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成短剧新标杆,短剧精品化能否打破盈利困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3-31 19:34 4

摘要:在视频内容领域,短剧的形式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但鲜有作品能真正打动那些曾对短剧持怀疑态度的观众。然而,近期B站上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短剧却成功实现了这一转变,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甚至收获了不少“比长剧还好看”的评价。

在视频内容领域,短剧的形式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但鲜有作品能真正打动那些曾对短剧持怀疑态度的观众。然而,近期B站上一部名为《家里家外》的短剧却成功实现了这一转变,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甚至收获了不少“比长剧还好看”的评价。

作为视频平台中较少涉足短剧领域的B站,此次《家里家外》的火爆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观察短剧市场变化的绝佳窗口。以往,短剧在B站往往难以获得好评,观众常常用“需要寄存智商才能看”等戏谑之词来表达不满。但《家里家外》的出现,明显改变了这一局面,真诚的好评如潮而至,不少观众甚至成为其忠实拥趸。

在追完79集后,不少观众发现,《家里家外》虽不至于品质超越所有长剧,但在短剧领域内确实表现出色,即便是与出品公司听花岛以往的作品相比,也有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让从业者看到了短剧在不追求无下限的情况下,也能让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家里家外》的价值不仅在于口碑的提升,更在于它为短剧在某种程度上找回了话语权。影视行业历来并非只看结果,各种艺术形态都需在鄙视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短剧也不例外。而《家里家外》的成功,或许能为短剧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关于“品质超越长剧”的说法,观众的感受往往更为抽象。实际上,《家里家外》之所以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适配了竖屏播放的场景,以及方言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尽管在美术置景等方面存在瑕疵,如老式电视像塑料模型、房屋布景过新等,但观众已经能够流畅地接受短剧的假定性,更看重其作为“精品快餐”的便捷与愉悦。

从剧本角度来看,《家里家外》的观看体验比长剧更加轻松,它无需纠结于整体结构和高密度台词,只需通过一系列能引发当代观众共鸣的“小情节”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创作方式与过去的情景喜剧或单元剧更为接近,也是其收获好评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家里家外》的情节与台词融入了现代化观念,摒弃了陈腐的阶层叙事。例如,剧中母亲强硬要求老师向学生道歉、反对父亲要求姐姐让着弟弟等情节,都是社交媒体上容易引发共鸣的当代爽文。这种“现代化爽”的叙事方式,让《家里家外》在观众心中树立了更加积极的形象。

《家里家外》在方法论上为其他精品化短剧提供了借鉴。主创团队在视听和文本上的创新尝试,如通过画面表意、唤起时代记忆等手法,都展现了其独特的灵气和创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家里家外》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众多短剧中脱颖而出。

听花岛制片人在采访中提及将短剧视作另一门语言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短剧在鄙视链中的位置,并赋予了其重构话语权的主体性。短剧精品化概念的介入,使得这门“语言”开始变得更加通用和体系化,为短剧向外扩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尽管《家里家外》为短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精品化的路数能否走得通仍然值得商榷。免费的商业模式与“精品化短剧”的强绑定,使得短剧的收益方式越来越接近长视频内容产品。在增长红利期过后,如何找到真正盈利的方式成为短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毕竟,无限萎缩的分账剧与网络电影已经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