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收视破三?抱歉,《六姊妹》这种审美降级,我欣赏不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2-06 19:36 2

摘要:再看新出的两部剧,一部《白色橄榄树》同名小说改编,还原度超高,一上线就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肯定。

年关过后,诸多电视剧落下了帷幕,《国色芳华》的热度更是掉到了榜单最后。

再看新出的两部剧,一部《白色橄榄树》同名小说改编,还原度超高,一上线就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肯定。

另一部《六姊妹》呢,央视出品年代剧,还有梅婷、陆毅、刘钧、邬君梅等多名老戏骨主演,从阵容上就足以碾压其他剧集。

这不,上线四天就一直蝉联第一,央视平台更是连续几天收视破三。

光从热度上来说,《六姊妹》就可以说给二月开了一个好头。

但看过的人都表示:纯纯一部拼男宝宣传片。

“剧名打着六姊妹的旗号,一集下来,对女性的塑造却根本不上心,完全就是为了表达编剧的个人观点or人设的提线木偶。”

首先,作为一部年代剧,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不容易,但为了演出环境造就的苦难,而刻意去描写“重男轻女”这个设定,本身就有些强硬。

因为外界舆论对生儿子有着强大执念的父亲,有着巨大贡献但嘴上不饶人的母亲,表面明理实则关键时候“插刀”的奶奶。

再者《六姊妹》全程都用诙谐温情的氛围来展现主角家想生儿子的原因,可剧情内核中的“中式恐怖”却无法遮掩,那句“男孩能养家”更是贯穿目前的整个剧情。

何常胜(刘钧饰)因为邻居同事的长期“侮辱”,让他心中平衡的天秤慢慢倾斜,好似自己不生个儿子出来,就证明不了什么一般。

明明心中对刘美心的爱意多于那“虚无缥缈”的儿子,可他愣是心底压着一股气,弄得谁都不痛快。

妻子历经磨难生育了六个小生命,却每次只得到他冷脸不悦的模样。

就算何常胜背后找来不少补身体的好东西,也掩盖不了对方失望的情绪吧,这种“别扭”的表达方式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别说“直接受害人”刘美心,就连大女儿何家丽也深受其害。

家里备受欺负,因为她是女孩;买不到好的肉,因为她是女孩;“关键时候,丫头就是不如小子”,一句话就轻易抹除她付出的所有。

可小家丽哪懂这些弯弯绕绕,她只能用剪发明志告诉父亲,女孩也能很好的保护家里。

当何家丽剪短头发哭着表明自己的态度时,何常胜会羞愧吗?

不会,他只会一时感动,觉得女儿很是听话懂事,但“生儿子”的思想还是会继续存在于他的脑海。

说实话,何常胜还算是比较直白的人设,将自己的想法展现的人尽皆知。

最“可恶”的应该是奶奶何文氏,从大框架来看她表现的没有一点问题,贤惠知理、一视同仁、待人温和。

可刘美心每次生下女孩后,她那叹息的声音、未尽的话语、遗憾的神色,好像都在告诉众人她是期待的,期待男性新生儿的降临。

周围邻居们的议论、丈夫瞬间冰冷的神色、婆婆叹息的声音,都宛若针扎一般刺在刘美心身上。

差点送出的孩子、默默流泪的夜晚,明明她是最无辜的一个,却因为没有生出儿子就被打到了“耻辱柱”上。

可剧中对她的刻画只有这些,除了被大家嘴巴里面说为了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几个不同的简易生产流程。

想要通过刘美心来展现时代的真实,却又不注重描写,结果整的奇奇怪怪、乱七八糟。

何家与汤家的“仇恨”也是格外突兀,就老乡二字都能搞出一条矛盾点。

举报信、大队检举、斗争不断,工作上“穿小鞋”更是经常出现,更过分的还要数麻绳绑人这一段。

作为一个主任都能随随便便使用非法手段限制员工自由,私下审判,事后对方还不举报,实在是有点不像是那个年代应该有的决策啊。

怎么着,何家就只会任人欺辱?不知反抗?

还有何家丽与汤为民的亲密举动,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十分大胆奔放了。

家门口喂蒜,下乡时单独在知青点你来我往的互送礼物,没在一起都这么“亲密”,更别提在一起之后,单独相处时的身体接触更是不老少。

怎么看,这些都不应该是那个时代可以有的行为。

想要还原历史,却没有很好展现时代的精华和糟粕。

平述直叙的拍摄手法、过于刻意的设定、格格不入的人物行为,硬生生的给观众呈现出一种与年代不符的割裂感。

让人在观看时难以入戏,无法与剧中角色真正共情。

不可否认,剧中刘钧和邬君梅在面临“生男孩”这重大的时代遗留问题时,所产生的矛盾并没有直接击垮他们的感情。

那冰冷面容下的温情,更是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糟粕背后的暖意。

可五年的时间从沈月到梅婷的变化还是挺令人无法接受的。

不光是22岁的年龄差距,更多的是梅婷那美颜无法遮盖的苍老。

哪怕她已经将磨皮开到最大,皮肤看着白皙嫩滑,但与年老十岁的邬君梅站在一起,那眼睛、神情的状态,还是给人一种姐妹俩的感觉。

整个人完全脱离剧情的图层不说,与陆毅的感情线也莫名其妙。

时隔多年的再次见面,一眼就认出对方就足够奇怪了,还想要加深感情,年初相遇年尾就领证结婚,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

尤其是观众看习惯了沈月之后,突然转换到两人这边,有种换台看妈妈辈偶像剧的感觉。

奇怪又突兀,让人始终无法快速衔接,这不禁是选角上的重大失误,更是剧情设定上的失败之举。

结语

说真的,年代剧确实可以帮助新一代的青少年加深对那个年代的认知,进一步理解时代洪流下成长的长辈们。

出发点是好的,但真的能给予观众正向的反馈吗?

极重渲染的“重男轻女”、站不住脚的恶意倾向、不符合年代的人物设定,以及选角年龄上的“迷惑”行为,都让人感到深深地不解。

这样一群“中老年”拍出来的家庭年代渲染剧,不知大家看完之后是否真切感受到了时代剧的真实呢?

来源:是个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