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 称呼不合,很多明明关系不错的文化人,却经常直呼其名,很不礼貌。还有“主子爷”“先帝爷”“高祖刘邦爷”之类的称呼更是不忍直视。
为什么好像所有人都不喜欢新三国?可我一想到三国,立刻就是新版人物!
我来尝试总结一下新三的 个方面的槽点吧,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1 台词雷人,什么我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了之类的网络用语频频出现,与历史剧的定位完全不符,让人出戏。
2 称呼不合,很多明明关系不错的文化人,却经常直呼其名,很不礼貌。还有“主子爷”“先帝爷”“高祖刘邦爷”之类的称呼更是不忍直视。
3 台词穿越,“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台词数不胜数。
4 不懂留白,诸如“三姓家奴”还要解释一下,简直把观众当白痴。
5 字幕错别字百出,第一句台词就来了个“黄金起义”…
6 服饰造型问题,服饰我研究不深就不说了,但各种野人造型、各方武将穿着一样、士兵批甲率极高等明显问题大家应该还是看得出来。
7 替身问题,主要角色的马戏几乎全是替身,于荣光、聂远全程就没去过几次剧组,跟刘备张飞的对手戏很少同框,大部分都是后期剪辑的。
8 剧情混乱,经常前言不搭后语,比如曹操迎天子时,董承当场就提醒天子,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后一幕曹操上表请封各诸侯时,董承却说“你怎么唯独不封你自己呀!”
9 各种离经叛道,视忠孝为无物。比如,荀彧在曹嵩被害后恭喜曹操,张飞在刘备拜祖先时说“做做样子就得了”,曹操满嘴“春秋胡言乱语”“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等反社会言论,充分体现了导演编剧的人格。
10 剧情取舍不当,桃园结义几秒钟跳过,七擒孟获、宛城之战、合肥战役等经典剧情没拍,反而花了十几集拍吕布貂蝉谈恋爱。
11 场景拼接严重,两军对垒cg、曹军大营等场景反复使用,而所有在行军帐营里的戏都是一个场景,摆设都不管一下,让人出戏。
12 历史地理常识错误千出,“徐州城不愧是中原第一雄关”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13 演员演技集体下线,经典人物形象塑造简直就是灾难。
14 自作聪明,喜欢对演义中的台词稍作修改,比如“关羽杯酒战华雄”,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新三变成荀彧的了)被改的千疮百孔,以至于出现“袁绍忽远忽近”的弱智台词。
15 时空混乱,有些错误不是说不符合历史地理,哪怕完全当做是架空历史的同人剧,也做不到逻辑自洽。比如陶商一天奔袭三千里,曹操一天就从吕布手上夺回兖州,孙策三个时辰拿下庐江,李傕郭汜有十万铁骑等等。
16 仿佛每个人都站在上帝视角,都是看过剧本的,比如刘备投靠曹操后,知道曹操一定不会杀他,各种语言挑衅。
17 丧失了三国的灵魂,无视三国演义表达的忠诚、仁义、坚韧等精神,大肆宣扬导演编剧心中自认为高深、实则狗屁不通的办公室阴谋论,误导年轻观众,败坏社会风气。
来源:凝雪与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