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72年的刘钧对着75年的梅婷喊出"闺女",76年的陆毅对着75年的梅婷叫"媳妇"(剧中角色设定两人相差十岁),而70年的林永健与78年的李晨以父子相称,这部年代剧正在用极具冲击力的选角年龄差,挑战观众对角色的代入感底线。
当72年的刘钧对着75年的梅婷喊出"闺女",76年的陆毅对着75年的梅婷叫"媳妇"(剧中角色设定两人相差十岁),而70年的林永健与78年的李晨以父子相称,这部年代剧正在用极具冲击力的选角年龄差,挑战观众对角色的代入感底线。
年龄倒置的父女奇观
刘钧与梅婷这对仅差三岁的"父女档",堪称全剧最魔幻的存在。
当身披暖色滤镜的梅婷以少女姿态亮相,眼尾的岁月痕迹与刘钧形成微妙对比。
更戏剧性的是,扮演女婿的陆毅仅比"岳父"年轻四岁,三人构成现实与剧本错位的三角关系。
这种强行搭建的代际关系,让每声"爸"都刺穿了观众的信念感。
梅婷诠释刚成年的女儿形象,虽有演技加持,但仍给人一种微妙的不适感。
而当我们了解到饰演父亲何常胜的刘钧,仅仅比梅婷大三岁时,这种违和感更是被无限放大。
这两人站在一起,分明就是同龄人,这样的父女关系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即便剧组通过为何家丽设置暖色调背景,试图营造出少女感,可演员眼神中的阅历与皮肤的细微纹路,终究还是出卖了年龄,让这份少女感大打折扣。
叔侄变父子的视觉突围
相较之下,林永健与李晨这对相差八岁的"父子"反而显出几分合理性。
好在林永健多年来塑造的角色多偏向成熟稳重,其五官轮廓也自带长辈的威严感,而李晨一直以来未婚未育,形象上给人年轻活力、体力充沛的印象。
二者搭配,违和感相对减轻,这种造型与气质的互补,让这对叔侄父子意外达成了某种戏剧平衡。
中生代演员的年龄困局
剧组显然陷入选角两难:既要保证表演质感,又要呈现角色成长跨度。
1980年出生的董洁以淡妆诠释二十来岁少女,梅婷用倔强眼神替代少女天真,中生代演员们用演技填补着年龄鸿沟。
但当镜头扫过特写,再精湛的表演也难掩时光在眼波流转间的留痕。
中年演员的演技固然值得称赞,但这样的年龄设定实在太过跳脱。
这部剧的主要剧情集中在六姊妹长大后的故事,其中,何家丽刚成年结婚那段剧情前后,演员突然从沈月换成梅婷,如此转变,着实让观众有些难以接受。
虽说女大十八变,可这样的变化,还是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主要是秋芳这个角色,换人之后整体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前者很清纯,成年之后有点说不出来的古怪。
年代剧的选角悖论
该剧暴露了影视行业的结构性困境:害怕青年演员难以驾驭年代质感,戏骨们又受困于生理年龄。
当沈月到梅婷的突兀换角打破叙事连贯性,让人不得不思考,究竟是该质疑演员的"扮嫩",还是该理解剧组在艺术真实与市场考量间的艰难取舍?
当我们不再满足于悬浮的青春滤镜,或许正是影视创作回归真实的契机。毕竟,好故事需要的不仅是演技派,更是与时光和解的勇气。
从演技层面而言,这些演员无疑都具备扎实的功底,他们的表演可圈可点。
然而,角色与演员实际年龄的巨大差距,终究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尽管通过服装、化妆等外在手段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但演员内在的气质与眼神中所透露出的岁月痕迹,却很难被完全掩盖。
好在剧中他们演绎二十来岁的故事情节不算多,观众忍过这部分,后续的观剧体验或许会有所改善。不得不说,追《六姊妹》,还真需要那么一点耐心。
这样的年龄设定,究竟是剧组在选角时的无奈之举,还是意在通过演员的演技来打破年龄限制,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剧体验呢?
来源:浦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