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出海:讲中国故事,还是被世界讲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13 12:24 2

摘要:今年的影视行业像是陷入了一场多维度的困局。短剧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改写观众的注意力版图;电影院的低迷不仅撼动了票房,更让传统影视生态的稳定性受到质疑;而曾经屡试不爽的「流量逻辑」,正加速走向衰退。国产剧,这艘承载了无数行业期待的巨轮,驶入了方向未明的未知水域。

作者|葛缦

今年的影视行业像是陷入了一场多维度的困局。短剧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改写观众的注意力版图;电影院的低迷不仅撼动了票房,更让传统影视生态的稳定性受到质疑;而曾经屡试不爽的「流量逻辑」,正加速走向衰退。国产剧,这艘承载了无数行业期待的巨轮,驶入了方向未明的未知水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海」似乎更加成为了一条「柳暗花明」的新航线。

表面看,近年来从《甄嬛传》打开国际流媒体的第一扇门,到《三体》和《庆余年》的全球同步播出,国产剧在出海之路上似乎正在步步为营。

但实际上,全球化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我们是否只是在迎合市场规则,而非真正融入全球叙事?文化差异如何弥合,叙事方式如何突围?当国产剧与国际市场碰撞时,谁在定义规则,又是谁在改写它们?

这一切,注定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不过,回望过去并剖析当下,我们或许能够站在机会与挑战之间,拼接出一幅更加清晰的未来蓝图——

1

从「古装输出」到「文化突围」:

国剧的叙事进化

国产剧出海的第一个机会与挑战,是「讲什么故事」。只有那些能够吸引目光并留下印象的故事,才能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站稳脚跟。

而早期的国产剧出海,几乎完全依赖古装剧完成这一使命。《还珠格格》是韩国观众眼中的「东方奇观」,《甄嬛传》作为首部登陆 Netflix 的国产剧,以精致的服化道和深刻的宫廷斗争,将「东方美学」带入北美观众的视野。这些作品通过鲜明的文化符号在海外市场引发热烈反响。

然而,局限性同样显而易见。它们出海的优势往往建立在文化「猎奇性」的基础之上,很难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海外观众所看到的,更多是华服丽人和宫廷秘事背后的异域风情,而非可以融入他们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的普世故事。

当然,这种局限也催生了国产剧在叙事方向上的新尝试。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国产剧逐步摆脱了对古装题材的单一依赖,开始探索更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仙侠剧的崛起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苍兰诀》,这些剧集通过想象力丰富的世界观和东方式的情感表达,重塑了古装剧的叙事逻辑。它们不再仅仅是宫廷纷争和权力斗争的舞台,而是通过更个人化、普遍化的情感体验,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剧集的异军突起,为国产剧在全球市场的破圈提供了全新路径。

比如,《山海情》以真实的脱贫故事打动了无数海外观众,它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变迁,更是对普遍人性力量的歌颂。而《人世间》则通过家庭的微观视角,描绘了一代人的成长与挣扎,用跨越时空的情感细节,与全球观众达成深层共鸣。这些剧集的成功,标志着国产剧从依赖「奇观」向依赖「共情」的转变,叙事的重心不再是吸引目光的「他者视角」,而是深入人心的普世情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剧开始向未来叙事领域进军。以《三体》为代表的科幻题材,不仅是国产影视工业化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文化叙事在全球范围内的全新尝试。这部剧以其宏大的宇宙观与极具深度的哲学思考,为全球科幻迷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它所传达的不仅是科幻技术的想象力,更是中国人在全球文化叙事中对于未来的参与与重新定义。

2

同步追剧」的悖论:

市场现象还是文化自信?

国产剧出海的第二个机会与挑战,是内容表达上的坚守或让步。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平衡文化自信与商业规则,成为不可回避的命题。

过去,国产剧出海是一场充满时间差与文化隔阂的迟缓之旅。《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剧集虽在国内被奉为文化瑰宝,却常常要等到多年后才能进入东南亚或日韩市场,传播范围十分有限。这些剧集的成功多依赖于「成本低、补充需求」的市场定位,而非其文化内核的吸引力。国产剧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微乎其微,更像是国际影视拼图中的边缘补充,而非主流。

如今,全球同步时代的到来,让国产剧的传播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庆余年 2》的全球同步播出,标志着国产剧与国际流媒体平台的合作进入新阶段。通过与 Disney+ 等主流平台的合作,国产剧得以以实时播出的形式直面全球观众。从过去的滞后传播到如今的同步追剧,国产剧似乎找到了证明文化自信的新路径——中国故事终于能够与世界同步讲述。

但这种同步真的意味着国产剧已经融入国际市场了吗?

答案可能没有那么乐观。同步追剧的本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流媒体平台强大的分发逻辑。这些平台掌握着内容推荐与分发的主导权,它们决定了哪些内容能够进入全球视野。在这种机制下,国产剧更多地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而非规则的制定者。这种被动地位,意味着国产剧在国际化过程中,依然要面对文化接受度和市场反馈的双重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更大的隐忧在于内容的「标准化」。全球化带来统一的传播模式,但也可能削弱文化特色。比如韩国近年来的所谓出海里程碑《鱿鱼游戏》,虽然以强烈的文化符号成功出圈,但其叙事中明显有迎合国际观众的刻意设计。这种妥协让它走向成功,但也暴露了全球化浪潮中本土叙事被稀释的风险。对于国产剧来说,是否为了迎合全球市场而牺牲文化特质,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国产剧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很可能失去自身的文化独特性,沦为全球流媒体的平庸拼图。

03

软实力与商业化的平衡:

国产剧能否跳出「市场依赖症」?

