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雍正王朝》,不少人都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可是每次看到老十三胤祥喷血而亡的场景,我心里总是堵得慌。他一生忠诚不二,为四哥两肋插刀,可到头来却落得个英年早逝。这事儿你细琢磨,就会发现它可不仅仅是命不好这么简单。特别是再回想一下邬思道当初给他算命时那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老十三胤祥的短命,才明白邬思道的卦究竟有多毒?
说起《雍正王朝》,不少人都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可是每次看到老十三胤祥喷血而亡的场景,我心里总是堵得慌。他一生忠诚不二,为四哥两肋插刀,可到头来却落得个英年早逝。这事儿你细琢磨,就会发现它可不仅仅是命不好这么简单。特别是再回想一下邬思道当初给他算命时那句九十二岁高寿,啧,你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一句预言,还是一种诅咒?这件事情背后,可真有点耐人寻味。
先来说说老十三临终前发生了什么吧。当时,他躺在床上气若游丝,嘴唇发紫,说话都带着喘。我记得镜头切过来,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跟雍正交代后事。四哥啊,新政一定要推下去!别让八爷党那些人翻盘了!这话听得我眼泪直打转,那时候的大清局势有多乱不用我多说吧?外面民怨沸腾,里面朝堂暗潮涌动,而这个男人还想着替兄长守住江山。这是真兄弟啊,但也是苦了一辈子的傻子!更扎心的是,他还提醒雍正提防弘时,把未来接班人的牌亮出来弘历。一句话,把自己的忠诚掏到了底儿。可谁能想到呢?他这一番肺腑之言刚出口没多久,就直接吐血身亡,那画面真叫一个惨!
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邬思道那个神奇的卦象了。大家都知道,《雍正王朝》里最神秘莫测的人就是这位军师级别的大佬。他曾经分别给四爷、年羹尧和老十三算过命,每一句都准得吓人,比如他说四爷将登大宝,但一路荆棘遍地。后来果然如此啊,不管夺嫡还是治国,全程高难度操作;又比如他说年羹尧功成名就之后若灭良知,则必坠地狱。结果怎么样?不是活生生应验了吗,人家被赐死的时候连挣扎余地都没有。而对老十三呢?他说:此子福泽深厚,当享九十二岁高寿。但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长命百岁的预言最终变成了英年早逝?
仔细想想,第一个改变胤祥生命轨迹的人,其实就是邬先生自己。当初为了帮四爷夺嫡,他设计圈禁支持太子的老十三整整十年。这十年的囚禁生活,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折磨,更别提现在我们看到电视剧里的胤祥从原来的意气风发变成病恹恹、满脸蜡黄模样。他付出的代价,不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摧残。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也许他的健康状况根本不会差到这种程度。但你换个角度来看,对于邬思道而言,这可能也并非偶然选择。在封建社会,一旦卷入皇权斗争,你以为还有退路吗?
再往后看,第二个改写他宿命的人,就是他的亲哥哥皇帝本人。没错,就是那个喊着爱新觉罗·允禛永远不会亏待自己的兄弟的四爷,在登基之后虽然封了13铁帽子王,可实际上,却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不信你看看剧中那些细节:虽表面授予爵位,却剥夺兵权;虽称颂其劳苦功高,却步步监视甚至派亲信盯梢。怎么形容这种关系呢?用现代的话说,大概就是典型的职场PUA加心理压榨。本来就透支严重的一条小生命,又被这样的无形压力逼到了悬崖边上,还能活几年?
如果故事只停留于政治博弈,我们可能还能理解为时代悲剧。但偏偏第三股力量,更显隐蔽却致命,那便是来自敌对势力的蓄意迫害。从阿兰这个角色开始,我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这样一个假设:她作为八党安插进宫廷内部的重要线索人物,是不是早已参与其中,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干扰过13爷治疗过程?试问,一个顶尖医疗团队连续束手无策,是巧合吗,是误诊吗,还是真的有人故意拖延最佳救治时间,让病情一步步恶化至不可逆转状态?
三方面因素叠加下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精密筹划且环环相扣的大屠杀,而我们的主角,不过是在棋盘间被轮番牺牲的小卒罢了。
所以现在回头再审视那个所谓九十二岁的福分,是不是觉得讽刺极了?现实告诉我们,天赋从来抵不过人为操控,宿命也只不过是一层粉饰太平的话术罢了。在绝对利益冲突面前,没有谁真的可以独善其身,即使如胤祥般坦荡磊落,也依旧难逃结局残酷。而站在历史之外,看似全局尽掌握中的邬先生,本质上不过也是另一颗注定消失的小齿轮,只不过走向不同罢啦。
唉,说到底,有些故事越品越凉薄。有时候会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换作今天,我们还能轻易评价这些沉重抉择中的善与恶吗!
来源:迪迪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