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掞是如何知道康熙要传位给老四的?其实,剧中删除了一段隐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3 19:33 3

摘要:下输的那步棋,指的自然就是耗尽王掞大半生心血的废太子胤礽,而王掞口中下赢的这步棋,指的却是眼前的老四胤禛。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王掞在服毒自尽之前,面对急匆匆赶来的老四胤禛,曾说了一段极为特殊的话:

“我这一辈子下了两步棋,一步棋下输了,一步棋下赢了。”

下输的那步棋,指的自然就是耗尽王掞大半生心血的废太子胤礽,而王掞口中下赢的这步棋,指的却是眼前的老四胤禛。

但问题是:王掞举荐老四为太子的折子,不仅被康熙驳回,还因此被革去职务并限期递解原籍。

而在康熙所布的一系列迷魂阵下,当时除了邬思道之外的绝大多数人,都误认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是老十四,甚至于老四为此还一度萌生了要学李世民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王掞是如何知道康熙一定会传位给老四的呢?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就藏在剧中被删除的一段隐情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死鹰事件”,打破康熙六十八岁寿辰应有的热闹与喧嚣,千古一帝康熙更是怒火攻心,当场就晕了过去。

事发之后,废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第一时间就去找太医院凌国康打探康熙的病情。

在王掞的逼问下,凌国康一句“吉人自有天相”,间接泄露了康熙危在旦夕的实情。

当晚,趁着夜色王掞出现在了四爷府,因为老四寻常跟王掞的交集并不多,见王掞坐下来后就一直左顾右盼,误认为王掞深夜前来是有私事相求。

于是挥退了高勿庸,老四就开口说道:

“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您老就直说吧。”

然而令老四没有想到的是,王掞端起茶盏只浅尝了一口,就涕泪横流地说起了康熙的病情,随后更是起身说了就一句令老四头皮发麻的话:

“四爷,您得争取继位呀。”

“这话可妄言不得呀!”

早已入局夺嫡之争的老四,又岂会不知康熙一旦病危就意味着夺嫡将进入最后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要争取继位。

可这种话从邬思道口中说出来的,老四绝不会多想,但从一直力挺废太子的王掞口中说出,老四不仅大为不解,心中还陡然油生一股提防——

王掞此言究竟意欲何为?

是前来给他下套,前来是前来进行摸底?同时,背后指使王掞的人,又会是谁呢?

见老四反应竟如此强烈,堪称康熙“御用金牌辅助”的王掞,自然不难猜出这其中的缘故,于是他在被老四搀扶着重新坐下来后,为了打消老四心中的顾忌,出言解释道:

“我是一个油枯灯尽的人了,既没什么可怕的,更不会攀附你。”

之所以他方才会让老四争取继位,是因为胤礽二次被废之后,他就意识到废太子终究不是明君之选,他为自己没教育好太子而深深自责,觉得有愧康熙的寄托,便想服毒自尽,却屡次被康熙阻止,于是就暗中观察起了下一任的皇位继位人。

一番观察下来,他发现:

“养尊处优、耽于玩乐的,就占去了一大半呀。这剩下的呢,有的做事;有的看景儿;有的拆台;有的是心藏险诈,一心要做杨广。只有四爷您,心里头装着我大清的江山,念着我大清的臣民。”

王掞这一番话,着实令老四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动,甚至于这种来自旁观者的认同感还险些令老四热泪盈眶。

但即便如此,若是没有王掞接下来的那一问,老四仍旧不会卸下心中的防备。

“四爷,我问您一句话,您要照实告诉我,这郑春华是不是让您保起来了。”

可以说,王掞这一问带给老四的震撼,要比一开始劝他争取继位的震撼猛烈得多,王掞能看出他有夺嫡之心,这并不稀奇,可王掞竟能知道他将郑春华藏起来的这一密事。

一时间,看着眼前这个小老头,老四的心中仅仅是提防,更有一种捉摸不透的恐惧。

短暂失神过后,老四立马端茶进行掩饰,而王掞见状却说:

“四爷,您是百密一疏呀,这个事不但我知道,八阿哥他们更是了如指掌,他们一直佯作不知,就是为着捏着这张牌,等着时机一到打出来,置于你死地呀。”

一句说罢,老四瞬间冷汗直流,也正是王掞的这番提醒,让老四卸去了对王掞的防备。

到此问题来了:

王掞是如何知道老四把郑春华保起来的这件事的呢?

