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被“白嫖”?悬疑剧大结局还有“彩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23 21:26 3

摘要:剧情开头就是“硬菜”,最狠反派上演“干中学”,杀人分尸,毫不眨眼。开播4日该剧爱奇艺热度破9500,成为爱奇艺热度涨速最快的刑侦类剧集。《漂白》以“哈尔滨碎尸案”为原型,自1998年至2004年期间,该团伙多地作案,杀害受害者,通过多方运作“漂白”身份,案件于

2025开年,爱奇艺迷雾剧场带着“肉联厂天团”重磅回归。

剧情开头就是“硬菜”,最狠反派上演“干中学”,杀人分尸,毫不眨眼。开播4日该剧爱奇艺热度破9500,成为爱奇艺热度涨速最快的刑侦类剧集。《漂白》以“哈尔滨碎尸案”为原型,自1998年至2004年期间,该团伙多地作案,杀害受害者,通过多方运作“漂白”身份,案件于2011年获破。这部悬疑剧因其真实感与老戏骨的出色表演而迅速走红,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一场关于版权与创作伦理的争议也逐渐升温。原南方都市报原创作者王猛发文阐述文章有抄袭之嫌,目前剧组声明正在密切跟进了解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具体情况,但事件也暂未盖棺定论。

(图源:王猛公众号)

该剧之所以陷入舆论风波以及褒贬不一,其一是因为模糊了新闻报道和深度调查报道的边界。影视方、小说编剧和记者三方陷入争议,责任归属难以界定。其次影视创作以真实案件为原型,镜头语言表达迎合观众猎奇以及寻求刺激的心理,以血腥和夸张为主基调,但是故事创作过度聚焦受害者惨状,主角的设定难免有些单薄和戏剧化。

1.深度调查报道的著作权何去何从?

2012年南方都市报记者王猛以“哈尔滨碎尸案”为原型,走访多地访谈近百人创作了1.5万字的深度调查报道,完整还原了四名逃犯作案以及“漂白”身份的全过程。

《漂白》电视剧播出后,王猛发现《漂白》小说与自己创作的《漂白》报道无论是剧情还是剧名都有多处相似的地方,虽然新闻事实不受保护,那么深度报道的著作权又当如何界定呢?

深度调查报道作为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形式,其原创性和独特表达构成了著作权法保护的核心要素。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凡是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形式均可受到保护,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虽然事实本身不可受版权保护,但深度报道对事实的组织、表达以及叙事方式均属于独创性创作的一部分。

著作权保护的核心在于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抽象的思想或概念。

公开新闻报道如果属于单纯事实消息则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事实部分是指客观发生的事情,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但是如果其中还包含了记者的观察、分析和评论,则可能因为具有独创性而构成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漂白》事件中,若电视剧直接或间接使用了深度报道中的叙述框架、事实整理和独特的视角,而未获得原作者许可或注明来源,就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这不仅侵害了原创者的署名权和改编权,也破坏了内容创作行业的秩序。

2、 影视改编也要尊重新闻真实的边界

深度调查报道以其真实、深入的剖析能力,为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多维度的解读。刘海贵教授曾指出,深度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被誉为“新闻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媒体声誉于影响力的象征,也是新闻从业者实现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这种新闻形式在社会监督、公众教育和议题设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王猛的深度报道《漂白》刊登后轰动全国,报道剖析了原型事件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与人性冲突,为受众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深度报道的首要价值在于揭示真相,填补传统新闻报道中缺乏的深度信息。通过综合多方证据和视角,深度报道可以构建出更加全面、复杂的事实图景。例如《漂白》一文通过深度剖析,为观众展示了事件涉及的社会环境、制度漏洞和人性复杂性。而优秀的深度调查报道不乏少数,《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揭示了外卖骑手生存困境,《无法确诊的“癌症村”》阐释了发展与生死的矛盾问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农民发誓告倒公安局》等等,深度报道直指社会中的隐秘问题或权力不当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监督功能,是维护公众知情权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同时深度报道能够将重要但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推到公众视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同于新闻稿件,深度报道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故事的揭示,为影视创作提供了生动的情节和复杂的角色,常常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来源,其内容真实、主题深刻,为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素材。

深度报道以其独特的真实感、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揭示真相到推动社会变革,从知识传播到跨界价值,深度报道不仅是一种新闻形式,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漂白》是否涉嫌抄袭事件中,原型报道的独特价值正是影视改编争议的重要核心,也提醒我们尊重深度报道的原创性和社会意义。

3、影视创作自由与媒介伦理

新闻与影视虽分属不同的传播领域,但二者共同承载着塑造公众认知的责任。媒体和影视制作方不仅需要尊重原创内容,还应在创作中保持对事实的忠诚与对社会的尊重。《漂白》若未经许可直接使用深度报道素材,则违背了新闻与影视领域共同的媒介伦理。

针对《漂白》小说陷入抄袭争议事件,编剧陈枰发文称“漂白”属于公有领域概念,并非作者独创,并称小说中和报道雷同的词语占比不到小说《漂白》的1%,指责王猛的言论均属于没有法律知识的臆想,无法律依据。目前针对是否涉嫌侵权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但是影视小说创作自由的边界更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图源:@微博陈枰)

影视创作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可以忽略伦理和法律约束。制作方在改编过程中应确保透明、合法,尤其是对于改编自新闻内容的作品,更需要注重署名、致谢等行为,以体现对原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这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媒体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尽管《漂白》深陷争议,但是作为开年爆火悬疑探案剧,在各大社交媒体中爆火,剧情本身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那这部悬疑剧在内容层面有何吸睛之处呢?

