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过《绝命毒师》的人,或许都曾忍不住想过:这些情节到底有几分可信?从在沙漠中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顽强生存,到用一小撮爆炸性粉末干掉一群黑帮分子,这部剧充满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瞬间。这些场景不仅让人怀疑它们是否可能发生在现实中,还可能激起某些大胆的尝试欲望——不过,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绝命毒师》这部剧,也为它着迷过。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仔细看看剧中的那些情节,究竟有多少是科学、真实,又有多少是艺术、加工。
看过《绝命毒师》的人,或许都曾忍不住想过:这些情节到底有几分可信?从在沙漠中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顽强生存,到用一小撮爆炸性粉末干掉一群黑帮分子,这部剧充满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瞬间。这些场景不仅让人怀疑它们是否可能发生在现实中,还可能激起某些大胆的尝试欲望——不过,千万别真的去试!
虽然剧中很多技术细节披着科学的外衣,但它们往往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和虚构。换句话说,这些情节并非完全可信。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彩桥段时,不妨多留点余地,别太当真。不过,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也为了让科学迷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奥妙,我们不妨挑出几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看它们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可行。
1.蓖麻毒素
沃尔特和杰西在剧中使用蓖麻毒素作为一种隐秘且高效的杀人手段,既不用亲自动手,也避免了处理尸体的麻烦。例如,沃尔特通过将蓖麻毒素伪装成甜菊糖粉末,让莉迪亚在喝茶时中毒身亡。
蓖麻毒素是一种从蓖麻种子中提取的高毒性天然蛋白质。成年人只需吸入、摄入或注射约八颗蓖麻豆的剂量即可致命。历史上,这种毒素曾被克格勃用于暗杀保加利亚记者乔治·马尔科夫,用毒伞刺入其腿部完成暗杀。
蓖麻毒素的毒性来源于它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阻碍细胞正常代谢,最终导致生命活动停止。其症状并不立即显现,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会发作,具体取决于毒素的剂量和摄入方式。
尽管中毒后存在康复的可能,但蓖麻毒素极难被检测,同时可能在36至48小时内致命。此外,蓖麻毒素在与液体混合时效果会减弱,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剧中展示的效果。
2.用氢氟酸溶解尸体
剧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又令人作呕的场景:用氢氟酸溶解尸体。在第一季中,杰西听从沃尔特的指示,将埃米利奥的尸体放进装满酸的浴缸中处理,却忽略了沃尔特的警告——氢氟酸会腐蚀除塑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结果,酸不仅溶解了尸体,还烧穿了浴缸和地板,尸体的液体残渣洒得到处都是,场面极其恶心。
氢氟酸是由氟化氢与水混合而成的溶液,腐蚀性确实很强。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它其实是一种弱酸,因为在水中无法完全解离。即使是高浓度的氢氟酸,也只能穿透皮肤,对地板和浴缸的腐蚀能力远没有剧中表现得那么夸张。因此,这一情节虽然戏剧性十足,但在科学上并不完全准确。
3.开锁
剧中,沃尔特为了获取更多甲胺,想出了一个大胆又巧妙的计划。他们决定闯入一家化学品商店,但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破坏那扇重型门的锁。虽然沃尔特只是个高中化学老师,但他展现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专业水准,甚至借鉴了军事级别的战术。
他采用了铝热反应来烧毁锁。这种反应通过将金属氧化物与活性金属粉末混合后引发,释放出极高的温度,足以焊接金属或直接破坏锁具。这一方法不仅科学上完全可行,还充分体现了沃尔特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超凡的冷静头脑。
4.磷化氢气体
在沙漠中的房车里制毒时,沃尔特遭遇了危机,两名持枪的黑帮分子逼迫他交出配方。面对生死关头,沃尔特凭借化学知识反败为胜,他制造出致命的磷化氢气体,将两人困在房车内,成功脱险。
剧中展示的是沃尔特通过将红磷与水混合生成磷化氢气体,但更科学的做法是将红磷与氢碘酸混合。氢碘酸可以通过加热白磷制得,而白磷本身具有自燃性。将其与氢氧化钠混合后,会释放出剧毒的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几乎能瞬间致命。虽然这一情节经过了艺术化处理,但从科学角度来看,确实有一定依据,也让人对沃尔特的化学天赋刮目相看。
5.铃兰植物
剧中,年轻男孩布洛克突然住院的情节让人揪心,观众一度怀疑是沃尔特用蓖麻毒素下的手。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沃尔特使用的是另一种致命的植物:铃兰。
铃兰全株都有剧毒,尤其是它的浆果。误食后会导致心脏收缩加剧,同时引发嗜睡、呕吐、皮疹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就像布洛克的中毒情况那样。
这部剧巧妙地将科学融入剧情,既真实又让人印象深刻。沃尔特虽然只是个普通的高中化学老师,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成为了毒枭。这或许也在告诉我们,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而不是单靠蛮力就能改变命运的。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