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高相,修福先修嘴,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2-08 19:03 1

摘要:靳辅治理黄河仰仗的心腹陈潢,乃是高士奇的结拜兄弟,这里高士如果夸靳辅赞他治河的功劳,在康熙眼里无疑就是明显的‘站队’行为。但皇帝刚刚握着靳辅那双粗糙和布满伤痕的手时,已经是被靳辅尽心尽责的忠心给感动得热泪盈眶了。所以,待靳辅面圣完退出大殿后,皇帝回过头来问高士

太喜欢《天下长河》高士奇这个角色了,他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一张巧嘴,让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对他赞赏有加,一日七升迁。

从一个落榜的举子,靠教书算命谋生,愣是一路提拔为南书房行走大臣,成了排在索额图和明珠之后的‘高相爷’。

语言的艺术被这位《天下长河》剧中的传奇能人,发挥出了妙语连珠舌灿莲花的精彩状态。

会说话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啊。

剧中有一段剧情,是治理黄河的靳辅面圣后,皇帝和高士奇的对话。

靳辅治理黄河仰仗的心腹陈潢,乃是高士奇的结拜兄弟,这里高士如果夸靳辅赞他治河的功劳,在康熙眼里无疑就是明显的‘站队’行为。但皇帝刚刚握着靳辅那双粗糙和布满伤痕的手时,已经是被靳辅尽心尽责的忠心给感动得热泪盈眶了。所以,待靳辅面圣完退出大殿后,皇帝回过头来问高士奇对靳辅的观点,搁一般人眼里这个语言的度就很不好拿捏。

高相是这么做的,他俯首作揖万分诚恳的跟皇帝说‘靳辅跟皇上吐槽说‘尸位素餐却能年年升官’时,臣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了。但他长满冻疮的手在眼前被扒开,臣又跟着皇上一起泪目’。

你看看高相这两句话说的,既没有对靳辅陈潢语言的表扬,也没有刻意与二人划清界限,字字句句都是和皇帝共情了。此时,高士奇作为臣子的坦诚和忠心,已经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升级到快满分了。

成年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修口德’。

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写道:"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这句偈语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言语与命运的深刻关联。

《天下长河》里面的陈潢,最后在狱中与他两个结拜兄弟见最后一面时,他说‘早就预测到自己会不得善终’。

后来陈潢死后,靳辅和夫人也说起‘他和陈潢第一次见面时,就知道他不会好死’。

在这部剧中陈潢的行事和语言风格,用当下的话来讲就是‘钢铁直男’,不论对谁都是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一个受皇帝赏识而直接被提拔上来的人,即使真的是河伯投胎,为皇帝的江山稳固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每天干的活都是得罪朝廷官员、让他们得不到好处的事儿,说话再不注意分寸,皇帝宠爱他时自是无人撼动他的位置,但凡皇帝哪天厌弃他了,或者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候,那些曾被他得罪的人就都变成了他的‘催命符’。

所以人在江湖混,内心可以耿直坦荡,但往外输出语言时,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柔’。对自己‘柔’是祈福,让自己健康长寿;对他人‘柔’是避免培养敌人和对手。

说好听的话,是一种福报。

语言是能量流转的通道,恶言如同利箭,在伤害他人的同时必将反弹伤己;善语则似春风,在温暖世界时悄然积累福报。

在老祖宗总结的智慧中,"修口德"始终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对生命能量的敬畏。当我们细细咀嚼"修福先修嘴"的深意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流传千年、超越时空的生存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的力量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重。社交媒体上的恶评能在几秒内传遍全球,而一句温暖的鼓励同样可以点燃陌生人心中的明灯。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语言生态的塑造者,正如《周易》所言:"言行,君子之枢机。"

所以,"口吐莲花"的真谛,或许就是让每个字句都成为播种善因的种子,在人间开出更多的福田。

我们常说的祝福,或许就真的能听到召唤和感应,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

懂语言的艺术,影响仕途还影响寿命。

结拜赶考的三兄弟,只有大哥徐乾学考上了探花,另外两个人陈潢和高士奇都是榜上无名,却唯有高士奇在官场上混的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陈潢和徐乾学算是学术派吧,各自术业有专攻。而高士奇确是个‘杂学家’,不仅学富五车更能灵活运用,而且口才极好,剧中好几次都是高相爷谈笑风生间,就把皇帝派给的差事漂漂亮亮的给办完了。历史上的明君需要敢于谏言的大臣,也需要能赞美他功德的能臣啊。

来源:桃林三师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