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家丽生来的头十年,是和何文氏在老家相依为命的,她最放心不下的,也是何家丽了。有她在,还可以替何家丽撑撑腰,她不在了,她只是希望,她最爱的阿丽,能够照顾好自己。
96岁的何文氏,无病无灾,寿终正寝。
何常胜走了之后,何家六姊妹陆陆续续出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这么多年,一直是何文氏和刘美心相互扶持,相依生活。
临终前,何文氏给何家丽留下了话:
阿丽啊,以后,要照顾好自己,别指望孩子。
何家丽生来的头十年,是和何文氏在老家相依为命的,她最放心不下的,也是何家丽了。有她在,还可以替何家丽撑撑腰,她不在了,她只是希望,她最爱的阿丽,能够照顾好自己。
何常胜不在了,她走之后,刘美心就一个人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可何文氏为什么没有给刘美心留下只言片语呢,哪怕是刘美心一再追问,她都不曾留下一个字?
其实,这背后是有大深意的。
王怀敏是如何抠搜的人,何家丽再清楚不过了。
何家喜执意要和王怀敏的儿子闫宏宇谈恋爱。王怀敏明确自己儿子对何家喜的喜欢之后,上门提亲了。
闫宏宇这门亲事,何家是不同意的。
刘美心那句“王怀敏当你师父可以,当你婆婆不行”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何文氏的“这个家我做不了主”也是明确地拒绝。
何家丽担起了何常胜的父亲责任,质问何家喜“是你让王怀敏来提亲的,跟他们就得按部就班来,该走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要定亲也不是这么个定法,总得两家大人坐下来,把该聊的事情聊明白了”,彼时的她,已然不是大姐,而是一位父亲,她代表的是何常胜对何家喜的父亲的责任,真心希望何家喜能够嫁得好,过得好。
刘美心偏心何家喜,她暗中同意了。
但,何家丽是不同意的。
何常胜把她们交给她,她对她们每一个都有责任,成家立业,一步都不能错。
何家喜为了嫁给闫宏宇,她对何家丽是抵触的,也是不认同她代表何常胜的责任的:
“你错得还少啊,大姐,你都没意识到吧,你心里有点扭曲了,就因为你当初没有跟汤为民在一起,你现在看到两情相悦的人,你就难受,你有病。”
何家丽是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她为众姐妹付出繁多,操碎了心,大到找工作,谈婚论嫁,小到照顾她们的情绪,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她是真的希望每一个姊妹都过得好,不会吃亏,可何家喜不承她的付出也就罢了,还拿她和汤为民说事,在她的伤口上撒盐。
气急败坏的她,失去了控制,给了何家喜一巴掌。
面对何家喜的告状,偏心的刘美心,她最先做的,是安慰何家喜。
只有何文氏,她是懂何家丽的,她替何家丽说情“家丽不会随便乱打人”,何家丽委屈地哭,也只有她懂何家丽的委屈,并且给她安慰。
何家丽为什么如此委屈,就是她太把其他姊妹放在心上了,就是她太看重自己担起的父亲的责任了。
这么多年,她是大姐,又不是大姐,她是“父亲”,又不是“父亲”。她是大姐,可她做的一切,都是一个父亲对子女该做的付出与担当,她是“父亲”,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可何家,除了何文氏,没有一个人看见她的不易,没有一个人认可她的付出。
何家丽嫁给张建国,张建国是体制内,对何家丽一见钟情,也爱屋及乌的对何家毫无保留地付出,更因为从小是孤儿,他很喜欢何家这样热闹的大家庭。
何家丽的儿子何向东,当了兵,也有了好工作。
何向东跟李雯结婚,也有了孩子,何家丽多年熬成婆,她享福的时候到了。儿子,儿媳对她都很好,何向东在结婚和在何文氏生日的时候,都说要给何文氏养老送终。
何向东对何文氏尚如此,对生他,养他,育他的何家丽,又怎么会不养,不敬呢。
