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三十九期:渣男有许多种,不是念念不忘白月光,而苛待继妻才是渣男。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五百三十九期:渣男有许多种,不是念念不忘白月光,而苛待继妻才是渣男。
01
提到“渣男”,很多人会想到顾偃开、沈从兴、盛紘、梁晗……
顾偃开忘不掉大秦氏,却忘记了是自己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家族,才让大秦氏一命呜呼,可他却苛待救顾家于水火的白氏。
沈从兴忘不掉大邹氏,冷待填房张桂芬,给无子的妾室诰命,还任由小邹氏欺负张桂芬,自己还夜夜宿在小邹氏屋子里。
盛紘明知道林姨娘的小动作,却总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任由林姨娘恃宠而骄。梁晗更是见一个爱一个。
但是,原著中有一个男人,他虽然没有三妻四妾,却是渣男鼻祖。年过半百,居然中意小桃。
02
他出身富庶之家,因怀才不遇,走上了渣男的道路。
原著中,公孙白石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因为,他纳妾都是公孙夫人提出来的,可细看他的一生,却渣的让渣男都无路可走。
其一,出身富庶之家,却怀才不遇。
公孙白石的祖籍在陕南。
公孙家算是中层小士绅之家,自然不缺银钱。出生在富贵堆里的公孙白石,从起跑线上就超越了许多人。
在古代,孝敬父母这件事,大多是嫡长子和嫡长媳的事情,他作为嫡次子,压力不大。
公孙白石到了启蒙的年纪,父母为他寻来了老师。公孙白石也很聪明,读书这件事,他不怎么费力,就很顺利的通过童生、秀才、贡生的考试。
但是,八股科考却成了公孙白石顺遂人生的拦路虎,考了几次都失败了。
科考失意,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能是当时的考官,不喜欢公孙白石的文风;也许,公孙白石的答卷用华丽的辞藻太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
其实,有很多人考了一辈子都没中举,为了心中的那点执念,在有生之年,一直参加考试。
以公孙家的实力,公孙白石考一辈子,家里都供的起。可科举失败,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为了一扫心中的阴霾,公孙白石寄情于山水。
其二,因为任性,公孙白石走上了渣男的道路。
在古代,走科举之路,不一定是为了做官。而且,社会对男人极其宽容,公孙白石即使做不官,也可以做教书先生,或者做点小买卖。
公孙白石不愿意。
父母对他多有宠爱,觉得儿子受了打击,寄情于山水,心情好了,自然就回家了。
谁知,父母的放纵,让公孙白石走上了渣男的道路。
首先:父母在不远游。
公孙白石不仅远游了,还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是对的。他遍访名师名士,纵论时政。在壮阔的山水中,还会赋诗一首。
公孙白石从没有担忧过,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儿子要在床前尽孝。即使不尽孝,一个大男人总拿着父母的钱挥霍也不好吧。
可公孙白石觉得自家富足,没有生计之忧,也不用着急赚钱。而且,自己是嫡次子,有大哥在,孝敬父母赚钱养家的事情,交给大哥就好。
在孝大于天的古代,公孙白石的行为,处处彰显着他的自私,凉薄。
其次:让夫人守空房,还不考虑子嗣的问题。
明兰初见公孙白石,对他的评价是故作潇洒的中老年文士。古人提倡早婚,被称为“中老年”的公孙白石却没有一儿半女。
不过,公孙白石成婚了,他和公孙夫人一个孩子。只是,那孩子身体不好,夭折了。
公孙白石寄情于山水时,公孙夫人不仅没有随行,还在家里侍奉公婆。而公孙白石一把年纪了。不考虑子嗣的问题,只想寻遍名士,对国事纸上谈兵。
乍一看,公孙白石只是遍访名山大川,又没有找女人,就是他找女人,在古代,他的行为也是得到认可的。
细看之下,却发现,公孙白石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曾为父母尽孝床前,也不考虑公孙夫人年岁大了,孕育子嗣艰难。
