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曾经野蛮生长的微短剧,变革大幕已开启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15 19:30 1

摘要:2023年,青年编剧王平写了一部悬疑类微短剧剧本,一家微短剧制作团队希望能拍摄成微短剧。王平称,由于大部分悬疑类剧本网络点击量较低,为了吸引受众,该微短剧制作团队编辑和导演与他多次沟通,希望能在微短剧中添加一些色情内容。这遭到他拒绝。

央广网北京1月15日消息(记者汪宁)2023年,青年编剧王平写了一部悬疑类微短剧剧本,一家微短剧制作团队希望能拍摄成微短剧。王平称,由于大部分悬疑类剧本网络点击量较低,为了吸引受众,该微短剧制作团队编辑和导演与他多次沟通,希望能在微短剧中添加一些色情内容。这遭到他拒绝。

他说,自己虽未同意,但导演还是删掉作品中的“内涵”内容,把作品改成暧昧、色情擦边的微短剧。他看了30秒就关掉了,“浑身难受,很不自在”。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于传统影视剧,每集电视剧要30到50分钟,微短剧一集仅有几分钟。受众群体多是以老年人为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看微短剧,这成为他们打发碎片时间的“电子榨菜”。其中,多集数的竖屏拍摄微短剧时下最为流行,且内容体量短小,叙事简单。为博取眼球和流量,部分微短剧打着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擦边球”。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针对微短剧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提出要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尽量规整并关联剧情,不使用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片名。应提升审美内涵,增强其艺术性,不滥用夸张等手法进行恶搞。”

管理提示提到,由平台负责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虽然内容违规问题已大幅减少,但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

部分微短剧“围猎”老年人

北京的刘会今年60多岁,由于老伴去世多年,孩子们早已成家,她独自生活。她说,为打发时间,在帮女儿带孩子的同时,自己很喜欢看微短剧。

她说,在上厕所、吃饭、晚上睡觉前,自己都会看些微短剧。有些微短剧情节很紧张,也很吸引人,而且不用太长时间就能看一部剧。

与刘会一样,河南驻马店的王晶晶同样是微短剧爱好者。她说,自己一天能看好多部微短剧,尤其是重生、校园和悬疑类题材。这些微短剧节奏快、不用超前点播、让人放松,这是她喜欢微短剧的原因,“不仅我看微短剧,我妈妈每天都得看一个短剧才睡觉”。

在王晶晶看来,微短剧更像一个情感的出口,让人放松。“大家买一杯咖啡或奶茶都要十几块钱,有些短剧看完也就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为微短剧花钱,我觉得是为自己情绪价值花钱,很多人看短剧和我感觉一样。”她说。

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在微短剧用户中,40—59岁的人群占37.3%,60岁以上的人群占12.1%。中老年人占观众总数近五成。同时,为微短剧买单的用户群体中,45—64岁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的付费行为更为活跃,超过整体平均水平。

西安龙帝影视导演张金龙介绍,微短剧发展初期,大部分受众群体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现在受众正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群体,包括青少年、白领等人群。内容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特征,从最初的甜宠霸总、小人物逆袭等单一题材,发展到悬疑、末日、文旅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某微短剧拍摄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曾出版过长篇小说、电影编剧刘峰表示,微短剧市场存在广泛的需求,类似于网络小说的题材分类,重生、军旅、穿越、末日等传统题材应有尽有,通过“打脸”“反转”“逆袭”等高反差剧情不断制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吸引观众眼球,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青年导演宁振权表示,近两年,微短剧比较火。首先,因为有着较多短视频平台做支撑,且横屏视频的投入较少,10天左右就能拍一百集左右微短剧,成本不过二三十万元。有时,一部剧看下来要一二百块钱。其次,微短剧符合现在很多人碎片化时间的生活习惯。再者,微短剧快节奏、投资成本低,很多人为了流量、博取眼球投身制作微短剧。

但是,宁振权说,微短剧也出现一些不良作品。甚至,一些短剧涉色情、暴力、猎奇,打“擦边球”,情节单一,人物形象比较浅薄,传递低俗的社会价值观和不良思想导向。

编剧:“感觉就不像自己作品”