若说老八知道,那实属正常。

早在老十三用“归去来兮散”将郑春华救出辛者库时,老八一收到辛者库眼线递来的消息,就安排老九前往左家庄化人场查看究竟,因此老八当时就知道郑春华是在“诈死”。

除了八爷党之外,还能知道这件事的,也就只有康熙,以及老四安排监视郑春华的那些下人。而四爷府是出了名的铁门栓,消息从四爷府走漏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那么,难道是康熙暗中告诉王掞的,因此王掞才判断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是老四?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特意提到过王掞之所以会知道郑春华被老四保了起来,是因为在老十三被康熙以莫须有的罪名圈禁宗人府的第二天,王掞有感其中可能存有隐情,便去见了老十三一面,就在那次见面中,老十三把这一隐情告知了王掞。

既然郑春华一事并非康熙告诉王掞的,那么王掞又是如何确定,老四就是康熙默定的继位人呢?

自尽

那晚,王掞提醒老四他暗保郑春华一事,已被八爷党秘密掌握之后,就提出了将郑春华灭口的建议。

对此,老四是心动的,因为这是防范八爷党在关键时刻“捅刀”的最佳方案。

只是老四既碍于老十三的委托,更担忧由他出手会出现一个拆东补西、顾此失彼的结果,反增风险。

于是短暂犹豫过后,老四为难地说:

“她是十三爷再三托付给我的,我不能有负十三爷所托啊。再说,她也是无罪之人呐。”

而老四话罢,王掞当即就毛遂自荐道:

“四爷,你要不忍心,就让老臣去见见她,她要是不肯死,我当场就把她羞死。”

就这样,王掞从老四的口中得知了郑春华的藏身之处。

而老四虽然相信王掞真会去找郑春华,但却没想到王掞的行动竟如此之快,更没想到王掞会向康熙举荐他为太子。

第二天,就在老四和老八联合几位上书房大臣于寺院给康熙祈福之际,跪在澹宁居外的王掞,却接到了康熙的圣旨:

“圣上有旨,王掞跪接,朕早有此意,不再设立太子,渠料王掞在朕体欠安之时,又妄言奏立太子,其心殊不可测,着即免去王掞一切职务,限明日递解回原籍。”

由此即可看出:

对于王掞举荐老四为太子的提议,不仅没有得到康熙的肯定,王掞反倒还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惩罚。

然而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领完圣旨的王掞,仍旧去了郑春华的藏身之处,用一道白绫逼郑春华自我了断。

随后王掞便返回家中,端着毒酒等待老四的到来。

另一边在寺庙给康熙祈福的老四和老八等人,也同样收到了康熙的圣旨,只不过圣旨的内容,却是将他们免职的免职,降级的降级。

由此一来,老四极度怀疑康熙是打算把大位传位老十四,而等当他落寞又不甘地返回四爷府时,就收到了郑春华自尽的消息。

听此,老四当即意识到这一结果势必出自王掞之手,便匆匆赶往王掞的府邸。

见到老四,王掞一脸坦然,告诉老四家里的人都已被他遣散之后,说了一段令人极为不解的话:

“我这一辈子下了两步棋,一步棋下输了,一步棋下赢了。这一输一赢,我是不输不赢啊。”

说罢,王掞端起手中的毒酒,一饮而尽。

到此问题来了——

若康熙没有驳回王掞举荐老四为太子的奏折,哪怕不批评,只是不回复,王掞以此来判断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是老四,都尚可理解。

偏偏康熙不仅当众驳回了王掞的奏折,还因此责令其革职还乡,在这种情况下,王掞又是如何判断出康熙要传位给老四的呢?

