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如今当我看过原著之后,发现比起对顾廷烨的友情,长柏对明兰这位小妹妹才是宠爱有加,而且他对明兰的宠爱,甚至超过了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如兰。
我一直非常羡慕《知否》这部剧中顾廷烨和长柏之间的友情。
这二人志同道合,双方都非常优秀,在顾廷烨落难的时候,众叛亲离,唯有长柏还挂念他。
后来顾廷烨还成了长柏的妹夫,并且同朝为官,这种一起进步并且还成为亲戚的神仙友情着实令人羡慕。
而如今当我看过原著之后,发现比起对顾廷烨的友情,长柏对明兰这位小妹妹才是宠爱有加,而且他对明兰的宠爱,甚至超过了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如兰。
当顾廷烨最初向盛家求婚时,王氏将如兰推到台前,而长柏对此并不以为意。然而,随着如兰与文炎敬之间的纠葛被公之于众,顾廷烨再次来信,明确表示要娶明兰,长柏这才开始为明兰的未来感到忧虑。
一方面,明兰在盛家的唯一依靠便是盛老太太。墨兰之所以总是与如兰明争暗斗,不仅是因为她的生母林姨娘备受宠爱,更因为她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为她撑腰。而明兰却孑然一身,母亲早逝,只能依靠盛老太太的庇护。
但盛老太太年事已高,能为明兰提供的支持终究有限。至于盛紘,他所关心的只是家族的名誉与前途。即便明兰嫁入豪门后受了委屈,他也未必会为她出头。
另一方面,长柏对明兰的偏爱始于她踏入寿安堂的那一刻。林姨娘进门后,盛老太太便将寿安堂的门紧闭,独自过着安逸的日子,不再过多干涉家中的纷争。
在原著里,盛家抵达登州后,盛紘领着子女们向盛老太太请安。请安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在寿安堂用早餐。仆人端上来的早餐十分简单:白馒头、香油花卷、白粳米清粥,以及几碟小菜。
长柏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歉意,长枫和墨兰则神色自若地动筷进食。华兰和如兰同时噘起了嘴,虽然动作幅度不同,但表情却出奇地一致。
就连明兰也在心里暗暗感慨这份早餐的简朴。在王氏屋里,她平日吃的都是精致的点心:莲藕蜜糖糕、奶油松酿卷酥、炸糕、肉松香蒜花卷、蜜汁麻球、枣熬粳米粥、红稻米粥、腊肉蒸蛋、燕窝炖蛋、干丝清炒牛肉脯、麻油凉拌熏肉丝,还有由十六种小菜拼成的什锦酱菜八宝盒……相比之下,眼前的早餐显得格外寒酸。
后来,盛老太太想要在身边养一个女孩时,长柏心里很清楚,华兰本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她即将出嫁。林姨娘必然会推荐墨兰,但墨兰的性格实在难以讨人喜欢。至于如兰,且不说她性格乖张,王氏也未必舍得放手。于是,最终只剩下明兰可供选择。
明兰身体虚弱,众人本以为她进了寿安堂会成为盛老太太的负担,让老太太操心不已。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明兰与盛老太太相处得极为融洽。
在明兰的陪伴下,盛老太太不仅精神焕发,连面色都变得红润起来。盛维甚至感慨,老太太的状态似乎比两年前还要好上几分。或许是看到了明兰对盛老太太的积极影响,长柏开始留意这个小妹妹。
除此之外,在原著中,四王爷和三王爷争夺太子之位,斗争激烈。庄先生也借此机会,让盛家的孩子们围绕“立嫡长”还是“立贤能”展开讨论。
长柏作为嫡长派的代表,自然坚定地维护嫡长的利益,而长枫和墨兰则列举了许多非嫡长却贤能的历史人物来反驳。如兰虽然辩论不过墨兰,但依然站在长柏这边。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明兰一直沉默不语,便让她发表意见。
明兰清楚,这场讨论表面上是学术探讨,实则是站队的选择。如果她支持长柏,就意味着拥护嫡长;如果她倾向于长枫和墨兰,那就是支持贤能。长柏深知盛老太太善于教育晚辈,因此他很想知道,明兰在盛老太太的教导下究竟学到了多少。
在盛老太太的悉心教导下,明兰学会了如何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她让明兰、如兰和墨兰各自的小丫头分享自家主子的优点。
小丫头们自然都倾向于夸赞自家主子,于是现场气氛热烈,你一言我一语,仿佛一场小型辩论赛。明兰则在其中巧妙地引导话题,完成了自己的表达。
因为她深知,每个人都有支持自己的盟友,如果真的要详细讨论各自的优点,那简直是说也说不完。于是,明兰说道:
“各有各的好处,可是……嫡长好认,省力,不容易吵架就是了。”
明兰说完这番话,长柏的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仿佛阳光洒在心间。
下课后,长柏送给明兰两条红白相间的锦鲤,寓意着吉祥与美好。从此,兄妹二人的互动愈发频繁。长柏时常送给明兰精美的字帖,明兰则回赠他亲手制作的鞋子,两人之间充满了亲情与默契。
甚至在心底深处,长柏曾暗暗希望明兰要是自己的亲妹妹就好了。
可是长柏竟然如此宠爱明兰,为什么还会在顾廷烨求娶她之际,私放齐衡与明兰私会?