所以,明兰对公孙白石的评价是—— 往好了说,叫洒脱不羁;往坏了说,叫自私自我,这种人要搁现代,必定是铁杆的独身主义,可惜古代有父母之命,他只好老实的娶妻生子。
03
不惑之年遇伯乐,飞黄腾达后,公然表示中意小桃。
公孙白石寄情于山水,一晃就是二十年。
虽然,古代交通不发达,没有汽车、飞机和轮船。二十年,也能让你给公孙白石走过很多地方。
慢慢地,公孙白石越走越偏,在一处荒郊野岭遭遇一伙不讲职业道德的山贼,不但劫财还要灭口。
这时,顾廷烨从天而降,救了公孙白石一命。公孙白石很是感激,与顾廷烨简单攀谈后,发现顾廷烨和他一样,都曾不得志。
那时候,顾廷烨已经效命于八王爷,让公孙白石动了心思。顾廷烨又很对公孙白石的胃口。
于是,公孙白石为了报救命之恩,决定跟随顾廷烨。那时,公孙白石大概以为,自己和顾廷烨会跟着八王爷,治理蜀中一隅,却没没想到,会有更大的机缘。
其一,八王爷成了太子,他成了朝廷新贵的军师。
八王爷多少有些锦鲤体质的。
皇子么,都想上位称为皇帝。可八王爷的生母是宫女,还不得宠,没有显赫的外祖家,早早就去蜀中就藩了。
哪像他的两个哥哥三王和四王,因为老皇帝没有想想好定谁为太子,一把年纪了还都住在京城。
但他们也俩倒霉,争了大半辈子,老皇帝刚下了决心,立三王爷为太子,四王爷就造反。然后,两个人都见了阎王。
老皇帝气个半死,可他得撑着一口气,安排好储君的人选。八王爷的几个幕僚王府的几位幕僚说,六王爷被贬斥,五王爷残暴,素来不得先帝喜爱,排序之前的皇子俱已亡故,这天子宝座怕是要轮到八王爷了。
公孙白石却持不同意见,他说:“如今局势未明,圣上属意尚不得知。藩王无诏不得离藩地,若有异动,叫有心人一挑拨,好事也成坏事了。”
八王爷看重顾廷烨,也明白公孙白石说的有理。于是,安排人员或戒备,或整军,人人如拉满的弓弦,只等京城消息。
顾廷烨暗中回到京城,打探消息。没过多久,老皇帝就册封了八王爷的母亲为后,顾廷烨知道大事已定,为了报信,顾廷烨抄近道赶路,险滩激流,山路陡坡都得走。
一路上,溺死了好几个舟子兄弟,毙了十数匹良驹。后来,顾廷烨又护送八王爷进京,杀出了一条血路。
八王爷的上位之路,顾廷烨和公孙白石都立了大功。顾廷烨成了正二品晋位左军都督佥事,公孙白石不愿入朝为官,窝在澄园里,继续做顾廷烨的军师。
其二,公孙白石成了顾廷烨的“贤内助”,还慧眼识珠,肯定大智若愚的小桃。
皇帝赐了顾廷烨都督府后,公孙白石就理直气壮的住进了都督府。那时,顾廷烨没有娶妻,府中的中馈,顾廷烨都交给公孙白石。
明兰知道公孙白石为顾廷烨管家理事的时候,眼睛瞪的如铜铃。好在明兰过门了,接过了公孙白石手中的大旗。
但管家分轻重缓急,当时,对于顾廷烨来说,最急的是没有合适的丫头在书房打扫伺候。
于是,顾廷烨向明兰要两个不识字又可靠的丫头。
书房重地,是商议大事的地方,顾廷烨口中的可靠丫头,可靠是次要,重点是不识字。
人都是善变 ,谁也不能保证今日是忠仆,明日会不会投敌。
一个识字的丫头若想偷看点儿什么,看一眼记几个字就够了,若是不识字的,那就只能夹带私联了,这样难度较高,也比较容易被捉住。
可明兰的丫头都识字,明兰想了想,就让小桃去书房服侍。
小桃不愿意离开明兰去书房。但明兰开口,她不愿意也得去。
小桃没有在书房服侍的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服侍。小桃也不知道顾廷烨的喜好,就是顾廷烨叫小桃烫壶酒,小桃也掌握不好温度,不是太冷就是太热。
又因为没人教小桃怎么做,顾廷烨叫小桃整理文稿,她能一页一页给拆散了叠好。
那段时间,顾廷烨一直催促明兰赶紧选好伺候人选,明兰也怕公孙先生埋怨她,安排一个鲁钝之人。
公孙白石的表现却让明兰很意外,他居然称赞小桃,还有意延长聘用期。
小桃可不喜欢在书房伺候,她只想和明兰呆在一处,吃吃喝喝过日子。而公孙白石中意小桃的原因——小桃能够守口如瓶。
明兰曾说过:“小桃在书房当值的时候,采买上的安婆子向来疼小桃,一日懒得亲去查点,偷便问小桃书房内银丝炭可用完了,小桃竟也不肯说。”
这看似是简单的问询,但有心之人却可以通过银丝炭的使用情况,猜测出顾廷烨在书房的办公时间。
而明兰嘱咐过小桃,要对书房的之情,守口如瓶。所以,即使小桃识字,她也是值得信赖的那个。
04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独自潇洒的公孙先生,虽然有些自私,还再带渣男属性。但他也是一个好人,您觉得呢?
来源:狐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