何文氏对何家丽说的“别指望孩子”,是让何家丽不要指望其他的姊妹,不要用父亲的责任以此来指望其他姊妹对她的敬与爱。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何家丽一旦对其他姊妹有了期望,她得到的只会是失望,何家喜对何家丽那一巴掌的反应,就是铁的事实,其他姊妹对何家丽的付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是嫌弃何家丽管闲事。
何文氏一生阅人无数,谁心里在想什么,她跟明镜似的。
只有何家丽不指望其他姊妹,没有了期望,姊妹众叛亲离的时候,她才不会那么伤心。
何家丽回答的那句“谁都不指望”让何文氏放下心来,只要何家丽对其他姊妹不怀有期望,她回归自己的小家庭,定能好好享福,也就能完成何文氏嘱托的“好好照顾自己”的遗愿。
因为,何文氏知道,一旦,她离开了,何家,就再也没有人懂何家丽了,不会有人明白她的苦楚,不会有人知晓她的委屈,也不会有人懂得她的付出。
何文氏不会直言让何家丽不要替父管着其他姊妹,不要再为何家劳心劳力,因为她知道,何家丽做不到,这太难了。她只能告诉何家丽,不要对众姊妹有期望。
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
交代好何家丽的部分,其实,何文氏也有给刘美心留下话了,是千言万语。
她说:
“别的没什么了,只是担心你妈,一碗水端不平”。
何文氏对刘美心的偏心,再清楚不过了。
何家喜是刘美心带大的,这是她单独带大的唯一一个孩子。
明明何家文失去了丈夫,一个人还拉扯着孩子特别难,可刘美心却不愿意去帮衬她;明明何家艺拉下脸来,想要跟她借钱开洗浴中心,可她却直言没有钱,给不了;明明何家丽带着一大家子过来陪她过年,可她却要跑去何家喜家里。她的钱,给了何家喜开服装店,她让何向东生了孩子就姓张,目的就是想让何家丽一家和她的房子隔开来,她放何家喜把小曼的户口本移进来,就是为了要把房子留给何家喜。
刘小玲改嫁小黄,买了大房子。
何家喜想住进去,刘美心却对何家丽说是自己想住,是自己想带着何家喜一起住进去。
她就是明目张胆地偏爱何家喜,她也不想让何家丽给她养老,她就想跟着何家喜。
这一切,何文氏都清楚。
何文氏为什么会对何家丽说“担心你妈一碗水端不平”,如果放心不下刘美心,更应该说的是“担心你妈没人给她养老”,她说这句话,根本目的就是说给何文氏听的。
她说要喝水的时候,她很清楚,是刘美心和何家丽守在身边。
她就是拿捏好了时间,说上这句话,就算好了刘美心已经打好水,在进门之前,能听见这句话。
因为一直没能得到何文氏留下的一句话,最后的时间,刘美心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单独跟何文氏说了很多话,可何文氏都没有任何反应。
一直都没有说一句话,一个字都没有说。
直到刘美心说“孩子这么多,您也怕我一碗水端不平,难啊,妈”的时候,何文氏才把手里的一对金戒指放到她手心里。
这话她对何家丽说的时候,她就已经明确,刘美心听到了。
这之后,她再也没有对刘美心说起,就是要刘美心耿耿于怀,就是要刘美心时刻记着。
在她剩余的最后时间里,刘美心忍不住提出来,她就把金戒指放到她的手心里,就是她认可刘美心所说的,担心她一碗水端不平,就是何文氏对她最后的惦念。
何文氏把自己最昂贵的东西,留给了刘美心,并不是她觉得刘美心值得,而是,这个东西能在关键的时刻,起到大大的作用。
刘美心看见金戒指的时候,会想起:孩子们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没能给何家生一个儿子,愧对何家,是你开导我,生男生女都一样,一句怪罪我的话都没有;孩子长大了,一个个嫁出去,是你劝我说,孩子们总要长大;漫长的独孤时间里,你点醒我,让我给自己找一个事干,让我去做酱菜,搞一个自己的小事业;你一句话都没有留给我,就是给我一对金戒指,要我记住“你担心我一碗水端不平”。
想起这些的时候,刘美心大概率不会那么偏心,至少会收敛一些。
她是何家的主心骨,也是刘美心的主心骨,她不在了,她希望,刘美心这个主心骨不会有所偏心,能一碗水端平,至少她的这对金戒指,是一个很好的警醒的物件。
这便是她无言胜千言万语的地方,也是她的高明之处。
来源:阡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