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在中式亲情中探寻爱与尊重的边界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1 19:11 4

摘要:在国产剧集体拥抱“爽感”的当下,《棋士》却通过一场静默的生活流叙事,揭示了许多家庭最隐秘的伤疤,它探讨了爱与尊重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在中式家庭中,缺乏尊重的爱往往会变成伤害,同时,家庭多元化的情感冲突逐渐浮出水面,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现实议题。

在国产剧集体拥抱“爽感”的当下,《棋士》却通过一场静默的生活流叙事,揭示了许多家庭最隐秘的伤疤,它探讨了爱与尊重之间的微妙关系,强调在中式家庭中,缺乏尊重的爱往往会变成伤害,同时,家庭多元化的情感冲突逐渐浮出水面,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现实议题。

保护与干涉 亲情中的沟通障碍

中式亲情里的压抑感,往往来源于过度的干涉和控制。这种干涉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道德评判,使得被干涉的一方感到压力和束缚。正如剧中,弟弟崔业与走私老板王红羽因共同开设围棋大师班而交往频繁,引起了身为刑警队长-哥哥崔伟的警觉。为了掩盖自己与夏生合谋勒索王红羽的秘密,崔业向哥哥只提到自己要和王红羽一起开围棋大师班,二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崔伟以兄长之姿管束起崔业,要他远离是非之人,本是关心的话语,言语间却充斥着亲人间再熟悉不过的冒犯,直言“就你这怂样,他不害你害谁”彻底伤害了崔业,还搬来“中式父权”那一套来为自身话语的力量增加砝码,毫不留情面地说“爸真是没教育好你,欠揍!”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两个中年男人之间的对话,但这一幕却如此扎心地呈现了出来,甚至有许多观众在这段争吵中,体味到了一丝寻常的味道,这种寻常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来自于那些喜欢“管”人的长辈亲人。

但其实崔伟对弟弟的训斥背后,实则包裹着深沉的爱。他代入了“长兄如父”的角色,将父亲的威严与兄长的忧心糅合在一起,生怕弟弟走上歧途。但这份关心在崔业看来,却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甚至上升到“你就是见不得我好”的误解,认为哥哥始终将他当作需要庇护的孩子,甚至用“欠揍”这种对成年人来讲极具冒犯性的字眼,刺痛着崔业本就脆弱的自尊。这种矛盾源于两人截然不同的认知错位:崔伟将管控视为保护,崔业却将其解读为不信任。导演刻意将这场争吵设计得充满生活质感,让观众仿佛窥见自家客厅里那些欲言又止的沉默、那些被亲情包裹却最终偏离轨道的对话,这些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细节,让这场争吵超越了简单的剧情冲突,成为中式家庭关系困境的缩影。

这段情节揭示了中式个体成长环境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亲情中的沟通障碍。剧中哥哥出于对弟弟的关心,试图阻止他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但他的方式过于直接和严厉,充满了说教和倾倒的压力感,以至于接收的一方感到被教育、被贬低和不被理解。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亲人之间的隔阂。东亚家庭常常会对外人客气,对自己人却恶语相向,这种美其名曰的“不见外”恰好是最痛苦的无解。过度干涉的父母和长辈,应该重新学习保护和干涉的边界,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个人选择与家庭期望的冲突

《棋士》中充斥着人物张力的情感冲突,男主崔业的世界几乎完全被围棋占据。与妻子的爱情源于围棋,同时也终结于此,妻子对他的评价从“他满眼都是围棋”的心动,变成了“他眼里只有棋”的不满。妻子想带儿子出国过不一样的生活,而像崔业这样的人,生活的日子似乎是一眼望到头的。面对儿子炎炎,他这个只会下棋的父亲,显得乏味无趣,这种父权的光环仿佛正逐渐坍塌。这种情感上的对冲,源于个人选择与家庭期望之间的矛盾。

崔业内心深处的“守序邪恶”如同蛰伏的毒蛇,在受到社会规训的传统道德标准与他少年时期天赋的碰撞等复合压力下,压抑了他曾在棋盘上构建起完整的价值体系,即少年时凭借围棋获得家人关注,青年时靠职业棋手身份赢得社会尊重,但当成年后的现实世界,撕碎了这种理想化生存模式时,让他逐渐意识到棋盘外的博弈远比对局更为刺激。银行抢劫案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铁锤,让他在人性的灰色地带体验到“破局"的快感,错误地体会到原来铤而走险的操作,可以轻易打破所有规则枷锁。从此他开始将人生当作巨型棋盘,把妻子的决绝态度、儿子的疏离、哥哥的监视都化作可操控的棋子。那些曾经因专注围棋而失去的利益和地位,此刻在逐渐加深的泥潭中以更扭曲的方式重生。导演用围棋定式与犯罪心理的巧妙剪辑,暗示着主人公如何将"固执守序"异化为"人性破局"的操作手册。最终,这种个人选择与家庭期望之间的冲突,既是崔业内心挣扎的体现,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反思。每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家庭、社会期待与自身理想之间的摩擦和选择,而如何在这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他人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亲情中的是非对错

在传统中式家庭观念中,是非对错往往是由上位者制定的,与道德规范、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并非紧密相关,如开篇兄弟的那一场争吵,二人之间的对话,显示出一种强烈的道德评判倾向,如崔伟的那句“你昨天还说他把你当空气,今天就又来找你了”,正是企图通过羞耻心来扭转对话的局面,把崔业架在自尊上炙烤,仿佛他只要继续坚持和对方来往,就是错误,而他言论的发起点,仅仅源于哥哥这个虚长几岁的血缘身份,实在是充满家庭间的尴尬境况。

不止如此,导演更像是把镜头安插到了现实生活中,在崔业母亲在面对出走的儿媳时,劝儿子的那句“过日子过的不是对错”,看似是关心的劝导,实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儿子进行劝解,试图不让崔业将错误归咎于淑华,促使他放下那种以爱为名的执念。

生活就像匆匆流逝的激流,冲走了很多家庭中磕碰的回忆,谁说的生活没有对错?有时,适当的服软也是必要的,这并不是道德绑架,而是亲情的真实体现。真正的亲情也许或许在于尊重彼此的选择,这也是《棋士》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启示——在情感与理性、个体与集体的永恒矛盾中,我们要避免陷入“以爱为名”的牢笼,更要始终保持清醒且理智的认知。

来源:娱乐大推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