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无出发,三上取胜,《锦囊妙录》让唐人古装剧再度闪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23 11:09 1

摘要:《锦囊妙录》不是大IP,没用顶流,初上线时“其貌不扬”,但是自来水的力量不可低估。在微博、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古装剧中的一股清流,从置景布景到人物表演,从转场运镜到剧情节奏,作品的长板效应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显现,吸引着不同口味的观众入坑。

最初关注到《锦囊妙录》,完全是因为一种特别的缘分——它的故事发生地临汾,正是我的家乡。

没想到这一追,便意外见证了这匹黑马从默默无闻到飞奔攀高的过程。

《锦囊妙录》不是大IP,没用顶流,初上线时“其貌不扬”,但是自来水的力量不可低估。在微博、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古装剧中的一股清流,从置景布景到人物表演,从转场运镜到剧情节奏,作品的长板效应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显现,吸引着不同口味的观众入坑。

《锦囊妙录》在CCTV-8和优酷播出后,收视率和热度值直线升高,不仅在优酷站内女性爱看榜、传奇榜、探案榜等榜单登顶,还在猫眼专业版的收视率统计中,连获全网收视榜日冠、央视收视榜日冠和CCTV-8收视日冠。

从创作上来说,《锦囊妙录》最有趣的部分是,在命案的特殊场域中,阶级意识被迅速冲淡。一群理想主义者,脱贱籍,忠职守,辨忠奸,有钱出钱,有权出力,即便是只有零星镜头的路人脸,也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共同绘出了一幅具有现实意义的时代寓言。

所以才会有人说,这部剧给人一种“秋裤扎进袜子里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指向的不仅仅是叙事节奏和影像质感,更指向其立意与价值观。一个女性,该如何面对命运的不公?一个社会,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女性?

《锦囊妙录》是对过去故事的勾勒,何尝不是对现在的一种描摹,也可视为一把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

戏剧为王,故事上头

与其他一边行走一边探案的公路剧不同,《锦囊妙录》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着重刻画了一个县的人情风貌。

人们生活安定,官府实心用事,但人心难测,命案还是接连发生了。

追剧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用“香堂案”开篇,为什么不是从女主罗疏(胡冰卿 饰)的身份和遭遇讲起?因为严格来说,第一个案子并不完整,缺少了前因和经过,开场亮底牌,直达故事高潮。

从叙事节奏来说,开篇即案件,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观众,不会给人一种“熬过前三集”就好看了的心理负担。但越往后看越感觉,“香堂案”的用意不止于此。

它对所有故事都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哪怕与探案无关的爱情支线也不例外,同时它也是一个伏线较深的案件,后遗症在好几个故事之后才显现出来。

香堂,本该是清修之所,修行之人,本该有德,但现实是贪财之人窃据高位,好色之人冒充使者,将香堂变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反倒是众人眼中的“贱籍”,手无缚鸡之力却勇敢出击,闯虎穴,临危不乱,将这处诓骗世人的地下世界连根拔起。

这个只用一集就演完的案件,是《锦囊妙录》的宣言:第一,不靠身份分配德行,不以地位论卑贱。

第二,虽然讲的是探案故事,但全篇都不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抗争,罗疏那句“命,我自己挣;路我自己走”便是最好的注解。

“再婚寡妇遇害案”用一种别样的罗生门讲述,展现着“流言杀人”的可憎;

“孟樵生遇害案”中,私欲成了压垮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乔家酒坊争夺战”,是赘婿吃绝户的古代化演绎;

“矿厂拐卖妇女案”中,底层被黑恶势力压榨,上告无门的绝望感直透荧屏;

“金老六顶凶案”里,兼具现实与荒诞,徒留一声叹息。

《锦囊妙录》逆袭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古装探案剧,更在于它始终涌动着一股扎根于普通百姓的浩然正气。

脱贱籍之路漫漫,罗疏艰难求索不自弃;官场做官自保为先,可韩慕之(贺鹏 饰)拒绝和光同尘;画本中的江湖快意恩仇,而齐梦麟(翟子路 饰)却在入世中看见民生疾苦。

这种无处不在的正向表达,让观众感同身受,备受认同。

这些特质并不张扬,却如润滑剂一般流进故事的每个角落,与观众在价值观上同频共振。

另外,在豆瓣上,有人专门开了一个帖子,从历史学术的角度解读《锦囊妙录》的“奇案与世情”。当一部探案剧并不只以诡秘程度和探案手法提供爽感,当它的思想性和厚重感为人认可,也就让观众有了持续追看的动力和后劲。

其实,这部剧还有一个解读角度,便是时代寓言。

比如,“再婚寡妇遇害案”展现的实际上是当代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乔家酒坊争夺战”是对社会上吃绝户婚姻的生动演绎。

除此之外,《锦囊妙录》为人称道的另一特点是,体现了古装剧视听语言的又一进化支线:不以唯美论短长,而以效率论英雄。

“再婚寡妇遇害案”的罗生门讲述中,涉及人物多,节奏快,镜头来回在讲述者身上切换,以最快的速度让观众搞清了事情的全貌;

