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乙巳蛇年新春,微纪录片《“蛇”我其谁》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今天收官。
农历乙巳蛇年新春,微纪录片《“蛇”我其谁》在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今天收官。
蛇年说蛇,每集5分钟、共7集的《“蛇”我其谁》,以不被定义的讲述形态,讲述了不被定义的蛇的故事。
“蛇”我其谁?我,不应被定义;我,可以是传奇。
《“蛇”我其谁》细说蛇的故事,却并不试图定义蛇。
片中,气质复杂的蛇宝,是蛇本身,又何尝不是我们对世间各种刻板印象的突破?
蛇顶着“爬行动物”的称号,却偏偏无足。
明明无足,却能上得了高山、下得了深渊,更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征服世间“全地形”。
《“蛇”我其谁》一开篇,就从“画蛇添足”的笑谈中,引出无足蛇宝的倔强,和它不愿被定义的“蛇生”。
不被定义,难有关键词,蛇宝何以入选祖先留下的十二生肖大名单?虽然此中答案并不确定,却让人想起片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早期先民所居之处常有蛇。先民相遇互致问候,总问:“无它乎?”根据《说文解字》的描述,“它”这个字很像蛇。所以先民这句日常问候语的大意是:您被蛇咬了吗?
从不被蛇咬的祝愿,到将蛇入选十二生肖,开启每十二年的陪伴,我们文化的豁达、包容,成就了如蛇宝般诸多“不应被定义”的传奇。
或许,每一次轮回中蛇宝的亮相,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再次审视“不应被定义”的契机。
“蛇”我其谁?蛇行千里,生命的向前,本无定式。
《“蛇”我其谁》对蛇宝的讲述,采用了不被定义的形态。
该片以亦庄亦谐的语态,在亿万年间、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仙家与红尘的交织里,认真而调侃地说着各色蛇宝的故事。
每集5分钟,虽说已是纪录片的微体量,但显然并不是《“蛇”我其谁》探索故事讲述的最小有效单位。
该片将古往今来、天南海北的蛇宝故事,按照“微话题”,拆分成简短的时间片段来呈现。
从寥寥数语到一两分钟,《“蛇”我其谁》一本正经地笑谈一个个话题。
随着话题陆续亮相的蛇宝,质地各异,有实拍的、有剪纸的、有黏土动画的、有漫画的……既然蛇宝的蛇生都不被定义了,蛇宝故事的讲述方式为什么要被框定呢?
不应被定义,这种“无招胜有招”,需要对规律更深的认识,对创新更大的渴望。
在新春佳节播出的《“蛇”我其谁》,面对观众因走亲访友而更为碎片化的时间,面对家人团聚对合家欢话题的更大诉求,面对大家对吉祥如意的新春内容的观看预期……
于是,在《“蛇”我其谁》中,无足蛇宝蛇行千里的故事,被巧妙转化为“蛇为啥会把四肢进化没了”的蛇年新春话题。
一个深邃主题的打开方式,举重若轻、妙趣横生。该话题在播出后很快登顶微博热搜第一。
忙着过年的蛇宝的“人间亲朋”,就此谈得热火朝天。
《“蛇”我其谁》是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微9”送给蛇年的新春礼物。
“微9”本就是创新的产物。
创办于2018年的纪录频道“微9”,时长5分钟,主打“微纪录,短视频”,致力于对纪录片融媒体形态的不断开拓。
2018年新年,在“微9”首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以不被定义的全新视角,一举创新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讲述方式,有效探索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方式。
《“字”从遇见你》《来龙去脉》《“蛇”我其谁》,这些年一系列的“微9”作品,延续着“微9”的创新基因。
不应被定义的创新,看似无拘无束,实则是对见识、勇气、创造力的综合考量。
蛇行千里,是蛇宝勇于探索远方的坚持,也是纪录片工作者勇于创新的坚持。
感谢蛇宝愿去拥抱不被定义的“蛇生”,它赢得了入列十二生肖的尊敬。
很高兴能在“微9”看到不被定义的《“蛇”我其谁》,它赢得了众多蛇宝“人间亲朋”的点赞。
这也应是我们每个人的状态。
(评论员顾晓燕)
(转载请注明来源)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编丨杨 珺
责编丨唐 陟
来源:橘子味的小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