国产剧出海的第三个机会与挑战,是如何突破区域依赖,找到全球化的立足点。长期以来,国产剧主要依赖东南亚和东亚市场,欧美市场则难以撬动。这种局限性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摆脱「市场依赖症」,在更广阔的国际版图中站稳脚跟?

过去,国产剧依赖地缘文化相近的市场。古装剧如《步步惊心》在日韩等地广受欢迎,成功多归因于熟悉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相似性。然而,在欧美市场,古装剧被视为猎奇现象,现代剧更鲜有突破,市场单一且难以拓展。尽管短期收益显著,但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国产剧始终显得局促。

如今,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国产剧开始尝试打破这种区域依赖,拓展更为多元的市场路径。东南亚市场依然是国产剧的重要腹地,但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正成为中国影视出海的新战场。例如,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在葡萄牙国家电视台播出时,收视率达到了 23.2%。前几年热播的《陈情令》,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功,主演肖战和王一博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多次登上热搜榜首,相关活动引发了数万次互动。

当然,商业化与文化责任的平衡依然是核心挑战。近年来,部分国产剧通过国际平台实现收益增长,但过度追求短期市场效益可能削弱长期文化价值。文化输出需要耐心与战略,而非单纯依赖流量指标。

同时,国产剧在全球市场中的局限依然显而易见。尽管新兴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欧美市场的突破,仍然是横亘在国产剧面前的一道难题。语言、文化与叙事方式的差异,使得中国剧集在这些市场中难以占据主流位置。相比之下,韩剧和英美剧则凭借成熟的工业体系与国际化的内容表达,稳稳占据了主导地位。国产剧如何在这种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依然需要深度思考与持续努力。

区域市场的依赖,既是国产剧过去成功的起点,也是未来需要突破的瓶颈。要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叙事版图,国产剧必须从单一的经济目标,转向更长远的文化愿景。市场的多样化拓展,是挑战也是机会,而摆脱「市场依赖症」,需要的不只是商业化的敏感,更是文化表达的自信。只有当国产剧能在全球范围内兼顾商业与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心,而不仅仅是某个区域的附属品。

04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渗透」:

国产剧的未来路径

国产剧出海的第四个机会与挑战,是生态链的构建。

过去,国产剧喜欢依赖单点式的「卖剧」模式,通过版权交易完成内容输出,但难以形成产业链条。《还珠格格》《步步惊心》等剧尽管在东亚市场风靡一时,却因缺乏 IP 开发与周边产品支撑,其影响力止步于剧集本身。这种短视的模式带来了有限的短期收益,却缺乏持续性的文化辐射力。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国产剧开始向「生态渗透」迈进,全链条开发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三体》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剧集,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场贯穿多个文化载体的叙事实验。从剧集本身,到周边产品,再到文旅结合,《三体》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 IP 生态。这种全链条开发的方式,不仅延长了作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也提升了其文化辐射力,为国产剧的全球化提供了全新路径。

与此同时,中外合作的新模式也在悄然兴起。从传统的中外合拍,到如今的文化共创,国产剧正尝试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市场。

例如,《猎狐》作为一部涉案题材剧,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犯罪追逃的故事背景,还通过国际警务合作的叙事线,融入了全球化视角。剧集中对跨国追逃的刻画,不仅彰显了中国法治的力量,也通过与国外拍摄团队的协作,进一步提升了叙事的国际化水准。这种结合现实题材与国际合作的方式,为国产剧提供了在全球市场中扩大影响力的范本。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国产剧在全球语境中找到更广泛的叙事空间,也为其在国际市场的多样化表达积累了经验。

此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产剧的未来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 AI 翻译到虚拟制作技术,这些创新工具正在消解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加速国产剧在全球市场的传播。例如,AI 翻译技术的成熟,让剧集的多语言版本制作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更多国产剧能够实现全球同步上线。而虚拟制作技术则为国产剧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提升了作品的工业化水平,使其更符合国际观众的审美期待。

目前,从「卖剧」到「生态」,从单点突破到多点渗透,国产剧正在重新定义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角色。这种转型不仅是一场文化策略的升级,更是国产剧对未来全球叙事规则的一次深度试探。未来的国产剧,不再仅仅是单一内容的输出者,而是一个文化生态的构建者。在这一过程中,国产剧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讲一个好故事」,而在于「用一个好故事,搭建起一个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桥梁」。这种桥梁,不仅连接了中国与世界,也为国产剧的全球化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

1 号结语

国产剧的出海,不只是一个商业策略,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与身份的长远博弈。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融入,目前国产剧已然驶入深海。然而,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在于出海本身,而在于它能否在全球叙事的洪流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未来的国产剧,不应只是文化的旁观者,而要成为重塑全球文化版图的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

《陈情令》泰国爆火,欧美遭遇冷板凳,能否成功担起中输开端?https://zhuanlan.zhihu.com/p/90482097?utm_source=chatgpt.com

《光明日报》刊文:现实主义题材助力国产剧扬帆出海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25821?utm_source=chatgpt.com

《主编浅度》视频号

来源:依海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