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是戴锦华老师说,她特别不认同‘小时代’这个命名,在她看来,这根本不是小时代,而是一个大时代的切片。当我们再次回味这句话,将目光投向已经上映十二年的《小时代》系列作品时,会发现这部承载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影视与文学作品,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成长。
记得是戴锦华老师说,她特别不认同‘小时代’这个命名,在她看来,这根本不是小时代,而是一个大时代的切片。当我们再次回味这句话,将目光投向已经上映十二年的《小时代》系列作品时,会发现这部承载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影视与文学作品,映照出时代的变迁与个体的成长。
十二年间,我们对《小时代》的观感不断变化,从最初的追捧,到后来的厌弃、嘲笑,再到如今以更为复杂和多元的视角去审视,这背后不仅是个人心境的转变,更是时代浪潮推动下的集体反思。本文一起深入探讨《小时代》,回溯那段有点“中二”的青春,剖析过去这风云变幻的十年。
一位96年出生的女生讲述,第一次接触《小时代》是在高三那年,当时《小时代》电影上映,但是早在初中时,同系列书籍就在女生群体中掀起了狂热的浪潮。为了购买一本售价30元的《小时代》,甚至要省出三天的饭钱。
生长在城乡结合城市的她,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顾里踩着红底鞋,念着Prada、Gucci等奢侈品牌名字出场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小时代》第一次让她知晓了奢侈品的存在,也让她见识到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另一位87年出生男生回忆,高一的时候郭敬明的《幻城》打开了他的文学之门,但工作之后,他主动隔离了郭敬明。在《小时代》上映前后,社会上倡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拜金主义,公开表达对郭敬明作品的喜爱会遭人嘲笑。
于是,他偷偷地看了盗版的《小时代》。在他看来,郭敬明早期作品中的“疼痛文学”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情绪,而《小时代》却跨过了疼痛阶段,走向了物质与拜金,这与他的价值观产生了分歧。
对于 95、96 年出生的这代人,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稳定、宽松,家庭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在他们眼中,《小时代》带来的更多是对财富和物质生活的无限向往,这种向往甚至深刻影响了她们对恋爱和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而出生于80年代的人,高中时期更多感受到的是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与家庭和学校管束之间的激烈冲突。郭敬明早期作品中情绪化的表达,可以与他们内心的诉求产生共鸣。
在90后的高中时代大家热衷于模仿郭敬明的文风写小说。学校广播站的成员,还会朗诵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里的句子。那时,郭敬明作品就像一种潮流文化,融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成为同学之间社交的重要话题和纽带。与此同时,受《小时代》影响,学校里女生们纷纷组成四人小团体,模仿书中人物的相处模式,享受着青春友谊带来的快乐与烦恼。
《小时代》系列作品诞生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愈发浓烈的时期。在《小时代4》的最后一幕,谢依霖饰演的角色高喊“时代姐妹花”,这一刻,《小时代》的主角似乎不再是四个女孩,而是那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本身。
2013-2015年,《小时代》系列电影上映期间,社会上炒房和P2P盛行,人们渴望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追求超高回报率。《小时代》中所描绘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恰好呼应了当时人们内心对财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财富的积累并非如《小时代》中所描绘的那般简单,有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阶层跃升”变得愈发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时代》所营造的梦幻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曾经追捧它的观众也开始逐渐远离。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时代》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描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书中所描述的去会员超市购物、做瑜伽、去爱马仕配货等场景,如今已成为中产阶级生活的典型画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时代》不仅是一部青春文学作品,更是对特定时代社会风貌的记录。
这位87年男生还分享了自己在工作初期的经历,那时的他看到身边一些人追求财富的疯狂状态,就如同《小时代》中的情节。但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开始反思这种对财富的盲目追求。他意识到,真正的生活远不止物质的堆砌,还有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对生活本质的探寻。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望《小时代》,它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文本,映照出过去十年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心境的变化。曾经在消费中感受到的热情,如今已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和焦虑。人们怀念《小时代》,并非是对其宣扬的价值观的认同,而是因为它勾起了人们对那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时代的回忆。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人们的精神追求被压缩,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如何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上。网络上的愤怒和批判情绪日益浓烈,这也反映出年轻人强烈的情绪抒发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时代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潮起潮落是常态。
虽然《小时代》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新的作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
《小时代》不是预言,而是对过去的定格,它方便我们不断回忆那个时代。但是我们不应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中,而应积极面对当下,期待迎接更多充满希望的时代,创作出更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毕竟,生活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文字来源:是个人物的音频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