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数 | 突破500亿+,2025年微短剧市场是否继续“狂飙”?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3-27 18:15 4

摘要:3月25日,QuestMobile发布了《2025 APP流量竞争新观察》。数据表示,2025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达12.57亿。此外,在线视频平台中,月播放量超10万的短剧达1113部,暴涨79.8%。3月26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3月25日,QuestMobile发布了《2025 APP流量竞争新观察》。数据表示,2025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达12.57亿。此外,在线视频平台中,月播放量超10万的短剧达1113部,暴涨79.8%。3月26日下午,《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数据表示,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城镇网民使用率达99.1%,网络视听已成为“数字空气”。

2024年,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达12226.49亿元,同比增长6.1%。在过去的2024年,微短剧市场同样也表现不俗。市场总规模突破504.4亿元,同比增长58.97%,并首次超越电影票房。

微短剧为何如此火爆?过去一年,微短剧市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趋势?2025年的微短剧行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一、差异化运营:从野蛮生长到质量突围

近几年,微短剧行业在“爆发式增长+现象级爆款”的双轮驱动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从市场规模看,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为505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预计达到856.5亿元。

从备案数量看,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微短剧备案数量为398部,2022年为2775部,2023年为3574部,2024年为2653部。与之形成对照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发行许可的微短剧达470部,同比增35.4%。

备案与许可的“一降一升”,折射出微短剧行业“质量优先”的调控思路。国家广电总局自2024年6月实施备案新规,按投资额分级审核,严控未备案作品传播。针对中老年题材、“霸总”类剧集及命名规范连续出台管理细则,推动行业向精品化转型。

爆款内容的持续输出成为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七大主流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B站、抖音、快手)全年上线微短剧约1500部,若加上微信小程序、独立APP等各类渠道,全网总上线量超过3万部。同时各大平台纷纷采取差异化运营策略,以厂牌建设深耕细分赛道。

例如腾讯视频的“十分剧场”采用分季式播出策略,在女频赛道表现突出。2024年上半年爆款短剧《授她以柄》,截止2024年8月在腾讯平台有效播放量达1.6亿,分账票房突破1200万。爱奇艺凭借对经典IP的二次创作,在古装喜剧赛道一骑绝尘。则B站继续深耕动漫赛道,《时光代理人》作为国漫IP衍生短剧,在B站播放量突破2.5亿。

抖音利用明星效应,“九五二七剧场”凭借周星驰监制的竖屏剧《金猪玉叶》成功破圈,“玫瑰剧场”则借助李若彤监制主演的《午后玫瑰》,验证明星溢价效应。快手则在技术创新上发力,“星芒短剧”推出国内首部AIGC奇幻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开辟全新内容生产路径。

二、题材革新:从“霸总”套路到文化破圈

微短剧正以腾飞之势,成为娱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影视类型。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达59.7%,较上半年提升7.3个百分点。

另据《2024微短剧行业年度洞察报告》,中国网民中微短剧用户的渗透率达70%,超过网络文学用户,接近网络直播受众规模。其中,超90%的微短剧用户有看短视频的习惯,接近90%的用户有看电视剧、综艺等长视频的习惯,且女性用户相较男性更爱看微短剧。此外,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至101分钟,追平即时通讯,表明其在网民群体中的传播范围正在全线扩张。

针对 DataEye热力榜2023年与2024年Top500微短剧的分析发现,热门微短剧的题材分布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题材类型呈现出“此消彼长”趋势:女频剧播出数量增加,与女性用户相关的情感、都市等题材更多地出现在观众视野中,而男频、战神题材短剧的播出数量则有所下滑。家庭题材微短剧的播出数量在2024年的增长率达到了409.5%,成为崛起速度最快的题材之一。

2025年3月,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以“黑马”姿态横扫全网,上线4天播放量突破11亿,豆瓣评分9.2,带动成都文旅搜索量激增40%。这部被网友称为“电子榨菜界的满汉全席”的作品,打破了短剧“低质快消”的刻板印象,掀起了一场关于内容价值、文化认同的深度讨论。它选择了一条贴近现实主义的路径,以1980年代川渝重组家庭为切口,通过“续织毛衣”“抗洪救灾”“姑嫂联盟”等细节,构建起烟火气与治愈感交织的叙事体系。

三、从业者生态:年轻血液与薪酬分化

微短剧从业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2025微短剧从业者生态调查》,超7成受访者的年龄在30岁以内,以00后和95后为主,分别占比46%以及24%。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占据主流为50%,其次是专科及以下,占比37%。反映出行业对学历的包容度较高,为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了进入机会。

微短剧行业的薪酬水平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根据《2024 年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的调查,微短剧行业的薪酬体系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主编的薪酬较高,其次是投放、制片,而微短剧演员的薪酬处于行业尾部,与人们印象中的影视行业薪酬分布有所不同。

从岗位与收入水平对应关系看,微短剧行业岗位薪资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多个工种平均月薪超过10000元,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

根据IT时报的调查采访可知,微短剧在投流模式下,80%-90%的成本都要上交给平台,制作方能分到的钱仅有7%-10%,甚至更少。另据DataEye 短剧报道,前几年演员薪酬通常占一部短剧成本的 10%-2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 30%-40%,部分短剧的演员薪酬已经达到 50%。同样是主演,头部演员的日薪可达 1-2 万,而一些腰部或尾部演员可能只有 1000-2000 元/天,相差 5-10 倍。

四、跨界赋能:微短剧+,正拓展价值边界

跨界融合是微短剧发展的另一个显著趋势,“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普法”“微短剧+品牌”“微短剧+媒体”等形式表现抢眼。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使得《我的归途有风》《一梦枕星河》《等你三千年》等微短剧,助力乐山、邯郸古城、苏州古镇等多地“借剧出圈”。

2024年11月,新华网携手注艺集团发布“新华短剧计划”,以“微短剧+媒体”的方式,推动短剧精品化发展。注艺集团总裁郑子勤表示,将在深圳建设国际性的短剧产业基地,生产精品短剧,以精品短剧与世界对话。

2024年被称为微短剧“出海”元年。根据TikTok for Business发布的《2024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微短剧的海外市场正经历井喷式增长,下载量和用户规模显著提升,未来微短剧的海外用户可能达到2亿至3亿人。数据显示,中国试听类应用在全球影响力凸显,取得超四分之一的下载量份额,并创造了近30%的营收占比。出海为微短剧赛道找到新的“引爆点”提供了无限可能。

2025年的微短剧赛道,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行业能否延续狂飙之势,核心在于实现三大要素的动态平衡:差异化内容供给的持续创新、平台分成机制的生态重构,以及跨界融合的价值深挖。

在这场变革中,具备IP储备、制作能力与平台资源的头部公司,或将主导精品化赛道的话语权;而深耕垂直领域的中小团队,则需通过技术创新或题材突破实现错位竞争。值得期待的是,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整个行业正呈现出从“流量狂欢”向“价值沉淀”转型的积极态势。当内容创作回归人文关怀的本质,当产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微短剧必将突破娱乐产品的单一属性,成长为兼具艺术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新型文化载体。

这场始于碎片化时代的视听革命,正在书写属于中国文娱产业的新范式。其未来图景,或许就藏在每一个制作团队的创新基因里,在每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品剧集中,更在行业共建的健康生态体系中。

数据来源:国家广电总局、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九派新闻、DataEye研究院、艾媒咨询、36氪、虎嗅、QuestMobile、《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5 APP流量竞争新观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5微短剧从业者生态调查》、《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2024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2024 年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繁星指数、娱乐独角兽

来源:读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