些人正好借题发挥,说王莽教子无方,不仅要制王获的罪,还要追究王莽教子无方的过失罪,王莽倒霉,全家都要遭殃。因此老爹换了一副面孔,马上就泪流满面说,虎毒不食子,他何尝不爱惜自己的骨肉,可是,如果王获不死,那么王莽全家就得死,是死一个,还是死全家王获你去想,王获你已经杀了人,已经是死罪,难道你还要你老爹老妈去死,还要你弟弟妹妹去死?老爹一番话,说得王获哑口无言,说得大家胆颤心惊,王获给母亲叩头三拜,也给老爹三拜,然后嘱咐弟妹们好生孝敬父母,然后就服毒自杀了。
王临继续说,对大哥的死,我们几个姊妹总感到有什么不明白,但是我们却想不出到底哪儿不明白。后来发生的事情终于使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隐秘。大哥死了以后,老爹把王府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上上下下所有人召集起来,召集起来干什么?召集起来不是为王获送葬,而是召集起来给大家训话。为了表明他的严厉治家,他还把封地的大小官员、士绅名流请来,要求大家给他做个见证,他没有偏袒他的儿子,他之所以要他的儿子死,就是为了维护国法。老爹的这一手,没有人参得透内中的隐秘,他的儿女们也参不透,后来参透了,就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
王临一边述说,一边继续喝酒,越喝酒话就越是没有遮拦。于是他接着说,老爹是什么人,你们谁也看不透,看不透!那天,他痛哭流涕,为什么痛哭流涕?不是为他的儿子死了痛哭流涕,而是,而是自己谴责自己,说他怎么怎么教子无方,怎么怎么有失厚望——天晓得有失什么厚望?一阵痛哭之后,他还要冲王获鞭尸,幸得众人拦住,才没有鞭尸。老爹哭天抢地,希望封地的大小官员、名流士绅上书天子,责罚他这个罪人。老爹这一手,确实扇动了许多人上书天子,但上书天子却不是要求天子责罚王莽,而是说朝廷放着这么一个六亲不认、一心维护国法的人才不用,绝对是国之不幸,因而纷纷要求天子重新启用王莽。上书和请愿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每天有上千人前往未央宫请愿。就在这时,老天也出来帮王莽的大忙,大白天里阳光隐没,满世界漆黑一片,请愿的人都说这是朝政黑暗,才有这样的天象,天子受不了舆论沸腾,赶紧下旨调王莽回京,就这样,老爹重又坐上了大司马的宝座。
说到这里王临顿足捶胸,说他简直不敢相信他老爹,竟然会是那么的阴险,那么的狠毒,那么的卑鄙!他说,老爹前去京都的时候,在给祖先敬香时,被王临听来的一番话,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那晚,王临听他老爹在祖先灵前说,他逼死王获,不是维护国法,是因为他太想卷土重来,太想登上大汉最高宝座。他的愿望差点被王获搅散,他不得不杀了王获笼络人心。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希望先祖保佑他,保佑他一步登天,为王家挣得天下。他希望先祖原谅他的残忍,他说为了江山,他不得不这么残忍。他说他不能容忍任何阻挡他的人,哪怕是儿子儿孙,只要他阻碍王莽的进程,他就毫不手软的除掉他!
王临说,他在暗中听到老爹这番祷告,差点没有当即晕倒。他说他如果当时晕倒,到地的声响一定会招来杀身之祸,他老爹绝对不会放过他。他说,他常常在梦里惊醒,就是因为老爹的那番祷告使他一直不得安宁。他害怕自己说梦话,所以他不得不每晚睡觉时在嘴里含一些棉团,这样即使说梦话也不会吐出像样的字来。王临说,后来二哥的死,更加印证了老爹的狠毒。老爹确实太狠毒、太阴险!
王临说,二哥是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他对老爹隔离当今天子与母亲相见非常不满。二哥很多次责问老爹,为什么违背人伦不让天子与生母团聚,不说团聚,见见面该是人伦常情吧。有一次二哥逼问得老爹无话可说了,老爹终于拿出他的杀手锏,露骨地说,他就是不能让天子母子相见,不能让天子封他母亲皇太后,就是不能让天子母后的亲呀戚的沾手朝廷的一官半职,一旦沾手朝廷,王莽就不会有立足之地!谁要再为这个事情讲什么人伦孝道,他就不得好死!
