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确是这样的,她刚到来,就收获了花街一众男女老少的关心和爱护。
10岁的马思艺,长得白皙漂亮,柔柔弱弱,洋娃娃似的可爱。
死了爸爸,又被妈妈抛弃,身上自带小可怜属性。
让人一看就想保护她。
也确是这样的,她刚到来,就收获了花街一众男女老少的关心和爱护。
尤其是大华子和望合,对她简直不要太好。
很多网友在看前面几集时就在猜测,谢望合是不是喜欢马思艺。
毕竟,小小年纪的他就知道带着伙伴们下河捞贝肉来卖给周宴临餐馆,只为了帮马思艺换新书包。
稍大点,又为了马思艺,去船上偷油。
他对马思艺,并不仅仅是哥哥对妹妹那么关心。
果然,编剧也说了,少年时的望合确实是暗恋思艺的。
就像大华子从小就喜欢望合一样。
在马思艺为了给她妈妈筹钱去给周宴临餐馆打工时,望合气得让她回家好好学习,钱的事情会帮她想办法。
两人拉扯中,马思艺又伤心又绝望,对着望合喊出:”你难道还能管我一辈子吗?“
谁知谢望合想都没想,竟然脱口而出:“我能!”
这两个字,对于18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是最纯粹的担当。
那时的望合还不懂世事的艰难,只知道用全部热血对喜欢的人许下承诺。
望和对思艺的暗恋,是典型的少年幻想——她漂亮、柔弱、需要保护,满足了他作为男孩的拯救欲。
但这种感情,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感动。
他记住了马奶奶说的"女孩要精养",所以送她东西、照顾她,却从未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思艺的敏感与倔强,望和不懂;她的痛苦与孤独,他也无法真正分担。
甚至在思艺弟弟意外身亡后,他的感情里掺杂的更多是愧疚,而非深刻的爱。
陈睿父亲的话在这一刻就显得一针见血:"如果你靠个人能力无法给对方足够的支持与呵护,那就不是谈恋爱的时候。"
望和对思艺的喜欢,建立在他尚未成熟的能力和认知上,所以这段感情注定无疾而终。
少年时的爱,往往只是爱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而非真实的她。
恰巧马思艺又是个极度清醒的人,她曾告诫大华子:“永远平视,不要仰视,卑微是一种病,绝症。”
她自知从小到大她受了小伙伴们太多的照顾,特别是望合对她的好,让她感受到自己只是别人的拖累。
所以在她自己也对望合生出情愫后,她果断远走他乡,把自己的感情抽离出来。
望合年少时的暗恋,说白了就是一场自我感动的独角戏。
十年后,望合选择跟大华子在一起,有网友说,要是思艺没走,根本没她大华子的事儿。
诚然,少年时的大华子没有马思艺漂亮,也不如马思艺文静。
她性格大大咧咧,阳光率真,在6个人里充当那个润滑剂和纽带。
大家都习惯了她的好,也容易忽略她。
多年后,望和终于注意到大华子,不是因为她"替补上位",而是因为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值得被认真对待的人。
华子不再是那个默默付出的"润滑剂",她自考、创业,在泥泞中挣扎着站起来,活成了自己的光。
她拒绝望和的邀请,不是因为赌气,而是因为她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
她的优秀,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自己。
而望和呢?
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轻易许诺,而是开始思考:"我能给她什么?"
他开始兑现承诺,开始真正尊重她的选择,开始用行动而非空话去爱一个人。
所以他迟迟不敢对大华子表白自己的内心。
终于在大华子说“希望我爱的人也爱我”时。
他大胆回应:“我现在正式地通知你,你爱的人也爱你。”
这时陈睿父亲当年的话再次应验:"如果想给对方幸福,你一定要想尽办法地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
望和终于明白,爱情不是拯救与被拯救的游戏,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照亮。
成年人的爱情,不是谁离不开谁,而是我们各自强大,却仍选择并肩同行。
是两个人价值的对等与灵魂的共鸣!
望合成长了,也理解了爱情的本质。
不管马思艺当年走不走,他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说到底,爱情的本质是成长,而非执念。
年少时的望和,爱的是自己幻想中的思艺;成年后的望和,爱的才是真实的华子。
真正的爱情,不是靠怜悯或习惯维系,而是靠价值与灵魂的匹配。
爱情最好的样子,从来不是谁为谁牺牲,而是我们各自成长,最终势均力敌。
而一个男人真正的成熟,也不是学会说情话,而是学会用行动去珍惜那个一直值得被爱的人。
年少的心动是荷尔蒙的冲动,成年的爱情是能力的较量。
来源:剧集探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