刘峰曾写过一部悬疑类剧本,一名导演想拍成微短剧。开机第一天,他开心地发了个微信朋友圈。然而微短剧开拍后,他再没发过朋友圈。“他们删掉了人物刻画,忽略了故事情节,悬念剧情未被表达出来,感觉就不像自己作品”。他说。

中国夏衍电影学会青少年电影专委会秘书长、中影集团国家二级编剧樊荟曾参与过两部短剧创作。她认为,微短剧就像年轻人的“电子榨菜”,创作逻辑没有考虑现实性、合理性,主要把观看爽感放在第一位。即使自己在创作儿童短剧时,甲方也曾这样要求过。“当前部分微短剧人物特别符号化,真实性基本可以忽略,我无法写出这样的剧本。”她说。

某短视频平台有关微短剧内容分类(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记者随机下载多款微短剧软件,在一些页面以“总裁”“首富”“豪门”“重生”“逆袭”为关键词搜索后发现,有些短剧标题较为夸张。此外,除一些短剧需要付费观看外,有些软件则提示点击广告可免费观看。

在刘峰看来,目前,微短剧行业正在尝试提高内容质量。比如,从网络小说改编,邀请专业导演参与,追求镜头语言的精致化,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微短剧。比如,某微短剧成为2024年唯一一部充值破亿的作品,不管是剧本还是镜头,都体现了较高水平。从目前来看,许多微短剧仍难以摆脱低俗、千篇一律的内容模式,以打脸反转带动情绪为主。审美疲劳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问题,导致观众流失。此外,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限制,很多高质量的作品难以实现。

参与多部微短剧创作的编剧沈叶说,从创作层面来看,目前微短剧行业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一个剧本翻来覆去拍摄,因为剧本被其他公司拍后效果不错,便把版权又卖给另外的公司,甚至不买版权,直接只换掉主人公角色名字。但是,这可能导致结果是第一个微短剧爆火,再翻拍完全没一点水花。其实,他们明白不少微短剧输出内容非常低级,“有个编剧朋友说,‘但凡吃得起一口饭,我们都不写微短剧’。真正有电影理想的编剧,还是会坚持自己。”

刘峰说,目前,很多微短剧的投资、创作和拍摄属于跟风状态。一部微短剧成为爆款后,很多人就会跟拍同题材的内容。在翻拍时,他们可能会把剧中男人换成女人,把古代换成现代,但人物关系和故事都一样。

他说,随着微短剧爆火,剧本稿费也跟着上涨。去年,一部剧本1.5万-2万元,现在可能涨到3万-5万元,甚至价格涨到10万。但是,很多微短剧的导演、编剧、灯光和摄影看不上这些作品,只是趁着微短剧爆火赚钱。

生产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爆款盈利空间大风险也高

宁波奔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先生表示,早期,微短剧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容易获得收益。随着微短剧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微短剧精品化、高质量化趋势下,目前一部微短剧预算通常在40万至80万元,而爆款作品的盈利空间较大,但也存在较高风险。不少投资者和制作方在初期投资后未能实现预期回报,亏损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降低风险,投资人往往选择批量投资多个项目,希望通过成功作品弥补其他项目的损失。

樊荟介绍,她曾写过一个短剧,稿酬是电影剧本的1/20。制片方把劳务费压得很低,还可能几个项目连着一起拍摄,三四天就拍完一部微短剧,整体成本可能压缩在30万元以内,超过40-50万可能就面临亏损。但是,这个微短剧能够受到投流青睐才可能赚钱。实际上,即使该项目成为了爆款,投流公司可能赚钱,而非制片方。

在刘峰看来,微短剧制作周期短,从拍摄到上线只需几个月时间,投资回报率较高,吸引不少人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微短剧的商业模式还依赖于平台推广和广告投放,通过平台流量支持,制作方获得一定收益,但较大部分资金用来平台推流,投流后,如果10个人观看微短剧,其中2人充钱,投资者就觉得有投流价值,把赚到的钱继续投资和投流,但真正赚钱的微短剧公司不多,大多数公司只能维持生计。整体上,这个行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盈利模式单一,风险较大。