“乔家酒坊争夺战”里,交代幕后黑手如何教唆丈夫和外室,巧妙地用了一个镜头切换和两句话,就让人恍然大悟;

即便是比案情还复杂的“三角恋”爱情,剧中只用了一出《紫杈记》和县丞一句“他们俩,成不了”的判词,就提前“剧透”了这段感情的结局。

表演准确,集体上桌

很多人都在夸《锦囊妙录》的表演,认为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准确,能够让人信服。看过剧之后,你会发现它体现的是整个主创团队和剧组对创作的认真态度。

就拿第三集出现的邻居群像来说,它最打动人的,不是群演的表演有多么耐人寻味,而是即便他们不是镜头的主体,他们的表情和反应,仍然跟随故事的发展,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一个人对着镜头讲话,旁边的人即时给出反馈,时不时有人插话,或赞同、或质疑,或者干脆话题就跑偏了,如此生动鲜活,怎不让人入戏?

而在主角团这边,胡冰卿充分发挥了自己外形特点,将一个有勇有谋,刚毅自强的女性形象演绎得令人信服,不动声色的外表下,是一颗让众人自惭的赤子之心。经过罗疏这个角色,她应当已在这条赛道上站稳了脚跟。

贺鹏之前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男频剧”男主,既演得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苦大仇深,也有扮猪吃老虎的无害和阴柔。

而这次的《锦囊妙录》无疑开拓了他的戏路,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苦苦挣扎的读书人仿若从历史中走来,声音洪亮饱满,台词有权威感和力量感。

在这个演员台词需得字幕辅助的年代,《锦囊妙录》用选角彰显了自己的态度。

当然还有“耍宝达人”齐梦麟(翟子路 饰),这个角色也很有特点,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戏剧叙事的一种反叛。

谁说主角团里活跃气氛的角色一定得由女性担任?《锦囊妙录》偏要把他设置成男性。

团队搞事者和富家公子的多重特质导致这个角色并不好演,翟子路较好地把握住了在多重身份中游离的分寸感,不会让人心生反感。

优酷副总裁谢颖曾经提出,主角独享高光的审美已经过时,观众更爱看鲜活立体的任务群像,全员上桌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也更能推动剧集的破圈。同时,在群像衬托下,主角的人物弧光才能被进一步放大。

从这个角度而言,《锦囊妙录》的“全员上桌”不只是让故事更可信,也是观众持续追剧,自发安利的一个关键原因。

制作精良,质感上佳

“《锦囊妙录》也太良心了吧,全程实景拍摄,建筑和房间布局完全没有塑料感和样板房的味道。”

正当《锦囊妙录》的口碑扩散之时,网上出现了很多夸赞其制作的声音,尤其这条让总制片人蔡艺侬哭笑不得。

她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解释:“明明是在一万多平的棚里搭的景,一砖一瓦一木都是造出来的,我虽穷,但我舍得花,梳化服美术不能省!”

这确实比较让人难以置信,在古装剧撞景频繁,绿幕感严重的今天,《锦囊妙录》居然因为不走寻常路而成为了一股清流。

明明是在横店拍摄,有“挑景”的便利,它却有意避开大热的场景,一头扎进摄影棚,量尺造册,从官府衙门到民间小巷,从深宅大院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尽得明代风情。

据美术指导星汉介绍,整部剧的美术全方位借鉴了历史上的真实建筑,柱子选材用老木料,墙砖翻制具体到每一块砖的色调和勾缝上,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做旧打磨,忠实地呈现了建筑使用的历史痕迹。

由于公司的成长因素,唐人影视的古装剧一直带有港剧的基因,创作和生产组织方式自有一套方法论和老牌制作公司的坚守。

这种坚守,曾在轰轰烈烈的网剧市场中一度被忽略,但大浪淘沙,回过头来人们才发现,在磨皮、滤镜正被滥用的年代,《锦囊妙录》所特有的素颜感竟如此珍贵,甚至让人回想起了唐人影视的黄金时代。

除却制作因素,还有唐人影视的因时而变。虽是一部探案剧,但大到罗疏的成长主线,小到每个具体案情,无一不是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对命运抗争、为自己挣命的呐喊。

在情感关系中,女性摆脱了被审视、被赋予、被怜悯的角色,而是像罗疏所希望的那样“真真正正做自己,不再是别人的奴婢,也不再是别人的工具,天南地北,任我来去。”

难怪有人激动地喊出了“唐人整顿古装剧”的口号,这种说法可能有捧杀嫌疑,但它既是对主创团队的肯定,又何尝不是观众的一种呼声?

人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古装剧质感,观众想看到主创团队哪方面的匠心,观众想要何种故事,为什么《锦囊妙录》里一句国产剧中原来稀松平常的“升堂”,都能让他们热泪盈眶?

这是唐人影视用《锦囊妙录》提请市场思考的问题,想必也是他们今后要一直寻找的答案。

【文/许心强】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