难道王掞跟邬思道一样,都是从康熙冷处理“死鹰事件”的做法,窥探出了圣意,毕竟明眼人都清楚,“死鹰事件”的背后主谋不是老八就,是老十四。

若康熙真打算传位给老八或老十四的话,势必会查明真相。正是康熙事后不追不问,恰恰说明康熙默定的继位人,不是老八也不是老十四,而是老四。

可问题是,若王掞这能媲美其智如妖的邬思道,从细微之处窥探出了圣意,那么他就不该上那一道举荐老四为太子的奏折。

同时,即便邬思道窥探出了圣意,也只是认为康熙大概率会传位给老四,而非一定。正因如此为保老四能夺嫡胜出,邬思道提到老十三时,特意说道:

“十三爷不出狱,就算传位给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传位给别的阿哥,四爷您只要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局面翻转也未可知。”

明显,在康熙是不是默定老四为继位人的这件事上,王掞要比邬思道更加笃定。

那么,王掞为何如此笃定呢?

隐情

其实,王掞之所以会那般笃定康熙默定的继位人就是老四,是因为康熙在“死鹰事件”发生之前,曾给过王掞一个特殊的暗示。

正是因为有这个暗示,所以王掞才那般笃定老四就是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才会在康熙驳回他举荐太子的奏折之后,立马就去除掉郑春华。

而在剧中,有关这段隐情的剧情却被删除了。

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曾有过这段描述,说康熙六十八岁寿辰那天,王掞曾在半路拦过圣驾。

原来在康熙六十八寿辰之前,朝中一些大臣就看出康熙的身体状况极为不佳,这也就是在剧中,王掞为何会在庆典那天一直暗中观察康熙身体情况的原因。

为此在庆典召开前一个月,王掞就向康熙上了一道密折,举荐老四为太子。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王掞却没有得到康熙的回应,这才拦圣驾询问康熙,是否看过那封奏折。

对此,康熙先观察了一下四周,随后意味深长地说:

“其实你应该明白朕的深意了,朕赐你的药用了吗?”

在康熙的提醒下,王掞恍然想起他曾患过痢疾,那时康熙特意赐给他一种名叫“续断”的药。

想到这,王掞当即就明白了康熙的意思,既是“续断”,就是说老四确实就是康熙默定的继位人。

而康熙见王掞明白了他的意思,又说了一段极其特殊的话:

“此药要火候,火候不到效用不显,急不得。你且安心吧。”

言外之意,朕之所以不批复你的奏折,不是朕不同意老四当太子,而是不到时候。

正因为有这段隐情,当王掞接到康熙那道驳回他举荐老四的圣旨,并叫他革职还乡,王掞当即就猜出康熙是在摆“迷魂阵”,其目的便是在混淆视听,尽可能把皇子间夺嫡的焦点从老四的身上移开,从而为老四继位创造一个良好的继位环境。

正因为王掞识破了康熙的目的,因此才会马不停蹄地去找郑春华,逼其自尽,为老四继位扫平一个障碍。

这就是王掞为何会那般笃定,康熙默定的继位人就是老四的隐情。

也就是说,王掞那道举荐老四胤禛为太子的奏折,并非他跟老四那晚密谈过后递上去的,早在康熙举办六十八岁大寿庆典之前,王掞的奏折就已经递到了康熙的手中,并且还得到了康熙的暗示。

而对于王掞“以死逼杀”郑春华的恩情,老四登基之后始终铭记在心。正因如此,王文昭才会被雍正钦点为状元。

因为王文昭就是王掞的后人!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来源:卿心君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