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尘暴》由段奕宏、王锵、张佳宁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讲述跨越八年的连环命案在西北边陲小镇重启调查的故事,于3月28日在优酷播出。
文 | 酸梅汤
排版编辑 | Joy
当悬疑剧的地域版图延展至西北。
尽管《沙尘暴》是我第一次写悬疑剧,但我已经为这一天准备了多年。
编剧赵冬苓在采访中如是说道。
与她之前执笔的年代剧不同,《沙尘暴》粗粝、硬核的悬疑风格无疑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尽管如此,导演谭嘉言和编剧赵冬苓仍然力图交出一份足够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沙尘暴》由段奕宏、王锵、张佳宁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讲述跨越八年的连环命案在西北边陲小镇重启调查的故事,于3月28日在优酷播出。
△ 《沙尘暴》今日开播
该剧由一桩横跨八年的锅炉焚尸案勾连出新的案件,讲述了当地刑警陈江河(段奕宏饰)与外来干警罗英玮(张瑶饰)不放弃真相,抽丝剥茧追查真凶的故事。
剧集融入了“没有证据、无作案动机、熟人法则”等元素,以硬核推理的手法,还原了小镇连环凶杀案的幕后真相,揭示了乡土熟人社会背后的人性裂痕,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故事里,随着旧案与新案在时空中来回交织,谎言与真相不断博弈,一场裹挟着悬疑与人性的剧烈风暴,正在席卷众人。
△ 《沙尘暴》取景地荒凉偏僻
而剧如其名,“沙尘暴”不仅体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更隐喻了边陲小城熟人社会间,被黄沙遮蔽的真相与人性,是一部有着西北味儿的新作。
日前,极客电影(ID:geekimovie)对话《沙尘暴》的导演谭嘉言与编剧赵冬苓,旨在揭开本剧幕后的创作之路。
01 赵冬苓:首次悬疑创作,聚焦时代边缘的众生相
一具尸体从烧红的锅炉中掉出来。
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是《沙尘暴》的创作原点。
这个画面最早是赵冬苓在最高检采访时,听到的一个案子,当时她就认定,这是一个绝佳的故事开头。
时隔经年,这个场景依然像一把钩子,勾着赵冬苓,必须为它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是开头有了,具体要写什么主题、故事发生在哪里,还没有头绪。
△ 《沂蒙》《警察荣誉》海报
身为著名影视剧作家的赵冬苓,曾经写出过《沂蒙》《警察荣誉》等高口碑影视剧。
但是和以往的年代剧创作不同,这是她第一次尝试悬疑题材,并且还要从一个场景反推出故事,这与赵冬苓以往从采访积累素材再创作的流程完全不同。
这虽然给了她极大的挑战,也令她相当兴奋。
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推演之后,故事的主题逐渐清晰。
我想表现中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被甩在身后的边缘地带。不仅是经济差距,更重要的是城乡之间、中心与边陲之间观念和生存状态的撕裂感。
资源枯竭的边陲小城,停滞的时间,踌躇不安的人们。
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在她的脑中逐渐成型,在这座小城里,人们面临着走出去还是留下来的抉择,家乡对远离的人有着莫名吸引力,而留下的人则在传统生活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挣扎,这成为了《沙尘暴》独特的故事底色。
△ 《沙尘暴》中展现的小城市风貌
赵冬苓想要描绘一幅被时代甩在身后的群体长卷。
与近几年悬疑剧集的做法类似,《沙尘暴》全剧也仅有12集,但是长剧出身的赵冬苓并没有“水土不服”,反而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创作方法论。
她认为像《沙尘暴》这样的单一叙事本身天然适配短篇幅的形式:
若仅聚焦案件本身,十几集已是容量极限,这点从美剧的单集案件模式也能印证。
《沙尘暴》容纳了七八个主要人物的完整命运轨迹:“哪怕是小吃摊贩这样的配角,也要有鲜活的生命历程。”
△ 剧中人物关系图
她坚持不将人物工具化,案件推理与时代观察必须共生,悬疑只是外壳,壳里装的是人性与现实。
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赵冬苓坦言美剧《冰血暴》对她的重要影响。
我对《冰血暴》确实有特殊情感,早年初次接触时,因为偏好中产阶级题材,不太能接受它的粗粝风格。但多年后重看,它完全击中了我。
《沙尘暴》从剧名到情节设计都有致敬《冰血暴》的元素,比如孙彩云这个角色借鉴了《冰血暴》第 2 季里屠户老婆的形象,同样是一位胸怀大志、充满奇思幻想且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但孙彩云身上更有着浓厚的中国乡土气息。
△ 黄小蕾饰演孙彩云
设定里,前半段孙彩云是每个月去狱中探望丈夫的温柔贤惠妻子,后半段成了“床上就没缺过人”的花心滥情女人,很有角色张力。
我们过去在小城市生活,在农村能碰到很多充满奇思妙想的人,他们不接触外面的世界,却能用自己的逻辑自洽地解释外面的现象。我把这些生活经历和感触都放在了孙彩云身上。
这样的本土化改编,让观众对孙彩云这个角色既感到新奇又觉得熟悉,仿佛她就是身边某个充满故事的人。
02 导演谭嘉言:文学性吸引段奕宏加盟,打造西北风味悬疑剧作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我认为赵老师的剧本非常难得的一点是,它在故事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描绘了人与命运、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学趣味让我对故事非常着迷。
导演谭嘉言坦言,正是《沙尘暴》剧本的文学趣味,让他决定接手这部剧的拍摄工作。
△ 导演谭嘉言
所谓文学性,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寄情于景,可以说《沙尘暴》剧组最大化地展现了这一点。
剧组选择西北的沙漠、草原、时隐时现的雪山当做故事的背景板,为整部剧定下了异域、魔幻、粗粝的美学基调。
剧组深入荒漠实地拍摄,以偏纪实的影像风格捕捉自然赋予的苍凉质感。
景色已经足够震撼,镜头只需如实记录,环境的压迫感便已自动渗入人物命运中。
这样的选择并非刻意为之,剧中那荒芜的沙漠与废弃的小城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主题的延伸。
△ 段奕宏饰演的陈江河在沙漠啃馒头
衰败的县城环境放大了人物的困境,困在其中的主人公是留下还是逃离?
