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经常听过一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时时常困惑什么是江湖?为什么会身不由己?我没有见证过武林文学的盛世,对于江湖是非的听闻也是少之又少,可每当看见侠者二字时,心中始终有一个背影,那是在一片竹林,竹子细长傲骨,头顶云天。远处是层峦叠嶂,悠悠白云,眼前是潺
小时候经常听过一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时时常困惑什么是江湖?为什么会身不由己?我没有见证过武林文学的盛世,对于江湖是非的听闻也是少之又少,可每当看见侠者二字时,心中始终有一个背影,那是在一片竹林,竹子细长傲骨,头顶云天。远处是层峦叠嶂,悠悠白云,眼前是潺潺流水,溪水边有烈马孤剑,和一人。这便是我心中江湖的缩影。
“侠骨柔情”这是我看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词。从前关于侠者的想象从来都是动态的,抑强扶弱,行侠仗义,潇洒的行走于纷争是非间。可生活本是温柔的静态,是对麦穗两歧的祈盼,是与爱人共白头的夙愿,看日升月落,回黄转绿。没有谁生来就有鸿鹄之志,怜悯之心不过是经历过万千疾苦后仍选择心若向阳,并将苦难的解药撒向来时走过的路上。影片中郭靖在他成为侠者前,是妈妈抚养于掌心里的独子,是黄蓉珍爱的折小风车的少年,是华筝最挂念的中原郎。曾经如此向往武林江湖的郭靖怎么也不会想到成为侠之大者的路上会失去曾经最想保护的,守护的亲人。看到剧中郭母怕自己拖累儿子,成为蒙古人要挟郭靖领兵攻打自己国家的把柄而自刎时,内心颇为触动。止不住的去想,一个女人心怀故土却寄宿草原,丈夫已故多年,儿子又常年于千里外,料定自己结局的那个夜晚,草原的风是该多么萧瑟,夜是该多么煎熬。母亲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得郭靖没有忘记自己始终要守护的根,对蒙古大汗的感激让郭靖铭记这份恩情,即使在敌对时刻也要出手相救。这便是这位母亲给予侠者的柔情底色。
华筝草原公主是我这部影片
里最喜欢的人物,心地善良,在草原上救下了素不相识的黄蓉并为她疗伤,敢爱敢恨,电影里有一个小细节,她曾经扬言要砍下郭靖心上人的脑袋,在得知此人是黄蓉后他们二人大打出手,本以为二人会因为爱情而下狠手,华筝却在黄蓉不小心跌落屋顶时大喊了一声小心,这一喊,喊出了草原女子的宽广气度,也流露出女孩子间的惺惺相惜。哪有那么多雌竞,不过都是因为爱而产生一些羁绊罢了。华筝是真的爱郭靖,在看到郭母自刎后,她在营帐内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磕头悔恨自己没能保护好郭靖母子二人,如此骄傲的大汗女儿草原公主竟会作此举动,我想那是因为她心疼郭靖,因为爱,所以心疼。单方面的爱,是一生的鹤唳华亭。而后华筝偷偷放走郭靖离开蒙古。我觉得影片欠着郭靖和华筝一场盛大的离别,互诉告别启程的最后一刻,其实华筝还没走,看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了,十米,百米,最后消失在群山之间,那是他们这辈子见的最后一面,江湖浩大再无相见。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当青丝变白发,不知华筝是否还有执念。
武侠世界不是黑白的,因为有爱,江湖再大郭靖和黄蓉也能找到彼此,因为有爱,郭靖就不是一个人孤身面对草原大军,因为有爱,我就能从人群中看到你流泪的眼睛。他们两个是互补的,郭靖能从黄蓉身上找回灵动的自我,当郭靖无论怎么恳求官人都不准许他们去上城楼时,黄蓉巧言令色就获得了官人的准许,两人配合默契一起阻止了战争的发生,相辅相承的是理想的爱情。
中方武侠,二字即可分开理解,“武”为外在功夫的修习,“侠”即为内在修炼,一个人的心性品德好坏与否都是侠的评判要素,这于发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武侠恰恰不同,中方武侠融入了人文色彩,富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儒,道各学派的影响汇聚成了独特的武侠体系,更是民族的精神寄托,真正的侠之大者,不是苟且于江湖纷争,而是侠之大义,为国为民。
心中有侠,心怀天下。
来源:一颗唐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