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3日(年初六)晚,由楼健执导,梅婷、陆毅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六姊妹》在CCTV-1播出。播出当日,酷云收视率突破3%,获得同时段全频道全栏目收视率第一名。2月4日,CCTV-1电视收视率3.4809%,黄金时段收视率霸榜TOP1。
红火日子甜,姊妹人团圆;家“何”万事兴,欢乐满门庭。
2月3日(年初六)晚,由楼健执导,梅婷、陆毅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六姊妹》在CCTV-1播出。播出当日,酷云收视率突破3%,获得同时段全频道全栏目收视率第一名。2月4日,CCTV-1电视收视率3.4809%,黄金时段收视率霸榜TOP1。
《六姊妹》海报
一部电视剧,刚开播便引发共鸣、赞誉如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一
人生跌宕起伏,家的温馨却始终如一。《六姊妹》剧中充满着浓浓亲情:岁月更迭,四世同堂情愈暖;朝夕相伴,六姊妹暖聚爱长留。
该剧以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安徽小城淮南为背景,细腻地讲述了田家庵区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故事。女儿们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经历婚恋、工作等命运起伏,却始终姊妹连心,共同抵抗人生的风雨波折。
《六姊妹》海报
该剧以温情十足、不疾不徐的镜头语言,描绘了立体的家庭群像:作为何家的大家长,何文氏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为整个何家的后辈提供避风港;刘美心、何常胜相濡以沫多年,把六个女儿抚养成人,看着她们各自拥有日渐丰盈的人生;性格各异的姊妹六人虽然拥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始终与彼此紧紧相依,哪怕偶有分离争执,最终也都汇于圆满的一点。
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表示,该剧以小见大地呈现中国家庭形态的变迁与生活发展历程,通过更具家庭凝聚感的人物关系塑造,让观众一窥家庭真谛,并与自己的家庭互相印证,从而收获力量。
春节,象征着家的团圆、兴旺。过年回家,仿佛离雁归巢、孤帆靠岸,家的模样就是光阴的肖像。大年初六,《六姊妹》热播,广大观众与家人一起,在温暖旋律中找到心的归处,家的暖意化作力量,成为心中永恒的港湾!
二
《六姊妹》是首部剧情以淮南为背景,并在淮南本地拍摄的电视剧,打着深深的“淮南烙印”。
这也是淮南籍作家伊北第四部拍成电视剧的小说,之前三部是近几年热播的《小敏家》《熟年》《小日子》。
伊北人生的前18年在淮南度过,淮南人的质朴和平实,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深刻影响。每个作家都有个心心念念的故乡,并在写作中完成自己与故乡的精神连接。伊北同样如此,他从过往深刻的记忆中提炼出故事框架,并第一次亲自操刀做编剧。
剧组在淮南实景拍摄了124天,先后在大通区、田家庵区等地现场取景、搭景、拍摄,真实展现了淮南的地貌建筑和风土人情。
《六姊妹》播出后,淮南万人空巷追剧,好比当年看《渴望》。淮上码头、老北头菜市、老造纸厂大院、九龙岗民国小镇,这些日常熟悉的地方出现在电视剧中,有种“陌生化”的亲近与骄傲。
当“何老太”带着孙女“何家丽”出现在淮上码头,那渡船,那铁缆桩,那大坝涵洞口上方的字(田家庵),剧情就和回忆交织在一起……
剧情紧凑、角色生动、情感真挚,观众好评如潮,有“一口气刷四集完全停不下来”的感觉,还有人将其与《父母爱情》《人世间》等爆款年代剧相比较,认为它有望成为又一部经典之作。
三
人生漫漫,有你相伴;体贴入微,弥足珍贵。由LUMi献唱的暖心片头曲《有我在呢》,唱出了六姊妹半生情:“你懂的,我想过,你陪我每一刻。”
剧中,暖阳倾洒,邻里姊妹们嬉笑寒暄;许下祈愿,暖心共赴生活新篇。回头看,姊妹一定在!
作品首播后,引发各大主流媒体好评。其中,大皖新闻推出的融媒报道“电视剧《六姊妹》让亿万观众认识安徽淮南”,登上微博热搜第10位。
浓浓的“淮南味”,不仅让观众感动,也吸引了人们到线下打卡、怀旧。九龙岗民国小镇的复古街景、充满烟火气的田家庵区“老北头”菜市,历史悠久的淮上码头……跟随《六姊妹》的脚步,仿佛穿越旧时光,每一处场景都蕴含着淮南的历史韵味。
如此,游客不仅能探寻剧中同款场景,还能感受淮南的地道美食、烟火气息。
而对淮南本地人来说,作品更显亲切。剧中,何文氏炼了几粒油滋啦,准备给刘美心补身体。为了能让观众看得懂,在“油滋啦”后面做了备注“油渣”。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油滋啦是极为珍稀之物,只有逢年过节,凭票买到几两宝贵的猪肉,才能吃到油滋啦。
“老鳖”(甲鱼),“串钩”(插队)……剧中人物的对话,穿插着方言和俚语,这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淮南文化的生动体现,勾起很多淮南人的童年记忆与乡愁。
如今,淮南市正在推进将《六姊妹》拍摄取景地打造成文旅新高地,将更多《六姊妹》元素融汇其中,带动新一波文旅发展。
朝夕相伴,点滴美好汇聚日常;心意相知,幸福瞬间有迹可循。跨越五十年沧桑时光,汇聚线上线下热情,《六姊妹》用真情告白:
祝大家“何”家幸福,愿生活“何何”美美!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