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中的主人公常胜,一名平凡的民警,因生活和事业上的重重困境,选择前往“东寨村”,成为那里的驻站警察。他的这一决定,既是对师父老孙遗志的追随,也是对纷扰世事的一种逃避。
无意间刷到《驻站》这个电视剧,看了几集后,发现这部剧选取的视角新颖独特,深深吸引了我。
剧中的主人公常胜,一名平凡的民警,因生活和事业上的重重困境,选择前往“东寨村”,成为那里的驻站警察。他的这一决定,既是对师父老孙遗志的追随,也是对纷扰世事的一种逃避。
他原以为,在这个偏远的小村落中,能够寻找到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平和。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如愿以偿。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接踵而至,等待他的不是预期的宁静,而是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各种棘手问题。
【1】
作为基层警察的常胜,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与村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尊重与信任,成为了他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他的师父老孙,一位在东寨村奉献了一生的驻站民警,以笔记记录点滴的习惯,不仅赢得了全村人的敬重,更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孙公安”。常胜深知,要想在东寨村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看来,《驻站》这部剧的立意深远,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普通警察的日常生活。常胜与我们普通人并无二致,同样面临着生活中的种种琐碎与挑战。孩子的升学问题、妻子的责备与不满、升职加薪的渴望、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警察似乎总是以执行公务的形象出现。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有自己生活的普通人。
而在这部剧中,郭京飞饰演的常胜,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警察的刻板印象。他并非一个单调乏味、只有一面的角色,而是一个充满“人味”的鲜活个体。他会生气、会好心办错事、会与民众拌嘴,这些真实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而饱满。
【2】
这些细节,都是通过剧中精心设计的情节,得以生动展现的。
例如,当乘客在火车上遗失手机,并请求常胜帮忙寻找时,他虽不情愿,但仍尽力而为。捡到手机后,他一脸嫌弃地用稻草捆着拿得远远的,这种反应完全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心理。
又如,他对化肥一无所知,因为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竟误将泥土当作化肥。
再如,当他得知当地的恶霸张莱西,拆了他的信件(离婚协议书)时,他当场发飙,脸色难看至极。
这种有血有肉的处理方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警察也并非无所不能、无所不忍。但即便如此,常胜作为一个好警察的形象仍然深入人心。
面对问题,他从不选择逃避或躺平,而是积极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加以解决。他真心实意地为村民们着想,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与支持。
剧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当常胜得知村里的孩子们,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学业时,他毅然决然地深入群众,一家家地走访解决问题。他的真诚与努力,最终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和支持。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常胜作为警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善良与温情。
【3】
《驻站》整部剧的基调轻松愉悦,带有一定的喜剧元素。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深刻感受到现实中的种种挑战与困境。
常胜的师父老孙是村里的“孙公安”,从“老孙”到“孙公安”的转变背后,是无数次的真心付出与真诚相待。常胜在翻看师父的驻站笔记时深刻体会到,只有真诚和尊重才能赢得村民们的绝对信赖。
正如常胜的直系领导所言,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绝不能搞假大空、形式主义或高高在上、假装关心那一套。村民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谁是真心帮助他们、谁是带着目的而来,他们一眼就能看穿。
剧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王冬雨。
她是村长的女儿,受过教育,思想前卫且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一开始,她对常胜并不感冒,认为这个从城里调来的警察,不过是来镀金的、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她对农村生活并不了解,对常胜也充满了敷衍与轻视。因此,她处处与常胜作对。
然而,在一次次的“不打不相识”中,王冬雨逐渐发现了常胜的真心与付出。她与常胜一样,都渴望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只是他们的性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于是,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常胜终于真正地融入了东寨村的生活,与村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驻站》这部剧,是根据第十三届金盾文学一等奖同名作品《驻站》改编而成,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细节支撑。
它不仅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看完全集的我,深受触动与启发。在此,我强烈推荐大家也去看看这部,既好看又有真情实感的电视剧。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
来源:钓了条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