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花架子》火了,讽刺超越《三鞭子》,结尾留下遗憾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2-03 11:10 1

摘要:王宏坤、龚浩川、谢潇键编剧,姜力琳、孙仲秋导演,王宏坤、尚大庆、张海燕、李川、孙仲秋表演的小品《花架子》可以算2025央视春晚最出色的小品,在网络上的口碑也相当好。

2025年央视春晚结束之后,网友们对语言节目的评价普遍不高,但并不代表这次春晚就没有优秀小品。

王宏坤、龚浩川、谢潇键编剧,姜力琳、孙仲秋导演,王宏坤、尚大庆、张海燕、李川、孙仲秋表演的小品《花架子》可以算2025央视春晚最出色的小品,在网络上的口碑也相当好。

那么,《花架子》到底好在哪儿呢?

一、故事和内涵

熟悉春晚历史的网友应该能看出来,《花架子》的故事结构有点儿像1996年春晚小品《三鞭子》,两个小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鞭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上任不久的石县长下乡考察修路问题,司机小吴的汽车陷坑里了,路过的赵大爷没认出石县长,吐槽了很多当地发生的扰民乱象和行路难问题。

赵大爷得知了石县长的身份后,石县长表态一定要修路,赵大爷打响三鞭子,带领乡亲们把石县长的车拉了出来。

《花架子》的故事结构相似,上任不久的雷镇长下乡调研,和秘书一起在旺财饭店吃饭,饭店老板和老板娘没认出镇长,向镇长吐槽了很多应付检查层层加码的乱象,雷镇长非常气愤。

雷镇长的身份暴露后,他向饭店老板保证要整治这种现象,老板和老板娘欢天喜地准备做一桌好菜庆祝。

虽然故事结构有些相似,但《花架子》这个名字要比《三鞭子》更为犀利也更为巧妙,花架子不仅是小品里的一个重要道具,多次影响剧情发展,同时花架子的寓意则相当有内涵,一语点破问题所在。

从名字和剧情能看出来,《三鞭子》偏重于表扬,《花架子》则着眼于批评,在讽刺深度上,《花架子》要强于《三鞭子》。

二、讽刺力度强烈

《花架子》之所以在互联网上广受好评,一个重要原因是讽刺力度相当强烈,关键是剧情来源于生活,能够真正体现生活。

镇长一句“临街商户玻璃需要擦一擦”,被秘书转达成了“商户一周擦一次玻璃”,到了商户那里则成了“一天擦一次玻璃”,《花架子》一开始就把“层层加码”展现了出来。

接下来的剧情里,《花架子》的讽刺和批评力度则“层层加码”,为了迎接卫生检查,小镇商户的正常经营被彻底打乱。

饭店门口必须摆花架子,不然饭店就开不下去。

为了保持干净,饭店在饭点之外的时间不许开火做饭,客人只能吃方便食品。

为了保持卫生,客人不能使用饭店卫生间,只能去山上野地里解决。

为了显示人气,客人不能在饭店里吃饭,要在门口就餐。

为了彰显国际范,普通家常菜饭店也要做一个外语灯箱。

为了迎接检查,洒水车一遍又一遍洒水,刚下雨也不停,严重影响商户经营。

更讽刺的剧情在于,镇长隐藏身份到街上调研,商户们很快收到了群发的消息和镇长照片,尤其是几句提示更是巧妙:不要惊慌、不要声张、不要围观、不要闹僵,看见了直接跑,直接汇报上级领导。

这个消息是谁发的?镇长照片是谁给的?又是谁把镇长行踪给泄露的?

综合来看,《花架子》可以算春晚最强讽刺小品之一,有网友质疑说为什么只是镇长,实际上越是在基层,类似乱象越明显。

再有一个,只要是剧情到位讽刺到位,主角的职位和名称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都上春晚了,该曝光的事情都曝光了,该看见的人也都看见了。

三、剧情设计巧妙

《花架子》的出色不光体现在了讽刺力度上,剧情设计上也很巧妙,比如暗喻、伏笔、前后呼应都有精妙体现。

小品刚开始十来秒,雷镇长一句临街店铺玻璃得擦擦就直接入活,连基本的铺垫都没有,看似有些着急,实际上另有玄机。

雷镇长说刚下过雨,这是为后边洒水车频繁洒水做了铺垫,雷镇长和秘书手里的伞也没有浪费,后面用来挡洒水车,更能体现洒水车的蛮横。

秘书说“马上迎接卫生检查了,就应该有检查的样子”,看似平平淡淡一句话,一来告诉了观众整个事件的背景,二来那半句“就应该有检查的样子”,直接扣题花架子。

秘书传达完“临街店铺每周擦一次玻璃”之后,隔了几分钟,旺财饭店老板就收到了群发信息“每天擦一次玻璃”,剧情前后呼应不说,短短几分钟消息就群发了,似乎也在证明“花架子”的问题不是效率,而是内容。

饭店老板不经意之间介绍了本店还有各种鸡翅、鸡脖、鸡爪子等熟食,为之后镇长用多买东西为理由向他了解情况做了铺垫。

看起来这个桥段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这就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饭店老板才向顾客吐槽了本地乱象,这是经营者的精明,也是人物塑造的需要,同时也为镇长身份暴露后,饭店老板那句“找您三百”做了人设铺垫。

《花架子》最大的暗喻则是洒水车,饭店老板向镇长介绍了洒水车的出动规律,洒水车洒一遍,就是个普通干部......话没说完就被饭店老板娘打断了,似乎有点儿遗憾。

洒水车在之后短短时间内出动了三次,也就呼应了饭店老板的话,这个暗喻相当明显了。

实际上,很多网友看了第一遍《花架子》之后并没有感觉这个小品剧情有多么炸裂,但等到第二天仔细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越琢磨越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小品的剧情设计同样出色,有嚼劲。

四、结尾留下遗憾

《花架子》的讽刺力度要超过春晚经典作品《三鞭子》,尤其是在小品前8分钟,各种批评和讽刺全面展开,再加上剧情结构紧凑,让观众看了非常过瘾。

但是,《花架子》也有遗憾,那就是结尾,匆匆结束的小品让整个节目似乎有些虎头蛇尾。

我们看《三鞭子》,14分半的时间,用了12分钟在展开剧情,第12分钟的时候赵大爷得知了石县长的真实身份,后面用了两分半实现剧情结尾和升华。

我们再看《花架子》,9分半的时间,用了8分钟展开剧情,第8分钟的时候雷镇长身份暴露,后面用了1分半的时间结尾。

据说《花架子》最初的版本时长也有十几分钟,但被压缩到了9分半,好处是前8分钟的剧情节奏明快让人观众大呼过瘾,坏处是结尾没有了升华的空间,相当遗憾。

虽然《花架子》匆匆结尾,但不论从剧情设计还是从讽刺力度看,这个节目仍称得上近些年央视春晚难得的优秀小品,值得多刷更值得点赞。

来源:我就是个码字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