这种挣扎给了剧中所有人物一切行为的原始动机,那便是用尽全力活下去。于是这样的美学情境便给了这种表达以广阔的舞台。
△ 穿警察制服的陈江河
与导演相同,演员段奕宏也是看中了本剧的“文学性”才选择加入的。
从故事可观性来说,陈江河的故事不如其他角色那么精彩,但段老师看中了剧里的文学性,主动要求出演,并且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警察形象。
对于本剧另一个重要角色王锵,谭嘉言导演表示第一次见到他时,就感觉他有一种“孩子气”。
和王良这个角色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自我特质有共通之处,而且他本心善良,质朴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他进入角色。
△ 王锵饰演王良
谈到本剧的监制是高群书导演,他导演的《西风烈》是国内此类题材影视剧绕不过去的里程碑,同样的“西北味儿”十足。
高导经验丰富,他的《西风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部剧中,他在影像风格、叙事风格上都给予了很多帮助,尤其是他的心态和经验,让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从容。
谈及首度与优酷平台合作,谭嘉言导演满是感激:“优酷给予了我最大的信任和充分的创作自由度,这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非常难得。”
导演接下来还“剧透”道,他与优酷接下来还将合作第二部作品《光与霾》,值得观众期待。
03 近十年悬疑剧发展,求变求新是主旋律
悬疑剧一直是最主流的剧集类型之一,但是正因如此,类型赛道始终面临着创新突破的难点。
回顾近十年悬疑剧的发展,2015年之前,受到早期经典作品《重案六组》等的影响,大多仍多为单元剧的形式,案件与案件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白夜追凶》成2017年悬疑片一大爆款
2017年,优酷制作的《白夜追凶》是当年一大爆款,本剧以极具电影感的镜头与双胞胎探案的新颖叙事诡计,迅速招揽了大批剧粉。
更重要的是,本剧验证了悬疑题材成为全网爆款的潜力,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直到今天都是剧迷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经此一役,平台无疑看到了“悬疑+人性深度”的叙事可能,不少作品开始运用人物情感串联多线时空,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这种叙事方式摒弃了单纯追求烧脑和复杂剪辑的做法,让观众更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故事更具感染力。
再以《沙尘暴》为例,它以人物的情感为线索,将2004年、2012年等不同时空巧妙串联,每个时空的断点都源于人物的情感。
观众跟随人物视角,在不同时空穿梭,深入感受故事的张力和深度,仿佛置身其中。
△ 《沙尘暴》中的女性群像
《沙尘暴》虽只有12集,却描绘了七个独立成篇、立体鲜活的嫌疑人和两个女性受害者,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特色和人生选择。
女性角色更是多样,她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展现出野草般旺盛且孤独的生命力,体现生活的复杂性。
人物之外,视觉表达也是《沙尘暴》的一大亮点。
剧集根据西北地貌特征,采用明亮、开阔又荒凉壮阔的影像风格,照明上接近自然光效,演员表演追求生活流的自然方式,叙事和剪辑淡化戏剧冲突,从逻辑和人物动机出发展现故事。
△ 荒漠极速飙车
同时,以大量风沙实拍营造漫天狂沙的西北小城氛围,“沙尘暴”这一美学意象折射出“掩盖与隐藏”“冷酷与无情”等含义,与剧情中隐藏的真相、人性的冷酷等相互映衬,象征命运的无常。
现如今,地域地貌已成为悬疑剧的另一种标签,比如8D山城重庆、冬日冰冷肃杀的哈尔滨相继成为国产悬疑剧中的“罪恶之城”。
所以,期待这一部具有西北风味,并将视听语言推向极致的《沙尘暴》能够在这个困局中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开创悬疑剧的西北特色。
来源:极客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