4、《漂白》爆火:老戏骨与真实感的碰撞

《漂白》电视剧一上线就爆火,实力派“戏骨演员”演技在线,郭京飞、王千源等老戏骨在剧中通过细腻的表演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和深度,使得人物更加贴近现实。和以往悬疑剧类似,《漂白》开头就是重口尸体上线,“肉联厂”四人天团更是在警察眼皮子下逃之夭夭,就这样和警方展开了10年的拉锯战。

《漂白》电视剧中画面设计与角色塑造极大还原了社会真实场景,观众在观看时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矛盾。剧情中展现了普通人在社会压力和道德困境中的挣扎,这种对普遍性问题的探讨使观众能够与角色建立情感连接。由赵金麦饰演的甄珍经历母女对立、校园霸凌,后来又被绑架施虐惊险逃生,种种画面符合当下的热点选题,画面展示也向观众传递出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加强观众和角色之间的情感连接。

作为悬疑办案剧, 《漂白》以悬疑叙事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持续关注。通过非线性叙事与留白手法,作品增强了悬念感。观众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被牢牢吸引,从而提高了剧情的传播效果。剧情不仅局限于案件本身,还涉及社会不公、家庭矛盾等现实问题,即使是在外杀人不眨眼的邓立钢在家也受到岳父的多方管教,在无形中也调节了悬疑剧的紧张氛围,这种主题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传播深度。

《漂白》的成功不仅在于老戏骨的精彩演绎,更得益于其在画面真实感和情节张力上的出色表现。影片通过对真实感的还原、符号的巧妙运用和社会议题的讨论,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深思。这种兼具娱乐性与社会责任的创作方式,不仅为悬疑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影视行业提供了更多启示。

5、悬疑剧背后的品牌价值和商业逻辑

影视剧中穿插品牌广告一直都是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广告主喜欢的广告位。不难发现,电视剧中总是丝滑出现各类品牌信息, 而悬疑剧通过复杂叙事和视觉风格增强了受众的沉浸感,使观众在观剧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品牌信息。

悬疑剧作为一种媒介,其形式和内容本身就携带了强大的传播效应。品牌通过与悬疑剧合作,利用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符号,放大了自身信息的传播力。结合剧情推出的互动产品让观众在娱乐中接触品牌,从而增强品牌记忆力。观众对剧情和角色的情感认同直接转移到品牌身上,为品牌塑造良好形象。此外悬疑剧的叙事模式与视觉镜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观察社会的“镜子”,品牌通过参与这种观察过程,赢得了观众的关注与信任。

悬疑剧带来的品牌价值不仅来源于紧张剧情和情感共鸣,还体现在其与社会议题的深度绑定和媒介传播的创新模式中。《漂白》等剧集通过出圈后广告代言和品牌植入,进一步展现了悬疑剧在商业价值上的潜力。悬疑剧获得极好的口碑更是多层次传播的综合结果,其带来的品牌价值也为影视行业与商业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6、 悬疑剧的超重口消费谑头

《漂白》通过直接展现受害者伤痕累累的身体、血腥的犯罪场景,试图增强剧情的紧张感与震撼力。这种“视觉化叙事”将观众推入案件的核心,营造了强烈的代入感与压迫感,为剧情发展提供了一种强烈的情感驱动。同时情节中“重口味”场景的符号化表达,血腥与暴力场景作为叙事工具,成为推动观众情绪的关键,但也会导致观众感到不适甚至产生生理上的反感。

(图源:《漂白》剧照)

《漂白》剧中大量血腥画面虽然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却让部分观众转向讨论“画面过于血腥”而非案件的核心问题,使叙事失焦。观众在接触过于“重口味”的情节后,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厌恶感,这种情绪可能在短期内放大剧集热度,但不利于长期传播和口碑维护。过度细致的展现犯罪画面可以及被害者受害的场景能被部分观众误读为对犯罪手段的“过度刻画”,有潜在的模仿风险。

相较于对受害者的过度刻画, 在《隐秘的角落》中,导演采用大量留白与间接表现手法,通过镜头语言和氛围塑造呈现案件的残酷性,将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形象更加细致的刻画,展现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过度刻画受害者的血腥场景,不仅会导致观众的视觉疲劳,对反派过于残酷的形象刻画也会导致受害者的二次心理阴影。只有通过情节冲突和角色的情感张力,吸引观众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才达到艺术性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波.坚守与创新:电视深度报道的挑战与突破路径——以《新闻调查》为例[J].新闻界,2016,(22):28-33+39.

[2]万兴,陈涛.国产悬疑剧的多重时空与现实取向——以“迷雾剧场”系列作品为例[J].中国电视,2023,(06):33-39.

[3]张智华,张浩辰.近年来国产网络悬疑剧的叙事创新研究[J].当代电视,2024,(07):9-14.

[4]沈正赋.新闻作品著作权中边界模糊问题的症候、纠偏与调适——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新闻传播条款的修正[J].当代传播,2021,(01):85-88.

[5]李国庆.论新闻报道之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J].知识产权,2015,(06):53-60.

来源:百影侦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