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两部电影都和《封神演义》相关,我这几天经常刷到关于一部经典老剧的讨论,它就是TVB在2001年拍的港版《封神榜》。
春节档两部电影都和《封神演义》相关,我这几天经常刷到关于一部经典老剧的讨论,它就是TVB在2001年拍的港版《封神榜》。
该剧引进到内地的时候分了上下部,分别是《爱子情深》和《忠义乾坤》。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魔改,很多地方改编得非常大胆,简直面目全非。
但事实是,改编《封神演义》,完全忠实原著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原著虽然世界观宏大想象力超凡,但很多人物性格单一,大量情节雷同相似。一旦遇到解释不通的地方,也是一句“数定在先,怎逃此厄”便糊弄过去。
读原著,很多情节更是让现代观众几乎无法接受,就拿哪吒来说,原著里的哪吒可不是少年英雄,是妥妥的恶童,他的行为,说好听点是天生反骨,说难听点就是天生坏种,为害一方。就戏份而言,也只能算是一个配角。
TVB版《封神榜》让哪吒当了男主,请来当时已经成功饰演了段誉的陈浩民饰演,也打破了很多观众心里哪吒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小男孩(甚至有时候成了小女孩)的印象。
这版《封神榜》一共四十集,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讲“爱子情深”,可以说,纣王无道妲己祸国武王伐纣都只是配菜,殷十娘对哪吒的母子亲情,才是主菜,剧中苑琼丹老师用惊人的演技告诉我们,石榴姐才不是她的本体,论哭戏,整个华语影坛,能比她演得更动情的也没有几个人。
毕竟,TVB最擅长拍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家庭亲情,以至于哪怕是《封神榜》,家庭戏也一点都不比《溏心风暴》少,李靖一家的戏份能让人想到太多TVB家庭剧,TVB为了展示传统艺能,甚至还加入了柳琵琶这个经典的小三形象。
对于哪吒这个经典形象的改编,TVB版也堪称大刀阔斧。
首先是对身世的改编。
《封神演义》中,哪吒是灵珠转世,在TVB版前世则变成了火德真君。
为了强化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恩怨冲突,剧中李靖先后两次牺牲哪吒。
第一次是哪吒的前世,为了给大王寻找药引,李靖射杀了化作鹿形的火德真君,之后火德星君转世投胎成为了他的三儿子。
殷十娘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取名哪吒。
第二次,大王做梦,梦到灭国之祸和哪吒相关,不得已,李靖夫妇将其送去了飞虎涧,自生自灭。
这加深了这对父子间的仇恨。而被父母抛弃的哪吒,性格顽劣反叛,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改编我觉得蛮不错的,毕竟,如果父母对哪吒都关爱有加,哪吒最多是魔童,不会是恶童,真要捅出天大的篓子,搞得和父亲势不两立,父爱从小缺失显然更加合理。
对于哪吒这个角色,不管是1979年的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还是儿时的记忆《哪吒传奇》都努力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惩恶扬善的少年英雄形象,虽然也反叛,但哪怕是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也仍有忠孝的内核在。
而TVB的《封神榜》,在哪吒性格的塑造上,不再强调“少年英雄”的属性,陈浩民饰演的哪吒,有着完整的成长过程。
前半段,哪吒的成长,是从少年缺爱叛逆到长大后桀骜不驯闯下大祸。后半段,哪吒变成了莲藕人,受到母爱的感化,这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角色,帮助武王完成伐纣大业。
剧中,同样是杀死龙王太子,却不是由于恶龙吃人;同样是削肉还母,削骨还父,这里也变成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给你便再无关系。
剧中还有一处细节,是哪吒一直执念于父母对他的五百钱养育之恩。
不仅仅是骨肉,钱也一分不少。
这便是真正的恩断义绝,从此两不相欠。
哪吒渴望的是摆脱血缘的束缚,而非连累父母,与忠孝无关。
还有一处改编,也值得一提。
剧中,被父母抛弃的哪吒在山里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雷震子和二郎神杨戬。
三个好兄弟结伴长大。一个飞天娃多双翅膀,成天唠叨;一个三眼娃多只眼睛,宛如饭桶;一个喷火娃惹事生非,顽劣不驯。
不少人看到这里,觉得实在是胡编乱编,这不就是借了一个《封神榜》的壳子在讲全新的故事吗?
但这么拍恰恰符合电视剧的创作逻辑。
主角团当然得一起成长,让他们培养出兄弟情,不但能让杨戬的故事线和哪吒的故事线没那么割裂,也能让他们在后半段一起加入伐纣大军时显得更加默契,让观众更有亲切感。
而且,其实这三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被世俗包容,只能一起报团取暖。
这甚至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题有些像,打破成见。
人们的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
雷震子长相怪异,无论是谁只看一眼便以为是妖怪,吓得远远的。杨戬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生下来就因为有三只眼睛被当做不详之物,同样被家人抛弃。即便是长大后和父亲相认,也由于惊人的饭量屡次犯错被嫌弃。直到遇见了心爱的女子黄颜。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剧中给杨戬加的爱情线,不但不会让我觉得多余,反而非常能触动到我。私以为,任何作品,加爱情戏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加的爱情戏是否出彩。
剧中,不但给杨戬加了爱情戏,哪吒和杨戬妹妹莲花的爱情戏更是我永远的意难平,陈洁仪演唱的片尾曲《每一生等你》,更是一开口就让人有落泪的冲动。
相比哪吒杨戬的故事,妲己则完全是大女主叙事,虽然是反派,但有血有肉,非常带感。在TVB的改编之下,妲己入宫后受尽欺凌,温碧霞的表演又显得楚楚可怜,让观众看了都会心生保护欲,到了后来被狐妖附体,妲己又被温碧霞演出了成熟的气质,有十足的妖后风范。
这一版妲己,可恨可怜之外还呈现了人性之幽深晦暗,妲己从受尽欺凌到觉醒作恶,是能让观众理解和同情的,为什么龙在上凤在下这样的台词在当时听到,也是令人心中一震,她不再是单纯的花瓶妖女,不再是纣王的附庸,而是一个有野心也有行动力的迷人反派。这称得上是非常成功的塑造。
《封神演义》一直在被创作者不断地颠覆和演绎。
哪吒这个中国神话体系中最经典的人物之一,更是被无数次诠释与解构。
春节我看了《哪吒2之魔童闹海》,也重温了TVB版《封神榜》,甚至还重看了一遍经典的动画片《哪吒闹海》。
哪吒可以是少年英雄,站在高台拔剑自刎,忠孝两全。
可以是反叛逆子,飞扬跋扈咄咄逼人,不可一世。
也可以是魔丸转世,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每个哪吒,我都喜欢。
来源:烂番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