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华妃被降为答应后,为什么没人敢为难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3-25 02:52 3

摘要:新得宠的祺贵人仗着家世显赫,跑到养心殿哭诉被年氏羞辱,皇帝也只当没听见。连御前伺候的苏培盛都摸准脉门,趁着年羹尧忌日给主子递台阶:"今儿到底是年大将军三七,年小主心里不痛快也是常情。"

紫禁城里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铁了心要保年世兰。从曹琴默告发到瓜尔佳氏闹事,皇帝始终没对翊坤宫下死手。

降位答应却不迁宫,留着颂芝贴身伺候,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罚,分明是给年世兰留了退路。

曹琴默自以为揣摩圣意,撺掇皇帝赐死年氏时,素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竟当场拍桌子骂她"蛇蝎心肠"。

新得宠的祺贵人仗着家世显赫,跑到养心殿哭诉被年氏羞辱,皇帝也只当没听见。连御前伺候的苏培盛都摸准脉门,趁着年羹尧忌日给主子递台阶:"今儿到底是年大将军三七,年小主心里不痛快也是常情。"

这两桩事把后宫风向标吹得明明白白:曹琴默是刚晋封的襄嫔,祺贵人是炙手可热的新宠,两人都在年世兰身上碰了钉子。

就算年氏现在落魄了,谁敢保证皇帝不会念旧情?那些拜高踩低的宫人更得掂量,万一哪天年氏复宠,现在欺负她的人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甄嬛比谁都清楚其中利害。她亲眼见过皇帝对华妃的纵容,知道要扳倒这位宿敌必须下猛药。普通罪名根本撼动不了皇帝的心思,必须闹出震动六宫的大事,让文武百官都盯着皇帝表态。

当碎玉轩燃起大火时,甄嬛赌上了全部身家——御赐珍宝付之一炬,眉庄险些葬身火海,这才换来皇帝不得不处置年氏的局面。

这场火攻背后藏着精妙算计:火光冲天引来各宫围观,救火太监的喊叫传遍东西六宫,所有人都知道是年氏纵火行凶。

皇帝再想包庇,也架不住前朝后宫议论纷纷。甄嬛这招险棋,恰恰证明年世兰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寻常手段根本动不得她。

说到宫人对年氏的态度,账本上的数字比空话实在。皇后曾当众说过,翊坤宫每月赏银抵得上别宫半年的开销。

逢年过节发红包用金箔纸,小宫女茯苓替她顶罪后,全家老小都得了田产铺面。就算现在年氏失势,那些拿过好处的奴才谁不盼着她东山再起?毕竟跟着大方的主子,月钱都能多攒二两。

深宫生存法则从来现实,太监宫女们心里都有本明白账。年氏虽然脾气火爆,但从不克扣下人,真金白银的恩惠比空口承诺实在。就算她现在只是答应,保不齐哪天皇帝又念起旧情。与其冒险作践她,不如留着这份香火情,说不定哪天又能领赏钱。

说到底,年世兰能在后宫屹立不倒,靠的是皇帝那点放不下的旧情,加上真金白银收买的人心。甄嬛要不是被逼到绝境,也不敢用玉石俱焚的方式破局。

那些跟红顶白的势利眼最会看风向,见皇帝态度暧昧、见年氏出手阔绰,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人——冷宫弃妃才值得踩两脚,皇帝心尖上的人,再落魄也得敬着三分。

这场博弈里最讽刺的是,真正把年氏逼上绝路的,恰恰是皇帝多年来的偏爱。若不是这份特殊待遇让六宫侧目,甄嬛也不必铤而走险;若不是皇帝总留有余地,年氏或许早该认清现实。

深宫里的荣辱兴衰,从来不只是两个人的恩怨,而是无数利害关系交织成的网,织网的人自以为掌控全局,却不知自己也是网中困兽。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