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要铺垫的人物很多,殷寿弑兄杀父、苏妲己助他成王、殷郊谋反杀王反被砍头、姬发替兄父报仇杀王、雷震子成为西伯侯的孩子到长子姬昌之死、杨戬、哪吒、姜子牙这三剑侠下凡的因由、申公豹要夺下封神榜的原因等等。
舍小我而救西岐的姬发,《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已经很好地把这人物弧光体现了。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要铺垫的人物很多,殷寿弑兄杀父、苏妲己助他成王、殷郊谋反杀王反被砍头、姬发替兄父报仇杀王、雷震子成为西伯侯的孩子到长子姬昌之死、杨戬、哪吒、姜子牙这三剑侠下凡的因由、申公豹要夺下封神榜的原因等等。
剧情丰富饱满,戏剧冲突拉满,视觉特效绝对是以超一流水准呈现。
姬发的成长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无一不在体现了,日后成为天下共主该有的仁爱。从第一部的姬发在追随殷寿到觉醒,第二部的姬发就是让邓婵玉觉醒,那第三部就是让众诸侯觉醒以一起伐纣。
姬发在两部曲中都以文明取代残忍的方式平息战争,他曾目睹了质子和父亲的被杀,西岐城又将因自己而毁于一旦,他无时无刻都在犹豫不决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最后迟迟不戳闻太师眼睛不全是邓婵玉,更多是不想殷商的士兵被灰飞烟灭,因此他始终持着牺牲自己的心态。
倘若姬发在第二部就成了一个果敢开战的人,观众倒是看爽了但就缺乏更有深度的成长过程了。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仅是成就自己,同时也在影响其他人。因为姬发的仁爱,邓婵玉才有从为死人而战,到为活人而战的归宿。
姜子牙看到殷郊变成三头六臂的法相,杀死了魔家四将而错愕,因为他预判到殷郊的情绪满满都是愤怒,吸光了元始天尊的法力而更令其日后失控。
殷郊的三头六臂,很好地代表了他三种人格和情绪,“愤怒、悲伤、威严”,以及“拳、爪、掌”。
他本身的矛盾感来自于不完整的自我,要成为父王最好的儿子而放弃生命,被复活后又改变阵营为姬发复仇,最后被通天教主控制回到纣王阵营,这个完全丧失自我,任人摆布的人格最叫人心疼。
元始天尊救殷郊有违天道,所以他也遭到殷郊吸走法力的这种反噬。殷郊的法相和其它神仙的特效不同,因为它要表达的是一个虚体而不是实体。
邓婵玉塑造得最好,她不是因为闻大师的辞呈而自荐为王伐姬发,而是为死去的父亲邓九公和家族的荣誉而战。
篝火舞、神仙生火、催婚、长辈拉拢说家,这些都是她从未体验过的平凡生活,面对姬发的一语惊醒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才和闻太师约法三章,俘虏姜子牙夺得封神榜,以停止屠杀西岐百姓。她也相信只要把姬发引来十绝阵就能一起戳破法阵,杀死闻太师。但最终只能牺牲自己,保卫了自己心中的家园。
《封神演义》本就不是剧情挂,神仙施法布阵才是它的卖点。杨戬和哪吒没有直接参与闻太师的战争,而是以遁法救人,用混天绫遮光,因为仙人是保护百姓而非以血停战。
魔家四将各施奇法攻入西岐城、闻太师的十绝阵夺人仙的三魂七魄、墨麒麟、申公豹用五毒葫芦施法将朝歌兵团成为不死蛊兵,特效华丽得让人目不暇接,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接踵而至。
第三部的闻太师因连累三军而拔剑自刎,身首异处。申公豹率领蛊兵前往西岐城,金鳌岛的通天教主控制了独自前往朝歌要刺杀殷寿的殷郊,并让殷郊认贼作父母,彻底成为殷寿的傀儡。
作为承上启下的第二部,它不仅优秀且更进一步,第二部武戏挂帅,没有一刻尿点。姬发和邓婵玉的感情线也点到即止,恰到好处。殷寿等待伤势复原,苏妲己也元气大伤而奄奄一息,两人登场时间有限但第三部才是他们的游戏时间。
来源:百影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