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追剧的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雁回时》今天迎来大结局,这部从开播就话题不断的古装爱情剧终于要在腾讯视频放出最后五集。
最近追剧的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雁回时》今天迎来大结局,这部从开播就话题不断的古装爱情剧终于要在腾讯视频放出最后五集。
另一边,同样是腾讯播出的《我叫赵出息》提前四天点播完结,让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就突然收尾。
四月新剧也来势汹汹,张予曦主演的《千秋令》和任世豪的新作《请再和我结婚吧》分别定档在芒果TV和腾讯视频。
看似热闹的剧集市场,其实正经历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电视剧的更新节奏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
《雁回死》明明总集数30集,播到25集突然放出大结局,这种跳跃式更新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去年某平台播出的职场剧《破局者》更夸张,28集的剧播到22集直接放出最后六集,观众前一天还在讨论男女主感情线,第二天就被迫接受大结局。
这种排播方式看似方便观众一口气追完,实则打乱了原本的观剧节奏。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操作往往是平台根据实时数据临时调整的结果——当某部剧集的热度出现下滑趋势,平台会选择提前释放结局止损,但这种粗暴的断尾疗法真的能留住观众吗?
四月定档的两部新剧同样值得玩味。
《千秋令》选择在清明节后上线,避开三月末的剧集混战,而《请再和我结婚吧》则瞄准清明小长假前的流量空档。
这种精准卡位背后,是视频平台对用户观看时间的精细计算。
但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的主演阵容都算不上顶流,张予曦和佟梦实的组合在古装仙侠领域并不占优势,任世豪作为新生代演员扛男主大梁也略显吃力。
这或许说明平台正在调整选剧策略,与其花天价争抢头部明星,不如在中等成本剧集上寻找突破口。
数据显示,2023年上新剧集中,投资在5000万以下的A级剧占比达到62%,较前年增长17%,这个趋势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打开视频网站,会发现悬疑刑侦题材几乎霸屏。
王宝强的《棋士》和段奕宏的《沙尘暴》同时在播,加上蒋璐霞的《蜂鸟突击队》,三个刑侦剧正面交锋。
这种类型扎堆的现象背后,是创作端的严重路径依赖。
某影视公司开发部负责人透露,他们手上同时推进的五个项目里有三个是刑侦题材,因为这类剧本过审相对容易,且容易做成系列剧。
但观众真的看不腻吗?从数据来看,今年Q1刑侦剧的平均完播率同比下降8.3%,用户留存时长减少15分钟,市场显然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的信号。
微短剧的异军突起可能比想象中更影响长视频生态。
《铁石心肠》《茅山打更人》这些单集10分钟左右的微短剧,在长剧更新的空档期抢走了大量用户时间。
某平台数据显示,用户在晚八点黄金时段观看微短剧的时长,同比去年增长240%。
这种碎片化消费习惯正在改变观众的耐性阈值,很多用户反馈现在看45分钟的长剧会不自觉拖动进度条。
这对传统剧集的叙事结构提出新挑战,最近播出的《我的后半生》就尝试在每集设置三个以上的剧情爆点,这种密集的戏剧冲突明显是在适应观众被微短剧培养出的观看习惯。
说到演员阵容,老戏骨+中生代的搭配成为安全牌。
张国立和佟大为在《我的后半生》里演父子,姚晨和贾静雯在医疗剧里演对手戏,这种配置既能保证演技下限,又能覆盖不同年龄层观众。
但年轻演员的断层问题愈发明显,95后演员中能独当一面的屈指可数。
某选角导演提到,现在剧组选角陷入两难:用流量明星容易被诟病演技,用新人又担心扛不起收视。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念无双》要启用唐嫣这样的85花搭档刘学义,毕竟在仙侠剧领域,唐嫣的观众缘仍然能打。
观众可能没注意到,现在的追剧模式正在从"等更新"变成"拆盲盒"。
平台根据算法预测调整更新策略,观众永远不知道明天会突然加更还是提前完结。
这种不确定性虽然制造了话题,但也消解了观剧的仪式感。
想起以前大家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两集连播的日子,现在的观剧体验更像是在信息流里随机抓取片段。
当追剧变成一种快餐式消费,那些需要慢慢铺陈的细腻情感、需要时间发酵的人物成长,会不会逐渐消失在快进键里?这可能是所有影视创作者接下来要面对的命题。
来源:陶都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