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苏州广电荣获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之夜”年度案例三项大奖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09 20:01 1

摘要:1月8日晚,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之“繁星闪耀·微短剧之夜”在成都东郊记忆隆重举行,现场率先发布了繁星指数年度影响力微短剧案例,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入选榜首,备受瞩目。盛典现场还颁发了年度创新创意微短剧案例、年度 IP 改编微

1月8日晚,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之“繁星闪耀·微短剧之夜”在成都东郊记忆隆重举行,现场率先发布了繁星指数年度影响力微短剧案例,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入选榜首,备受瞩目。盛典现场还颁发了年度创新创意微短剧案例、年度 IP 改编微短剧案例、年度品牌故事微短剧案例、年度微短剧赋能案例、年度微短剧创作机构、年度微短剧传播平台等年度案例。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获评年度微短剧创作机构,《面若桃花》第二季获评年度品牌故事微短剧案例。

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等携手成都传媒集团举办,聚焦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机遇,表彰优秀微短剧从业者的开拓创新,树立微短剧行业发展标杆,以微短剧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涵盖1场微短剧产业发展主会议、1场年度盛典、1场主题展览,以及多个系列主题活动。

总台、集团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沈玲应邀出席“繁荣新大众文艺·打开微短剧精品化新路径”主题会议,围绕“用‘真善美’聚合微短剧新势力”作主旨分享。

用“真善美”聚合微短剧新势力

“新大众文艺”是对新时代文艺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色的理论概括。受惠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艺进一步大众化,大众也进一步文艺化,在媒介融合的推波助澜下,大众与文艺正发生深度交互。用这个理论来解读近年微短剧创作的井喷现象具有破题的作用,用它来指导微短剧的精品化高质量发展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论和实践论。

2024年3月,也是在成都,冯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提出“微短剧要向上向好向美,做到与时代同向,与人民同心,与创新同行”,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对这一指导要求,作为主流媒体入局微短剧的一员,我的理解是微短剧要进一步遵循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真善美的创作原则。当文艺进入新大众文艺,对真善美的追求,事实上也已成为更具“最大公约数”价值的迫切需求。具体来说,我想应该从三个维度去不懈探索和持续努力。

真:叙事真实和情感真实

微短剧要“微而不弱”,这个不弱,首先应该来自“真实的力量”。微短剧讲述的是戏剧化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自然要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命运的顺逆悲喜,它来源于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因此故事的框架一定是浓缩和虚构的,但叙事一定要真实,而叙事真实很大程度上来自细节真实。如何保证细节真实?最直接有效的做法,自然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现实题材,讲好新时代的中国人的故事。

以细节真实达成叙事真实,从而营造出整个故事的真实质感,唤起情感共鸣,微短剧才能打动最广泛的人群。

2024年苏州台创制了15部微短剧,3部入选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占江苏全省三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苏产微短剧的播出热潮。《一梦枕星河》讲述国家级非遗项目苏扇传承人朱依然和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师沈枫,携手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的故事,男女主的职业都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得以感受苏州城市的古老和现代,领略到活生生的带着烟火气的苏式生活。《人民日报》六度关注该剧,肯定该剧“立足当下、观照现实,题材突破有新意”。

《面若桃花》第一季,以12碗姑苏面带出12个暖胃暖心的苏州故事,形塑和宣介了苏州餐饮文化IP。第二季则以苏州最大的文化IP唐伯虎为借力点,以跨越500年的穿越故事,讲述姑苏古城文脉与青春热爱的灵感碰撞。剧集用了穿越的壳,但借由丰富真实的细节,强调的依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望和对话,凸现了江南生活方式的与古为新。

