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产剧《漫长的季节》以豆瓣9.4的高分,成为近年来口碑与热度齐飞的佳作。这部剧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精妙绝伦的剧情、演员们入木三分的表演,还离不开那堪称神来之笔的配乐。配乐在剧中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故事的脉络,细腻地描绘出人物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命运
国产剧《漫长的季节》以豆瓣9.4的高分,成为近年来口碑与热度齐飞的佳作。这部剧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精妙绝伦的剧情、演员们入木三分的表演,还离不开那堪称神来之笔的配乐。配乐在剧中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故事的脉络,细腻地描绘出人物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一、配乐风格的多元融合
《漫长的季节》的配乐风格丰富多样,涵盖了摇滚、古典、爵士、电子等多种音乐类型,这种多元融合的特点,为剧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导演辛爽早年曾是joyside的吉他手,对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品味,这使得他在为剧集挑选配乐时,能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将不同风格的音乐巧妙地融入剧情之中。
剧中大量运用了独立摇滚音乐,如joyside的《If There Is Tomorrow》、超级市场的《生机》、法兹/海朋森的《你把我的脸庞转向明天》等。这些独立摇滚乐队的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为剧集注入了一股强烈的青春气息和叛逆精神。摇滚音乐的节奏强烈,旋律激昂,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挣扎、愤怒和不甘,与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龚彪得知自己彩票中大奖,兴奋地开车上路,却不幸遭遇车祸的场景中,joyside的《If There Is Tomorrow》适时响起。“boy, i know you wonder why we are so small,why we are alone and i see the fire in your eyes it burns like a star,will bring a new dawn”,伴随着激昂的电吉他声和主唱略带沙哑的嗓音,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龚彪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喜悦与遗憾,他的一生充满了荒诞与无奈,就像这首歌曲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命运的抗争。
除了摇滚音乐,古典音乐在剧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德彪西的《月光》和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经典曲目,为剧集增添了一份优雅和深邃的气质。沈墨在夜总会弹奏的《月光》,旋律优美,意境深远,与她纯洁善良的形象相得益彰。然而,在这美好的音乐背后,却隐藏着沈墨悲惨的命运和无尽的痛苦。当她在遭受养父的性侵和他人的欺凌时,《月光》的旋律再次响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她的无助和绝望。而在沈墨杀人后抛尸的场景中,《蓝色多瑙河》的响起则营造出了一种诡异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首原本欢快的圆舞曲,在此时却显得格外阴森恐怖,与画面中血腥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此外,剧中还穿插了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如《英雄赞歌》《再回首》《一生何求》《笑看风云》《萍聚》等。这些歌曲不仅能够唤起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回忆,还能够很好地烘托出剧情的氛围,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在王响开火车时,《英雄赞歌》的响起,让观众看到了他曾经的辉煌和荣耀;而在剧集的结尾,姜育恒的《再回首》响起,伴随着王响对着年轻时的自己大喊“别回头,往前看”的画面,将全剧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观众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无奈。
二、配乐与剧情的完美契合
《漫长的季节》的配乐与剧情之间的契合度堪称完美,每一首配乐都像是为剧情量身定制的一样,恰到好处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配乐在剧中不仅仅是一种背景音乐,更是一种叙事手段,它通过与画面、台词的相互配合,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在第二集结尾,王响前往小露出事的现场查看,此时响起了超级市场的《生机》。这首电子乐中短促又刺耳的电流声,刚好对应了受害者被高压电箱电击致伤的情节,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附近小孩子打乒乓球的声响也被节奏性地融入了音乐本身,清晰的乒乓球撞击的声音又巧妙地暗示着王响越来越接近真相。这种将环境声音与音乐巧妙融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真实感,还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王响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第九集结尾,在犯罪三人组被仇恨吞噬的音响店里,一片死寂的沉默后沈墨说“倒霉的应该是他们”,镜头拉到全景,立刻跟上Life Awaits的《In Gloom》。这首死亡重金属风格的歌曲,以其强烈的节奏和震撼的音效,瞬间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顶点。歌词里的各种明示,如“在黑暗中,我们等待着复仇的时刻”,更是直接点明了沈墨等人的内心想法,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愤怒和绝望。
第十一集结尾,龚彪在中彩票的喜悦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从水中捞出的连人带车的出租车,配上joyside的《If There Is Tomorrow》。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与龚彪的命运紧密相连,“假若还有明天,我们将崛起,带着心中的骄傲”,这句歌词既是对龚彪一生的总结,也是对他的一种美好祝愿。在这一刻,观众仿佛能够看到龚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三、配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配乐在《漫长的季节》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音乐的语言,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了剧中的人物。
