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合理又莫名其妙的54年改编版《锁麟囊》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2-24 07:39 2

摘要:这出戏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备受观众喜爱欢迎,程先生也得意于他的这出杰作,曾经要求拍成电影,但被无情的否决了,否决的原因,就是这出戏的内容不符合新社会的价值思想,内容宣传“善有善报”的封建价值观,还涉及“阶级调和论”和“人性论”,这些于新时代观念相悖的内容。

程派名剧《锁麟囊》

大家知道,《锁麟囊》这出戏是程派名剧,也是程砚秋先生最重要最满意的一出代表作。

这出戏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备受观众喜爱欢迎,程先生也得意于他的这出杰作,曾经要求拍成电影,但被无情的否决了,否决的原因,就是这出戏的内容不符合新社会的价值思想,内容宣传“善有善报”的封建价值观,还涉及“阶级调和论”和“人性论”,这些于新时代观念相悖的内容。

当然,不让拍成电影还是小事,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不让演的局面。

程先生基于这种情况,不得不对这出戏的一些内容进行删删改改,现在我们看改编以后的版本,特别能够体会到这位艺术大师,对他的这部作品无奈和彷徨,他得妥协到什么程度,才会弄出来那么一个前后矛盾,很多情节应该为改而改弄,莫名其妙的这么一个演出本子,我想,这种情况,绝对不会是程砚秋先生想要和想看到的。

程砚秋演《锁麟囊》

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戏改局为适应新的形式,不止是这出戏,这出戏只是要求你改,最后不也上演了吗,那很多戏都给禁演了,特别是旦角表演大师小翠花先生的很多戏,那都给禁了,比起于先生,那程先生是不是该庆幸呢?

今天我们能够听到的这个改编版本,应该是程砚秋先生1954年在天津演出此戏的实况录音。

那么,我们不妨就探讨一下,为什么修改版不合理。

首先是春秋亭避雨一场。翁偶虹本写的是: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珍同日出嫁。又同时在春秋亭避雨。薛湘灵听闻赵守珍在轿子内啼哭不止,问清楚情由,原来是轿中女子觉得家境清贫,伤心难过,于是这位薛小姐顿生恻隐之心。把自己的陪嫁“锁麟囊”赠给了萍水相逢之人。赵守珍因有这些财宝而发迹。

那么改编版在什么地方有所不同呢?新版是赵守珍在轿子中哭,并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她嫁人以后,老父亲没人照看,这个理由还算勉强吧。但后面的事情就不太合理了,薛湘灵把囊赠给赵守珍以后,赵守珍居然把珍宝退还,只留下空囊作纪念,这叫怎么回事呀?太不切合实际了。

轿内哭泣的赵守珍

赵守珍不需要薛湘灵的周济。则什么都可以不要,留下空囊算什么?是为戏而戏,增加情节吗?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合理,因为没意义。戏到后面。他们是怎么又有钱的呢?也没个交代,没有这些珍珠玛瑙翡翠钻石大颗的夜明珠粒粒成串,这一家子怎么会迅速的发家呢?原始的启动资金啊那是,有人会说:那如果赵的夫婿家原来就有钱怎么说?如果是先前就是有钱人,也断不会和这个贫穷的赵家结亲。那么既然也是穷人,总得有一个合理的发家理由吧,这一点就弄的非常的不能自圆其说。

还有一样,如果赵守珍的夫家有钱,完全可以把妻子的父亲接过去赡养,那赵守正在轿子里哭啥劲儿呢?

最后一场也很莫名其妙。赵守珍拿了一个空囊,供在那里,怎么说怎么不合理。既然没有财务支持,恩情又何在?既没恩情,供养个什么劲儿呢?

那么后一场三让椅既然给的是空囊,那薛湘灵大说特说囊中的宝物又有什么意义?炫富哪?不合理啊,既然没有给这些珍宝,那薛说了半天,赵守珍又会怎么知道里边儿有些东西而频频点头认可,既然不知道,问她有什么意义?这都很莫名其妙,自相矛盾。

锁麟囊“三让椅”

还有一点就是薛湘灵从女仆老妈子变成了地位显然是很高的家庭女教师。有点莫名其妙了。过去有钱人家。男孩子都是请的男老师。哪里会请个女老师,又不是女孩儿。再说普通人家好像也没有这种制度,所以非常的突兀。老师一词,说实话也太新了。可是虽然叫的是老师,但是这位薛老师干的事儿都是老妈子干的活儿,一会儿抓蝴蝶儿,一会儿哄的当马骑,一会哄睡觉剪小纸人。老师不是教书吗?怎么还干这个?就差拿个墩布把地也墩了。还有因为人物名称的改变词也改的有点儿莫名其妙,但我们也知道,这属于没办法的权宜之计,程先生也不愿意,但你不改就不让你演啊。

有人说:“你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但不是绝大部分原来的精华都保留下来了吗。但咱退一万步说,即使改了,不是还能演吗,那从能够先活下来这一步看,不也是万幸吗!”话虽如此,不过后来好像改编版也不让演了,程先生因为此事忧心忡忡,终日闷闷不乐,烟也抽的特别凶。多种身心压力造成突发疾病住院,本来病情已经控制好转,可是某位戏改局的领导,到病床前和程先生谈话,非常严厉地告诉他:《锁麟囊》上演无望,会永久禁演!结果这位领导前脚刚走,后脚程先生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遽然离世!一代京剧大师仅仅54岁的年龄就突然走了,这样的结果和损失谁来负责承担?

来源:剧评风云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