据钟先生介绍,目前,微短剧的回款机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早期,微短剧主要依赖付费观看,一部微短剧上线后,后台充值多少钱,扣掉成本后,利润由团队和投流平台分账。但是,现在平台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如免费观看、广告插入、海外发行等。尽管如此,平台数据的透明度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创作者反映,平台提供的数据不够透明,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不符。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行业的不稳定性。

他同时表示,随着受众审美疲劳,受众对微短剧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微短剧向精品化转变。一部微短剧要想成功,需要把每一步都走好,不断通过市场验证,且平台投流,大家都配合好,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从市场来看,2023年爆款微短剧较多,2024年就偏少。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预计2027年达到1000亿元。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2024年,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越了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的用户数量。

樊荟说,很多人想去做短剧,包括一些培训机构都在教怎么创作短剧。但是,产业发展需要健康向上的土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非凭着一腔热血盲目投资,否则可能会血本无归。

四川传媒学院主授导演创作、故事片创作讲师徐寒临说,如果把微短剧爽点的观看逻辑和电影的高密度情节及电影化叙事、电影质感等几方面融合,也许是未来微短剧的一个发展形态。“前两年的微短剧更注重通过前面十几集吸引人,因为一般到第十集情绪到了,就会付费解锁再付费十几集或全部解锁,其实发现后面剧情都很仓促,或者说大家认为后面没有必要花大精力和成本去做结尾。但现在随着盈利的多元化,这种思维也在慢慢改变。”

专家:需进一步加强对微短剧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在宁振权看来,微短剧创作门槛较低,许多创作者缺乏专业素养,导致内容逻辑混乱,情节单一,难以产生深度共鸣。一些制作方通过购买流量来提高曝光率,甚至,不惜赔钱来吸引更多投资。相较于电影,微短剧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分级管理,导致低俗内容泛滥。而部分平台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未能引导创作者生产高质量内容,反而倾向于推荐有流量的作品,忽视了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旨龙表示,当下,部分微短剧良莠不齐,题材品位低下,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甚至宣扬不良思想,这一现象值得警惕,也可能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郭旨龙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列举了十一项涉嫌违法的互联网信息内容,包括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这是当前一些微短剧喜欢“擦边”的内容。此外,《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还列举了九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防范和抵制的内容,包括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的;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众多微短剧可能违反该条规定”,他说。

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其核心要义是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管理提示指出,自总局实施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管理政策以来,微短剧从业者积极响应,努力调整创作方向,提升思想文化内涵。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主题,创作了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不俗之作。“重点微短剧”更是创新不断、佳作频出,不少微短剧以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片名,激发用户对片名和剧情的双重愉悦。

近日,多家短视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加强违规微短剧片名治理。其中,某短视频平台表示,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管理提示要求,平台第一时间下发站内信,提示创作者及时对片名中含有低质恶俗、违背公序良俗、渲染极端对立情绪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要素进行自查,并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指引修改相关信息。后续,平台将继续加大审核和治理力度,对存在违规情况的微短剧进行从严规范处置。

郭旨龙认为,对微短剧市场的规制,应是国家、平台、行业和公民的共同责任。题材低俗、内容不良的微短剧不仅会破坏市场,还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轶圣表示,如何更好利用微短剧“项目轻”、“成本低”、“容错率高”的特点,在呈现形式、传播渠道、技术手段、盈利模式等方面上尝试探索出与传统影视剧之间的区别,甚至将其作为整个影视大行业寻求突破、提升、改进的试验田,才是微短剧值得努力的方向。

宁振权表示,首先,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化算法推荐高质量内容,制定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标准,杜绝低俗内容的传播。其次,鼓励创作者提升专业素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挖掘情感共鸣点,创作更有深度的作品。第三,政府部门出台更加细化和严格的行业规范,明确平台和创作者责任,确保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

宁振权认为,随着行业规范逐步完善和创作者素质的提升,创作者也要探索更多元化的题材,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