其实长柏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挖顾廷烨的墙角,而是为了让明兰感到安心。
顾廷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年少时声名狼藉,打架斗殴,闯下无数祸事。后来流落江湖,经历了无数刀山火海的厮杀,才一步步成就了今日的威名。就连精明如王氏,见到顾廷烨后,也忍不住心生畏惧。她对顾廷烨的夸赞,在明兰听来,更像是英雄追悼会上的溢美之词。
那时,明兰与贺弘文的婚事已经基本敲定,只差确定婚礼日期。然而,顾廷烨的突然出现,他那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气势,让长柏意识到,即使盛老太太同意明兰出嫁,明兰内心也难免会感到害怕。
于是,长柏故意安排醉酒的齐衡进入后宅,试图用这种方式让明兰的心安定下来。
首先,齐衡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在原著中,齐衡与顾廷烨并无太多交集,但作为京城长大的贵族子弟,齐衡对顾廷烨的过往必然有所耳闻。毕竟,顾廷烨不仅是他的族叔,更是京城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次,明兰是个头脑清醒的女子。
长柏深知齐衡对明兰的倾慕之情,而明兰也早已向长柏表明过自己的立场:男女七岁不同席,齐衡毕竟是外男。长柏明白,明兰并非像墨兰那样一心攀附权贵,她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再者,齐衡是个恪守礼仪的人。
长柏与齐衡同窗多年,深知齐衡是个重视礼数的人。即便让他进入后宅,他也绝不会做出逾越礼法之事。
最后,顾廷烨和贺弘文是截然不同的人。
贺弘文是温润如玉的文士,言行举止都透着温和与谦逊,这样的人做夫婿,自然是再好不过。而顾廷烨则截然不同,他杀伐果断,身上自带戾气,这样的男人做夫婿,恐怕大多数女子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因此,长柏才会放心让齐衡进入内宅。为什么说是“放”呢?
如今,有身份的人出席应酬时,通常会带上司机。而主人家也会周到地为司机安排饮食,确保他们得到妥善照顾。
在古代,拜访他人时,往往是乘坐马车,同时带上车夫和随从。作为主人家,不仅要安排好客人的饮食起居,还需考虑如何安置车夫和随从,以体现待客的周全。
然而,马车的行驶不仅颠簸,速度也极为缓慢。因此,主人家往往会为客人安排厢房,供他们休息。王氏虽然不算聪慧,但她出身王家嫡女,在待客礼仪上从不出差错,自然也会为客人准备舒适的厢房。
所以,齐衡对明兰说道:
“喝多了几杯,则诚兄让我在他书房里歇歇。”
明兰觉得齐衡既然熟悉盛府的布局,而长柏的书房又位于内外院的交界处,他能一路走到水边似乎也合情合理。
然而,仔细一想,这句话实在有些荒谬,甚至漏洞百出。
书房是极为重要的场所,即便齐衡与长柏关系再好,也绝不可能在长柏不在时随意进入。就好比公孙白石是顾廷烨的西席,即便顾廷烨不在家,公孙白石也不可能擅自进入顾廷烨的书房休息。
更奇怪的是齐衡接下来的话。他先是质问明兰为何对他的深情视而不见,接着又说:
“顾……他其实人不坏,你别听信了坊间传闻,你……你要好好过日子!”
表面上看,齐衡的出现是为了安抚明兰,让她安心。但实际上,这是长柏精心安排的一步棋,目的是让齐衡来帮助明兰调整心态,以便她能更好地与顾廷烨相处,过上安稳的日子。
长柏这样做的背后,其实是在向明兰传递三个重要的信号,这也体现了他对明兰的偏爱:
第一个信号是,齐衡与顾廷烨虽是族亲,但已经出了五服。以顾廷烨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未来两人难免会有交集。
为了避免日后见面时的尴尬,长柏希望通过齐衡与明兰的坦诚对话,把事情说清楚,让明兰放下心理负担。
毕竟,齐衡曾是明兰的优秀追求者,而明兰却一直在逃避。如今明兰即将成为顾廷烨的妻子,齐衡也将成为她的“二舅”,如果能提前破冰,那么未来齐衡称呼明兰为“舅母”时,明兰也不会感到过于别扭。
第二个信号是,作为亲戚,齐衡对明兰说“他其实人不坏,你别听信坊间传闻,你要好好过日子,上个月威北侯成婚,席间敬酒如云,顾都督抢着替沈国舅挡了好些酒,沈国舅说了,待顾府办亲时他会投桃报李的。”
这是在向明兰清晰传达一个信息:尽管顾廷烨眼下声名狼藉,且小秦氏不断散布对他不利的言论,然而顾廷烨与皇帝舅亲关系密切,同时身居朝廷要职,地位显赫。
基于这样的背景,你与其他女眷交往时,大可不必感到畏惧或自卑。
接下来是第三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信号——长柏兄长将是你坚实的后盾!
长柏对于宅内复杂的人情世故了如指掌,他自然能够理解当初明兰为何会故意在放学路上用银杏叶“拦截”自己。
但他深知,明兰此举实属无奈之举。
毕竟,在盛家,明兰没有同胞兄长可以依靠,王氏不会给予她如同亲生妹妹般的关爱,而盛紘也因顾廷烨权势更盛而不敢轻易得罪。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长柏却安排齐衡进入内宅,并向明兰传达了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聪慧的明兰立刻意识到,这是长柏的巧妙安排。
她也明白了,长柏这是在向她传递一个坚定的信号——兄长永远是你坚强的依靠!
于是,明兰大声对齐衡说道:
“我来这世上一遭,本就是为了好好过日子的。”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我定会与顾廷烨和睦共处,共同经营好我们的生活。
长柏不仅是一位体贴入微的丈夫,更是一位深情厚谊的哥哥,而明兰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妹妹。他们之间的兄妹情谊,仿佛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彼此都全心全意地付出与珍惜。真是一对令人称羡的好兄妹。
来源:剧评热点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