王临说,王莽太狠毒,二哥说他这样下去必定有一天会遭到惩罚。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终有一天会把母后接到宫中,终有一天王莽会倒霉。为王氏后代着想,为了不使天子真正掌权了而把王氏灭族,二哥想尽法子要阻止老爹继续篡权,结果却没如愿,反倒暴露了自己。老爹狠毒,居然又逼死了二哥,还把二哥妻子以及天子母舅家赶尽杀绝,天底下哪有这么阴险狠毒的人?只有王莽才是这么狠毒的人!生为王莽的儿子,真的是耻辱,是万劫不复的耻辱!
王临越说越绝望,以致放声恸哭。王庆竭力劝慰,董钧也是一个劲说老师你不能再喝,也不要再说以前的往事了,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你就没命了。王临指着董钧鼻尖说,传出去?谁传出去,你传出去吗?董钧连说不不不,学生绝对不会伤天害理出卖老师。于是王临又指着王庆,是你吗,你要传出去吗?王庆立即跪倒在地,连说王庆不敢,还说有丁点出卖,都遭天打五雷轰!王临说,传吧,竟管传出去,怕什么,早晚都是一死,死了倒痛快!
王庆说,公子你可不要这么说,王庆觉着,公子一定前途无量。王临说,是吗,你觉着王临前途无量吗?王庆说,公子一定前途无量。王庆说,公子你想想,如今皇后是公子亲妹子,公子又和皇后十分亲密,一旦天子掌了实权,皇后在天子面前一说,还不就会给公子封侯晋爵吗?那时候,公子就可大展宏图,千古流芳!
王临说,王庆你这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知道我老爹为什么要把我妹子嫁给天子吗?你知道我老爹在这个事情上耍的是什么手腕吗?你知道我那妹子是怎么样忍辱负重吗?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我今儿就全都给揭了老底儿,全给他抖出来!
王临说,我妹子比天子大三岁,已经是大姑娘了,天子多大,那时候天子才十一岁,还是个孩子,我妹子懂事啦,想嫁个懂事的人儿。可是,我老爹,为什么要把我妹子嫁给天子呢,为了他篡权!你想想,我妹子比天子大三岁,老实说我妹子并不丑,也有才,可是不能说是十分漂亮,天子选妻子,肯定一要年少二要美丽。我妹子自己心里有数,不愿嫁给天子,可是我老爹怎么说,为了大汉江山,必须嫁给天子。老爹说,先皇就是因为皇后没有选好,结果外戚争权夺利,闹得汉室不得清静。而今天子信任王莽,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这个大司马不好当,为啥不好当,就怕天子选了不好的人做皇后,皇后的家人争权夺利就会危害大汉江山,所以老爹要我妹子为大汉江山着想,嫁给天子,这样一来,天子那里有我妹子管理后宫,朝廷有我老爹揽大权,大汉江山就万无一失。老爹的这一手,别人不知道他的用意,我王临不傻,王临最晓得他内心的阴险,他是要全面控制天子,置天子于掌控之中。
王临说,刚才我说了,我妹子除了贤惠,不算丑,但是却并不是十分漂亮,要是选皇后,不一定被选中。我老爹再有权,也不能硬把我妹子嫁给天子,那样我老爹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人家会说我老爹是以权压人。我老爹可不是这样人,他得别人为他达到目的而用力。别人怎么替他用力呢,老爹自有他的办法,那办法就是,借势发力,水到渠成!
王临说,老爹向太皇太后——也就是我的姑奶奶王政君——奏请广招王公列侯的嫡生女入宫选后,我老爹在奏折中说,陛下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后宫嫔妃也空缺。以往国家的灾难,就是因为没有继承人,而且后妃的来路不正更是造成许多祸乱。请太皇太后考查,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孔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制定聘娶皇后的规定,尽快确定皇后,以求继嗣。太皇太后看了奏折,认为天子已经十一岁,是该选后了,王莽想得很周到,就同意了我老爹的奏请,并把这个事情交付下边办理,办理的官员把挑选的名单首先报到我老爹手里,那天,我看见老爹回家时还攥着那个名单,满脸愁云。为啥满脸愁云?哪个都晓得,我老爹从来都是深藏不露,这天咋会满脸愁云呢,难道是我妹子没有上到名单里?我打眼一瞅,我妹子在名单上呀,没有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呀!我老爹为啥发愁呢?我在想,是不是名单上的人太多,害怕人多把我妹子排挤下去了因而老爹为此发愁,我想这有什么可愁的,把名单上的人划掉一些不就行啦!
