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宁安如梦》里,男主谢危的人生目标就是斗倒自己的父系一族。
这两年的古装偶像剧,特别流行男女主和父系家族彻底划清界限。
比如《宁安如梦》里,男主谢危的人生目标就是斗倒自己的父系一族。
比如《九重紫》里,男主宋墨最大的仇人,就是父亲一家。
最近热播的《雁回时》也是,大家追得最欢乐的情节线之一,是女主庄寒雁和母亲阮惜文的母女救赎线,和她老爹这边,反而是复仇线。
向父族复仇,已经成为网文古偶剧的背景故事设定常规套路了。
其实,这也不是作者们大开金手指。
这种抉择,千古女帝武则天也玩过。
读了好几本关于武则天的书籍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要不是称帝需要,武则天一辈子都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势,给予武家满门富贵。
在个人的感情倾向上,武则天非常偏向于自己的母家,对待父系武氏,她非常薄凉。
武则天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感偏向,原因非常现实。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隋朝宗室。
这一脉号称是中古士族弘农杨氏的后代,社会地位极高。
相较于弘农杨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这边,地位逊色得多。
在发迹之前,武家只是普通的庄户人家。
武则天的祖父武华,想要改变命运,但是耗尽一生,也只是洛阳城的一名小吏。
武华在失意中离开人世,但好歹给子孙留下几间矮房和一片山林。
这片山林就成了武家最初的发迹资本。
武则天的祖父武士彟是武华的四儿子。
武华去世后,武士彟兄弟四人抓住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契机,成为实力雄厚的木材商人。
这是武家崛起的第一步——从农民到大木材商人。
这还不够。
武士彟走南闯北,眼光独到。
他慧眼识主,在乱世中跟着李渊,一跃从木材商人变成开国功臣——大唐王朝的应国公。
可以说,武士彟的人生逆袭,也是古今少见。
武家的门楣,短短两代人,就从农民一跃成为开国国公。
这种跨度,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说,女皇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也是人生逆袭的典范。
在武士彟原配去世后,李渊为了感谢这位老臣,亲自做媒,让前朝宗室之女杨氏嫁给武士彟。
李渊算是很了解自己的老下属。
武士彟一生最大的心结,就是门第过低,受尽歧视。
杨氏之女,成为武士彟的继室,足以打脸那些瞧不起的人。
但这种帮助,十分有限。
武则天二度入宫,和王皇后萧淑妃等人争宠时,还不是动辄就被人嘲笑“出身太低”,是木材商之女。
唐朝之时,门阀大族之间,有着明显的鄙视链。
在时人眼中,就连李唐皇室,面对中古望族,也要矮上三分。
如果仅仅是父系的社会地位太低,武则天也不会如此痛恨武家。
她痛恨武家,是因为父亲过世后,她们寡母弱女,受尽武家兄弟的欺凌。
武士彟去世时,武则天只有11岁。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带着三个女儿,和继子们生活在一起。
继子们对待杨氏,不仅仅是冷漠那么简单。
从武士彟去世到武则天入宫之前的这段时间,武则天在家里过得很艰难,这是她日后尤为痛恨武家的原因。
为了寻求出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开始动用娘家的关系。
武则天的表姐,燕德妃在李世民后宫中,位列四妃。
或许就是在她的帮助下,武则天得以后宫,成了李世民的才人。
这是母亲娘家的关系,第一次帮到武则天。
等到武则天二度入宫,争夺皇后之位走到关口时,杨氏也依赖娘家的关系,帮着女儿四处走动。
武则天是什么人?岂会以德报怨!
武则天成为皇后,她对武家的报复,可是一轮接这一轮。
武则天的两个异母哥哥,被她整死。
一批侄子侄女们,都被贬到偏远之地。
对外的理由还是武皇后贤德,要限制外戚之家。
武则天这一石二鸟,玩得可太溜了。
她的娘家需要继承人。
于是武则天最初扶持姐姐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
武则天让贺兰敏之改为武姓,继承父亲的应国公爵位。
但姐姐武顺一家,在她看来,不够安分。
靠着她的地位和权势,享尽富贵,还来拆她的台。
于是武顺一家都提前去见武士彟了。
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才把侄子武承嗣从岭南召回来,让他做武家的代言人。
武承嗣面对权势熏天、手腕狠辣的姑妈,不敢有任何异心,也舍不得京城的富贵,屡屡充当武则天造势夺权的急先锋。
这时候,武则天大概50岁左右。
彼时,女皇心中的终极目标已经隐隐成形。
如果她要超越像吕后和邓绥这样的前辈女君,单凭她自己和围绕她本身的群臣,还不足够。
她还缺一样东西。
那就是家族势力。
无论她是否认可武家,对武家的仇恨是否释怀,她都需要武家人,和她一起成为新的权力家族。
单凭武则天一个人,无法成为皇室。
武则天儿孙众多,但她的儿孙,心理认可的是李家,自豪的也是李家的血脉。
武则天突破层层社会规则,从木材商的女儿,一跃成为皇后、太后和女皇。
越往上走,她能突破的空间就越小,她越需要向现实妥协。
妥协之一,就是从打压报复武家到扶持一个听话的武家。
武则天态度的转变,与其说是释怀,倒不如说是形势需要。
要不是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武则天大概一辈子都不会理睬武家,尤其是母亲已经不在的武家。
来源:熊沾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