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超5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微短剧受众之多、市场之火热不言而喻。然而与此同时,微短剧也因其内容、商业模式等受到不少批评。近两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围绕微短剧进行过多轮专项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辐射面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超5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微短剧受众之多、市场之火热不言而喻。然而与此同时,微短剧也因其内容、商业模式等受到不少批评。近两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围绕微短剧进行过多轮专项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新兴视听形式,微短剧除了需要科学有力的监管,也需要加强自律、提质创新,以精品化内容传递正能量。
总体而言,微短剧的审美取向并不像艺术作品那样,强调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而是鲜明直白地追求“爽感”。在文化上溯源,这种审美偏好由早期以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到当代汗牛充栋的网络小说一脉相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达、短视频的流行,微短剧成为这种审美取向的新载体。追求“爽感”的诉求,导致“霸总”“豪门”等长期成为微短剧的热门题材。就具体的情节设计而言,微短剧习惯以夸张手法展现矛盾、激发负面情绪、埋下“钩子”,随后很快反转剧情、化解矛盾,让剧中反面角色遭遇“现世报”,从而为观众提供心理上的满足感。
如果微短剧仅停留在上述程度,倒也问题不大,可惜的是,少数微短剧用过于夸张的方式挑动矛盾,甚至强化刻板印象、挑起不同群体的对立,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从而滑向不能被社会容忍的泥淖。除了思想内容,微短剧引发争议的另一点是商业模式。部分微短剧平台出现定价规则混乱,不经提醒就自动续费,靠一两部“爆款”吸引用户付费后放弃更新维护、用户退费困难等问题,这对不太熟悉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操作的老年人来说,尤难应对。如上种种,使得少数微短剧以及相关平台沦为观众网友嫌恶、有关部门整治的对象。
有关部门的积极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短剧的创作、运营越来越正规化。各地文旅主管部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电视平台以及各大长视频平台入局微短剧赛道,相继推出《美猴王》《你好,苏东坡》等优秀作品,对微短剧创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笔者想强调的是,微短剧的总体发展离不开科学监管、离不开头部作品的带动,更需要全体从业者和平台加强自律,自觉承担主体责任。微短剧需要讲品位、讲格调、讲引领,健康发展、提质创新。把眼光放长远、把蛋糕做大,水涨船高之间,全行业都可长期受益。太过强调眼前利益,甚至不惜博眼球、钻空子,极为不妥。这类做法不仅会导致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会拖累行业的名声,得不偿失。(夕 君)
来源:天涯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