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只是《国色芳华》,这些年来,一些制作精良的古装影视剧,皆在服化道方面尽力向历史靠近,还原古代社会生活,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延禧攻略》中的绒花,《清平乐》中的宋室风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点茶和曲水流觞等。
近日,电视剧《国色芳华》热播,其中贴近历史的服化道赢得不少口碑,无论是男主角佩带的香囊,还是地面上铺的莲花纹方砖,都可以找到历史出处。
不只是《国色芳华》,这些年来,一些制作精良的古装影视剧,皆在服化道方面尽力向历史靠近,还原古代社会生活,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延禧攻略》中的绒花,《清平乐》中的宋室风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点茶和曲水流觞等。
寻找剧中的历史细节
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国色芳华》,正在热播,并凭借精致且贴近历史的服化道收获优质口碑。特别是在社交网络上,网友投入极大的热情,寻找服化道的历史原型,惊喜不断。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更是在社交网络上连续发文,助力网友寻找、解读剧中的服化道原型。
许多观众注意到,《国色芳华》中舞姬所佩戴的“孔雀冠”十分别致。据陕西文旅的介绍,“孔雀冠”的原型来自西安博物院的骑马击腰鼓女俑。这件陶俑,把一整只孔雀造型做成了头冠,其中孔雀的身体立于头顶,美丽的尾巴则覆在肩发上。
在古代,孔雀在形象上接近传说中的“凤”,而且羽毛艳丽,不仅被寄寓深意,还被当作珍贵的装饰品。在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宝玉被烧了一个窟窿的“雀金裘”,便是孔雀羽毛而制,而晴雯勇补雀金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剧情。
《国色芳华》剧中,男主角蒋长杨佩带的香囊,原型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为银制,整体呈圆球形,通体镂刻葡萄、花鸟等纹饰。葡萄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水果,果实用作酿酒,花纹用作装饰。不只是影视剧,唐诗中也有不少关于葡萄的诗句,比如王翰那首著名的《凉州词》中便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在《襄阳歌》中写:“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白居易则以“朵如葡萄”来描述荔枝。
《国色芳华》中常作为配饰出现的丝带,就是唐朝的帔帛。据介绍,这是在唐朝女子间十分流行的装饰性服饰,有防寒和装饰双重作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女立俑便身着同款帔帛。
《国色芳华》中作为背景的莲花纹方砖,确实是唐代的建筑材料。据悉,唐代制砖工艺发达,莲纹流行。白居易的《长恨歌》脍炙人口,其中一句写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几年前,诗中“骊宫”的原型华清宫朝元阁遗址群便发掘出土了大量唐代大型宫殿建筑材料,其中就包括莲花纹地砖。
当然,《国色芳华》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作为主要背景的牡丹元素,如牡丹制香。据悉,因为《国色芳华》热播,菏泽、洛阳等地牡丹销量增长,牡丹文化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还原古人社会生活
不只是《国色芳华》,近些年来,一大批制作精良的影视剧都十分重视服化道与历史的距离,并以此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便展现了大量宋朝的社会生活细节。比如“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是宋代《梦粱录》中所记载的“文人四艺”,也是《知否》中的重要剧情。其中,女主角明兰在屋中所挂的《李娘子镇守娘子关》一画,暗喻了明兰成长的精神主线;孔嬷嬷来教授明兰、如兰、墨兰的技艺,主要就是烧香、点茶和插花,而且点茶这一情节交代了剧中两位母亲的生活背景,而插花这一情节则引发了姐妹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戏剧冲突。另外,剧中小秦夫人为感谢众人为宁远侯开设路祭而操办筵席,采用了曲水流觞的方式,餐碟漂于流水之上,众人端坐两旁,自取食用。剧中明兰确认自己感情的重要地点是马球场,而马球正是宋代流行的一项球类运动,明兰与顾廷烨初相识的投壶亦是如此。
另一部以宋代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也向观众还原了不少当时的游戏项目。比如放风筝就是当时流行的娱乐活动,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这样的画面,据说宋徽宗还编过一部《宣和风筝谱》。据悉,剧中的风筝均由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宋室风筝的技艺制作而成。此外,剧中出现的相扑、击丸等游戏,也向观众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娱乐生活。
前不久播出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同样还原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风貌。街道布局、建筑细节等皆遵从历史,为观众营造沉浸式观剧效果。《长安十二时辰》则让观众“穿越”回天宝年间的唐朝,从服饰妆容到风土人情,无一不在尽力还原唐朝长安城里的一天。
以清朝乾隆年间为背景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也出现了大量贴近历史的服化道。电视剧播出时,其服饰的质感一开始便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经由解读,缂丝、绒花、点翠、云肩等传统文化为观众所熟悉。比如绒花,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蚕丝和铜丝为原材料,经过煮丝、染色、劈绒等工序加工而成,可以弯制为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造型,用作装饰。剧中嫔妃所使用的团扇也展示了中国丝织艺术中的缂丝工艺,这些道具正是来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据悉,缂丝被誉为“织中之盛”,效果“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工艺鼎盛期也正是在乾隆年间。
通俗的历史科普
之前,《国色芳华》的妆造被指擅自使用了《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这本书中的一些设计,而实际上它们基于文物和历史记载的二次设计,而非文物本身。《国色芳华》为此致歉,表示“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进行了大量调研,请教相关专家学者的同时,也参考了大量文物资料、历史书籍、学术研究等专业资料。其中,个别角色造型以古代服饰研究书籍《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为考据,在参考中将相关学术研究示意图误认为文物复原图,对于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古代服饰妆容相关的文物与记载纷纷籍籍,《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一书系统地梳理了唐代女子造型与妆容,为剧集的创作提供了详实的参考。”
实际上,在影视剧以其通俗具象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一些以介绍古代社会生活为主题的书作也一直被关注。比如《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其实它还有一部姐妹篇《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早在2020年便入选过“豆瓣年度书单”,书中内容图文并茂,用故事性比较强的文字和色彩明晰的插画普及了唐宋近700年的时尚变迁,其中不乏初唐女性穿衣步骤、宋朝女性化妆步骤这样的细致有趣的内容,贴近读者当下的阅读习惯,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操作性。此外,《去唐朝:众生和烟火气》《山家清供》《原来唐朝人这样生活》等历史科普书籍,也从饮食、服饰等方方面面展示古人的生活,帮助读者理解历史。
正是由于制作考究的影视剧和这些科普书籍,历史就这样以生动的方式向人们走来。人们在熟悉历史的基础上生发了更强烈的好奇心,并以此形成了亲近历史的内驱力。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也以“国潮”的名义进入当下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国色芳华》仍在热播,很多观众正期待从中发现新的历史细节,通过这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了解过去的人们如何生活,或者在接下来的春节假期,走进博物馆去探访剧中服化道的历史原型。对一部古装剧而言,尊重历史是制作方面的基础,但也是天花板,而观众从来不会忽视一部剧集的用心程度,并对其不吝赞美。
记者:江丹 编辑:徐敏 校对:刘恬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