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再生一个,肯定就是男孩了。”——这句话,刘美心一辈子不知道在心里念叨了多少次。从扬州江都到安徽淮南,她跟着何常胜,九次怀孕,生了六个女儿,三次流产。她把自己的人生压在了“生儿子”这件事上,可她从未想过,这样的执念,不仅让她自己身心俱疲,更深深伤害了最懂事
#2025新春快乐#
“如果再生一个,肯定就是男孩了。”——这句话,刘美心一辈子不知道在心里念叨了多少次。从扬州江都到安徽淮南,她跟着何常胜,九次怀孕,生了六个女儿,三次流产。她把自己的人生压在了“生儿子”这件事上,可她从未想过,这样的执念,不仅让她自己身心俱疲,更深深伤害了最懂事、最无辜的长女——何家丽。
刘美心这一生,都在为生不出儿子而自责。可她忽略了一个事实,她最亏欠的,不是丈夫,而是那个从小就被冷落、长大后又被压得喘不过气的何家丽。
在那个年代,“生儿子”就是家族荣耀,是男人的脸面,是女人的“任务”。何常胜作为一个外乡人,更是把“顶门立户”这件事看得比天还大。他要一个儿子,哪怕妻子生到油尽灯枯,哪怕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一定要生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孩子。
刘美心没有反抗,她甚至比丈夫还要执着地希望有个儿子。她怀孕、生子、流产,不断重复,似乎只要生出一个男孩,她的人生才算完整。
可现实偏偏不如她所愿,六个女儿一个接一个地出生,身边的人开始嘲笑,邻居开始议论,何常胜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她每次生完孩子后,第一句话不是问“孩子健康吗?”,而是问“是男孩吗?”
这种执念不仅让她自己成了一个被生育掏空的母亲,也让家里的每个女儿都活在“被嫌弃”的阴影里。尤其是何家丽,她从小就明白,自己是不被期待的存在。
何家丽的出生,没有给母亲带来半点喜悦。她刚出生时,刘美心就因为她是女孩,连抱都不愿意抱。更糟糕的是,她的姐姐何家美小时候不幸掉进火盆去世,刘美心悲痛欲绝,把所有的爱和母性都埋进了那个早夭的孩子身上。
何家丽,本该是母亲的心头肉,可她的存在,只是用来填补那个空缺。她不是母亲期待的“何家美”,更不是母亲想要的“何家少爷”。她只是一个意外,一个母亲不愿正眼看待的女儿。
她小时候跟着奶奶生活,跟母亲的接触不多。等到回到母亲身边,她发现,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生儿子这件事上。家里的姐妹越来越多,母亲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她渴望母爱,可母亲的眼里,只有自己没能生出男孩的遗憾。
人有时候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拼命想要争取。而有些人天生懂事,知道自己不被偏爱,就学着自己强大。何家丽就是那个被母亲忽略,却又不敢倒下的孩子。
当父亲何常胜意外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哭哭啼啼,整个人失去了主心骨,而何家丽没有退缩,她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像个“小大人”一样去赚钱、养家,供妹妹们上学。
她把自己活成了母亲最希望的样子——像个“儿子”一样,替这个家撑起一片天。可悲的是,母亲却从未因此对她多一分疼爱。她的付出,母亲从来没有一句肯定,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
更讽刺的是,就连她的爱情,也没能自己做主。她与汤为民两小无猜,感情深厚,可因为汤家与何家的世仇,母亲刘美心一句“不同意”,硬生生拆散了他们。母亲没有考虑她的幸福,她在母亲眼里,依旧只是“家里的长女”,一个随时可以被拿去交换家族利益的人。
刘美心一辈子都在为“没生出儿子”而懊悔,可她从来没有想过,她亏欠的不是丈夫,而是何家丽。
她以为生个儿子,才能撑起这个家,可事实是,替她撑起家的,是她不曾珍惜过的长女。
她以为生个儿子,就能让家庭圆满,可她没看到的是,她的女儿们,在她的忽视中成长,在她的偏心中受伤。
她到老了才明白,她这一生,最不该亏欠的,是那个一直用肩膀扛着家庭,替她承受一切的何家丽。可惜,时光不等人,错过的,终究无法再弥补。
你怎么看待《六姊妹》里的刘美心?她是时代的受害者,还是自己执念的牺牲品?何家丽的命运,是否让你感到心疼?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七点电视节目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