善:价值引领与创新赋能

微短剧的价值在于赋能,首先是赋能融媒行业激活新质生产力,然后通过融媒的守正创新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如何实现赋能,价值引领是题中要义,微短剧要实现“短而不浅”,就要有内涵有深度,要传播正能量,所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一梦枕星河》传达的主题是传承和保护、发展和热爱,借由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展示了当代年轻人对古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执着眷恋和创新冲动,他们努力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身体力行。苏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剧中展现的丰富多彩的非遗手作都有原型,女主复刻“桐叶扇”的故事就来自苏州制扇大师盛春,盛春也是这部剧的非遗顾问。“好内容带来好生意”,因为与新媒体相融,盛春的工作室从面临停产发展到开出22个直播间,“盛风苏扇”品牌一扇难求。

《面若桃花》第一季有关“苏式面”的暖心故事,具有情感治愈的力量。这种温暖的力量,在剧集播出后有了很好的现实转化。创作团队成功引入社会资本,“面若桃花”同名面馆陆续落地江苏多个文旅目的地(平江路、山塘街、石路、苏州工业园区CBD和盐城国家湿地公园九龙口景区的淮剧小镇),它们的形态更像是城市会客厅,开创了以线上微短剧品牌牵引、线下实体店场景塑造的“微短剧+文旅”新业态。

在总局号召下,我们进一步多维度探索“微短剧+文旅”新赛道,开发了不少垂直化、IP化新项目。如与张家港合作《我在张家港遇到河神》,与常熟合作《虞笙有秦川》。这两部剧在国庆长假推出,引发了许多关注,吸引了长假游客来到取景地“追剧”。

以“微短剧+文旅”为触发点,我们还探索了更多的“微短剧+”形态,比如“微短剧+非遗传承”《我是苏非非》,“微短剧+实体经济品牌”《面若桃花》第二季、《雷小上出诊记》《跨时空药柜》,“微短剧+法治宣传”《来尔公司发家记》,“微短剧+大健康”《是谁动心了》等。2024年,苏州台微短剧产值突破了2000万。

因为赋能,微短剧创作有了精品化发展的更大动力和多元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当然也是一种“善”,一种善作善成的“善”。

美:本土特色和文化自信

总局强调微短剧要“‘剧’有品质”,让“微而精、短而美”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大方向。

微短剧之美在内容也在形式。微短剧尤其是文旅微短剧要深耕本土,一地有一地的风情,一城有一城的特色,要凸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唯有以千姿百态呈现众美纷呈,微短剧才能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立足本土特色,一是突出地域性,二是彰显时代性。锚定了一座城、一个人、一个故事在时空交汇处的坐标点,就能使人物和故事成为具有文学典型性的“这一个”。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苏州被誉为天然摄影棚,拥有典型的江南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亮眼的当代创造。但她最大的亮点,正在传统与现代相融、人文与经济并茂的“双面绣”特色。这一特色既有地方性更具时代性,它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梦枕星河》,选题聚焦非遗文化、古城保护,这契合了观众对苏州文化IP的期待,抓住了国潮这一流量密码。但更为重要的,是该剧注重表达和呈现好苏州的“双面绣”之美,将苏州2500多年的古城和正值而立之年的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作为相互映照的故事场域,人物穿梭其间,故事纵贯前后30年。该剧在新加坡大小屏同播后,起到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光明日报》认为该剧“实际探讨的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传承发展话题,在新加坡掀起追剧热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推特发文,“值此中新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让我们通过该剧一同回顾苏州古城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变迁。”

繁星虽小,却能汇聚成璀璨银河;正如短剧虽微,却蕴含无限创意与可能。目前,苏州正在积极布局微短剧产业链,重点展开包括“制定一组扶持政策、组建一批全新团队、成立一个产业联盟、建设一组产业园区”等在内的“七个一”工作举措。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苏州台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充分整合资源,一是与江苏省电影集团、昆山周庄投资发展集团共同组建新团队,以新机制,进军微短剧市场。二是在持续开发“微短剧+文旅”产品的同时,以数字科技赋能,探索“微短剧+非遗”“微短剧+电商”“微短剧+综艺”等新业态,研发衍生品、新场景,激活新体验、新玩法。在微短剧赛道上,苏州台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努力创作更多的精品短剧,让微短剧这朵网络文艺新花不仅出圈,更结出更多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硕果。

来源:看苏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