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青春“C”位!常州青年也有自己的《北上》!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3-27 01:38 4

摘要:“运河不是一条河,是中国人血管里的乡愁。”当热播剧《北上》的镜头扫过——运河边的青砖黛瓦、烟火街巷和鳝丝面摊

“运河不是一条河,是中国人血管里的乡愁。”
当热播剧《北上》的镜头扫过——
运河边的青砖黛瓦、烟火街巷和鳝丝面摊

画面瞬间被弹幕刷屏

“DNA动了!这就是我们90后的童年”

这部讲述大运河畔六位青年

北上追梦、返乡筑梦的热剧

让无数观众感慨

“这就是中国青年的模样”

而在常州这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

奔涌了2500年的河水

见证了一代代青年以奋斗镌刻的“北上”足迹

在没有镜头里的“花街小院”

运河青年续写着

一方人守护一方水土”的现实剧本

在常州戚墅堰运河畔长大的《北上》主演白鹿或许未曾想到,滋养她的工业热土正书写着“中国速度”新传奇。

从1936年溯运河而建的“中国最早机车厂”戚墅堰机厂,到驰骋全球的轨道装备,“常州智造”已成为这座老工业基地最闪亮的名片。

从“卡脖子”到“中国造”

上世纪70年代,戚机厂青年工匠以“280精神”冲破技术封锁——面对无经验、无经费、无技术的困境,他们不分昼夜攻坚,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16缸280大功率柴油机,终于冲破“进口依赖”枷锁。

如今,老机厂蜕变为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园,“复兴号”齿轮的精密咬合声与运河涛声共鸣,“敢为人先”的280精神早已镌刻进运河岸边的钢铁基因。

运河边“钓”出来的“铁裁缝”

当乡亲们摇头说“聪明人谁吃这苦”,90后湖北小伙陈士恩却在中车戚墅堰的焊花中找到了人生锚点。

这位“铁裁缝”冷作工把运河当训练场,“手持焊枪要像握鱼竿一样稳”,为练就绝技,他经常在运河边手持鱼竿不动,一蹲就是数小时。

从工人到工匠,陈士恩如今已荣誉满身,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中车科技创新奖、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工匠”等荣誉称号。

能“号准”机车脉的“女大夫”

“屠工,这个线路图救急!”在中车戚墅堰车间,每当设备亮起“红灯”,工友们总会奔向那个娇小身影。

绘图纸、编材料、下车间,是90后电气工艺师屠艳红的日常,平日里常能看到她在技术中心与车间上演“折返跑”。

屠艳红的第一个工作“翻译官”,就是把天书般的技术参数翻译成“车间白话文”。她编制的工艺文件,成功指导制造出了7台机车并顺利交付。

从复兴号到肯尼亚DF7G,她带队攻克HXN5机车C6修等硬核项目,先后获得公司科学技术奖、科技新秀奖,更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奖杯抱回常州。

如今,这里的青年用创新驱动智能制造,让“中国速度”奔向未来。工业不老,青春不止——每一代人的奋斗,都是一次新的“北上”!

运河从钟楼区蜿蜒而过,见证了商埠繁华,也承载了工业记忆。而今,陈渡码头创意园里,老旧仓库已变身青年友好街区,年均举办活动超百场,吸引游客50万人次。

陈渡码头创意园的“文创新生”

每当夜幕降临,老码头前,广福街上,店招闪烁,烟火氤氲,这里已成为无数青年流连的潮流美食地标。

这一切,离不开90后退伍军人张鑫的大胆想象与实践。

空间魔法师的“青年理想国”

2017年,张鑫租下破败的陈渡码头创意园,将园区改造成文创产业园,2020年就实现满园招商。随后,他又打造了陈渡码头广福街园区,让这里成为新晋美食打卡地。

但张鑫的“魔法”不止于此。他将闲置校园改造成江南1968智创园,打造产教融合园区,同时规划江南1968人才社区,提出“青年乐居、青年乐享、青年乐业”理念。这里不仅有入住率超90%的人才公寓,还有精准的就业服务与创业支持,让青年在这里扎根、成长、腾飞。

张鑫用设计唤醒城市记忆,让工业遗存焕发新的生机。正如他所说:“青年人,当如江河之水,勇往直前,汇聚成海。”

在钟楼,青年们以创意点亮城市,也让城市因青年更具活力。

《北上》最妙的,是将竹雕、漕运、评话等非遗元素,巧妙融入了90后的成长线。剧中少年们为修复古桥奔走、用直播带货拯救老手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文化传承画卷。

青筠五色 刀笔留韵

常州正是“雕刻之乡”,留青竹刻以“借青入画”的绝技独步天下,仅保留0.1毫米的竹青为墨,运刀如笔雕刻万千气象。

而在天宁区雕庄街道的剔筠轩,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范千里正在用创新方式,让这门百年技艺焕发新生。

一刀一世界 一竹一人生

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范千里一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运河边。范千里从小看着爷爷范遥青、母亲徐敏伏案雕刻,对竹刻充满了热爱。可他渐渐发现,这门传统技艺逐渐式微。

“年轻人不是不爱传统,而是缺少发现它的方式。”范千里决心用“互联网+非遗”的方式破圈。他开设公益课程,举办技能大赛,甚至把竹刻带进直播间,让这门“古老”的手艺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而今,竹刻不仅出现在文创市集,还成为潮流伴手礼。直播间的人越来越多,关注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多,在范千里守正创新的推广中,留青竹刻的商业化和艺术性逐渐取得平衡。

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审美,当匠心精神接力青春创意,文化遗产才真正“活”在当下,流向未来。

运河不息 青春不止

千年运河奔腾

铸就常州青年

勇立潮头 敢闯敢拼的基因

让时代的浪潮因青春的奋斗

而更加奔涌向前!

你和运河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的“运河记忆”~

来源:白开水君看了想沸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