你别说,我老爹真还是如我猜想那样,要划去一些人名。老爹提起笔来,真就划了一个下去。我一瞅,被划掉的不是别人,居然是我妹子!我简直惊呆了,搞不懂我老爹的用意何在了。先前我老爹那么起劲的劝我妹子要为大汉着想,要忍辱负重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比自己小几岁的天子,而今报名了,老爹却把我妹子的名字刷下来,名都不报,还怎么选呀?这个时候我倒为我妹子鸣不平了。我说,那么多王公列侯的女儿都被推举选后,我妹子不缺胳膊不少腿,凭什么要把我妹子刷下来?先前你是积极主张我妹子嫁给天子,现在为什么又要刷她,你把她加上去,不加,我不服那口气!我老爹把眼一瞪,斥责我说,你懂个屌!
老爹迅速的拟了个奏折,附上那个选后的名单,就往我姑奶奶那里去了。我一头雾水,不晓得我老爹为什么要那样,我清清楚楚记得,我老爹在奏折中说:“最最敬重的太皇太后,呈上选后的名单,这些个名单上女子都是王公列侯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最优秀的美人,足可满足皇上挑选。然而侄儿王莽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而莽女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所以莽把她从名单中划掉了。当然,依莽之见,凡是王姓王公列侯之女似应从选后中划去,免得有人说王家人是太皇太后娘家人而招来非议嫌话。这是王莽个人管见,敬请太皇太后定夺!”太皇太后认为我老爹是诚心诚意为大汉着想,所以非常赞同我老爹的意见,同意把王姓王公列侯的女儿全都划掉了。
但是这个消息一传出,满朝文武却沸腾起来。大家认为安汉公(王莽这时候已是特别特殊的官职,安汉公——安定汉室功绩最了不得的官儿)太谦让了,这次选后活动是安汉公首先倡导的,现在太后为了避嫌,不让安汉公的女儿参选,这太不公平,文武百官纷纷要求把我妹子的名单补回选后的名单中去。
最为可笑的是,我老爹明里把我妹子从选后名单中刷去,然而我却看见他悄悄安排人到下边去游说,很快就有许多地方官吏带着庶民百姓纷纷上书,“请选安汉公之女入宫做皇后,母仪天下。”上书的人越来越多,平民、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宫大门上书的,每天有一千多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朝廷,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都要求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直接立他的女儿为皇后,如果把安汉公的女儿剔除,天下人又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身上呢!我们强烈要求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太皇太后不得已,就把我妹子列为被选之列。我老爹却表示坚决反对,并且还派遣一些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下边的请愿,不劝说倒还罢了,越是劝说,上书请愿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并且直接要求立我妹子为后。我老爹说这样不可,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多人争宠,误了正统,产生混乱就不好了!我老爹只好请示太皇太后考察我妹子,太皇太后派遣长乐宫少府、尚书令等大臣面见我妹子,然后回奏称,“安汉公之女品德端正,生有窈窕容貌,应当受大命,继正统,为天下国母。”于是,太皇太后拍板,我妹子被立为皇后。
我妹子立为皇后好吗?好,也不好。好就好在我妹子人品正,能够为天子分忧解难。不好的是,也是因为我妹子人品正,重孝道,一边她要孝敬她老爹,当然也是我老爹,一边她要为天子分忧。我所知道,天子现在已经快成人了,已经很懂事了,听我妹子说,天子老是问起他生母,老是问起他舅家的亲戚。我妹子知道底细,但是却不敢说出来,说出来怕天子受不了。但是终有一天,天子会知道真相,到了那一天,天子知道真相了,我妹子可怎么解释。所以我妹子每当和我说起这些,就满腹心焦,不知道将来怎么办。想想我老爹一手遮天的作为,我也不晓得怎么才好。我老母哭瞎了双眼,不单单是因为我大哥二哥和儿媳孙子死于非命,也因为常常给我说起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十分恐怖,一旦皇上掌了大权,知道他舅家的悲剧,还能有我们王家好日子过吗?想到这些就恐惧,恐惧呀!
说着,王临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接着就放声痛哭,昏倒在地。
来源:妙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