龚彪是剧中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荒诞和无奈。joyside的《If There Is Tomorrow》就像是他的命运之歌,完美地诠释了他的性格和命运。龚彪是一个乐观开朗、充满理想的人,他总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即使生活给他带来了无数的打击和挫折,他也依然能够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首歌曲的旋律激昂,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与龚彪的性格特点相契合。而歌词中“假若还有明天”的表达,也暗示了龚彪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但却始终无法实现。
沈墨是剧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她的命运坎坷,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德彪西的《月光》和Life Awaits的《In Gloom》这两首歌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沈墨的人物形象。《月光》展现了沈墨纯洁善良的一面,她热爱音乐,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然而,现实却对她充满了恶意,她遭受了养父的性侵、他人的欺凌和背叛,这些痛苦的经历让她逐渐变得冷漠和绝望。《In Gloom》则展现了沈墨内心的愤怒和仇恨,当她说出“倒霉的应该是他们”这句话时,她已经彻底黑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复仇。这首歌曲的强烈节奏和震撼音效,很好地表现了沈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她的行为和选择。
四、配乐对主题的深化
《漫长的季节》的主题深刻而复杂,它通过讲述一群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故事,探讨了命运、人生、爱情、友情等诸多主题。配乐在剧中通过与剧情、人物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深化了这些主题,让观众在欣赏剧集的同时,也能够对人生和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
“命运”是《漫长的季节》的核心主题之一,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配乐在剧中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残酷。龚彪的一生充满了荒诞和无奈,他的命运就像joyside的《If There Is Tomorrow》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而沈墨的命运则更加坎坷,她从一个纯洁善良的女孩,逐渐变成了一个复仇的杀手,她的命运就像德彪西的《月光》和Life Awaits的《In Gloom》这两首歌曲的转变一样,从美好走向了黑暗。这些配乐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强大和不可抗拒,同时也让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人生”也是剧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通过展现人物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配乐在剧中通过对不同场景和情节的烘托,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王响、龚彪和马德胜在ktv里相聚,三人再次点了一首surprise,在音乐声中起舞并追忆往昔的场景中,配乐营造出了一种命运般的悲凉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放下过去的释然。这一刻,观众仿佛能够看到他们的一生在眼前闪过,他们曾经年轻过、奋斗过、迷茫过、痛苦过,但最终都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流逝和命运的安排。
五、配乐的艺术价值与创新意义
《漫长的季节》的配乐在艺术价值和创新意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它打破了传统国产剧配乐的模式,大胆地采用了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国产剧的配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艺术价值方面,该剧的配乐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能够与剧情、人物和主题完美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配乐通过音乐的语言,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信息,让观众在欣赏剧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一场音乐的盛宴。配乐中的每一首歌曲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编排,它们与画面、台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为剧集增添了许多艺术魅力。
在创新意义方面,该剧的配乐在配乐风格、配乐手法和配乐与剧情的结合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国产剧配乐以流行音乐为主的模式,大量运用了独立摇滚、古典音乐等小众音乐类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它还在配乐手法上进行了创新,将环境声音与音乐巧妙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效果。配乐与剧情的结合方式也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一种背景音乐,更是一种叙事手段,通过与画面、台词的相互配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漫长的季节》的配乐是该剧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以其多元融合的风格、与剧情的完美契合、对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对主题的深化以及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为国产剧的配乐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这部剧的配乐就像一部命运的交响乐章,奏响了时代的悲歌,让观众在欣赏剧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国产剧能够像《漫长的季节》一样,在配乐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来源:董哥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