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天刷了80集”“太上头了,看到停不下来”……近年来,微短剧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情节跌宕”的独特风格,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分配,深受用户追捧。
“一天刷了80集”“太上头了,看到停不下来”……近年来,微短剧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情节跌宕”的独特风格,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分配,深受用户追捧。
如今,“看微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达到5.76亿人,已经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那么,微短剧的发展之路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延续“辉煌”,实现剧“短”路不“短”?
一
微短剧“燃爆网络”的另一面却是泥沙俱下。市面上“神剧”“雷剧”频频出现,导致“微短剧”多次被“玩梗”、“群嘲”,一度成为“低劣”的代名词,甚至出现“国产短剧已经疯了”的热搜。这并非杞人忧天或夸大其词,在草莽发展的短剧1.0时代,微短剧确实“槽点满满”。
题材单一同质化。不同于影视长剧的“面面俱到”,微短剧的内容主题较为单一,大多会选择霸道总裁、豪门恩怨、穿越、赘婿等网络文学的固定题材,很多爆款短剧背后都有着网文IP的影子。当某一种题材得到观众认可时,便会被“套路式量产”,出现大范围地模仿和复制,缺乏个性和创意,导致市场上的微短剧作品千篇一律,让人“看完就忘”。比如“霸总”题材因能“满足九亿少女的梦”,出现了“网上处处是霸总”的“盛况”,在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微短剧剧名中,“总裁”一词出现216次,妥妥的“榜一大哥”。
粗制滥造少内涵。微短剧市场保持着平均每天上线几部的“高产量”,但“萝卜快了不洗泥”,镜头抖动、演技拙劣、特效廉价、字幕有误等粗制滥造痕迹明显,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山寨味”。除了服化道摄低质粗糙,还存在着情节土味十足、热梗拼凑台词等内容“尴尬”,故事逻辑更是经不起推敲,一些微短剧甚至夹带粗俗、色情、暴力等私货,带偏了价值观。比如,杜撰“恶婆婆欺负乖儿媳”题材刻意放大家庭矛盾,“城里人歧视农村人”题材挑动社会对立;普通女孩因“嫁入豪门”实现逆袭,传递不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等。
诱导付费套路深。目前大量微短剧采用的是付费观看的模式,类似于网上连载的小说,先呈现一部分免费观看的内容,然后在关键“情节点”设置“付费点”。付费观看本也无可厚非,可微短剧设下的是一张“天罗地网”,虽然号称“解锁只需0.9元”,但后续每解锁一集就需要花费9.9元,微短剧通常长达几十集,一集集“连续解锁”仿佛无底洞,“连续剧”变成了“连环锁”。一些网络平台会自动勾选容易被忽略的“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尤其是一些老年消费者对网络不熟悉,更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除了诱导充值消费,微短剧市场还存在虚假宣传、不予退款等问题。
二
随着行业的转型升级,“狂飙”中的微短剧逐渐告别“野蛮生长”,良性发展势头凸显,迎来了规模化的2.0时代。
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截图
“主旋律”愈加响亮。面对微短剧市场的“嘈杂”与“喧嚣”,一些创造者开始意识到“正能量”与“主旋律”的时代价值,逐渐摒弃浮躁、锤炼品质,作品画面质感满满,甚至可以媲美高水准长剧,作品内容也从以往满屏“霸道总裁”“豪门恩怨”的无脑爽剧,到如今越来越多聚焦现实、反映时代风貌的走心好剧。比如全网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拟人的创意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流落国外的“国宝”万里归国的故事,引发了无数观众民族情感共鸣;以真实的人物原型和历史事实作为支撑的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用新的方式回望了那段艰辛的长征历史,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伟大的长征精神,获得了观众口碑与市场热度“双丰收”。
“正规军”逐渐入场。随着微短剧市场快速发展,粗糙的制作水平和艺术质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需求,专业欠缺的“小作坊式”创作团队逐渐被淘汰,电视剧制作公司、电影公司等“行家”纷纷涌入短剧赛道,为微短剧领域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和创新力量。今年以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头部卫视纷纷上星播出微短剧,爱奇艺、优酷、芒果等网络影视平台积极加码短剧,一批传统影视人、专业演员也开始积极拥抱短剧。比如,周星驰出品的两部精品化短剧播放量均已破亿;知名编剧于正也称将用顶级制作团队拍摄短剧。“正规军”的加入更是激发了“鲶鱼效应”,推动微短剧行业“卷内容”、“卷制作”,促使更多的从业者不断深造,变身“正规军”。
“紧箍咒”威力增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微短剧亦非“无拘无束”,面对微短剧市场种种乱象,有关监管部门“毫不手软”。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就微短剧发布了多项相关管理规范条例,2024年6月起更是执行了被业内人士称为“最严短剧新规”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明确未经审核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行业进入了“强监管”时代。联手各平台方开展行业规范整治,尤其是针对微短剧收费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突出问题启动专项行动。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国共清理了低俗、同质化微短剧35万余集、2000万余分钟,坚决把低质低俗的“劣币”驱逐出内容市场,助推微短剧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
作为文化产业“新角色”,微短剧经历了草莽化的1.0时代、规模化的2.0时代,但想要走进精品化的3.0时代,实现“茁壮成长”,还需更多的“角色扮演”。
当好“内容王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微短剧应当回归艺术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立足当今时代和主流审美,不断推出故事贴近生活、内容打动受众、情感引发共鸣的口碑之作。比如,微短剧《大过年的》聚焦婚姻中的沟通难题,剖析家务分配、婚姻AA制、家庭催生等“头疼”问题,引发网友共鸣与思考。回归创作初心并非意味着丢掉“特色”,应在保持“爽点密集、创意满满”的同时,让“爽点”更有深度,让“创意”更具美感。比如,微短剧《这世间如你所愿》紧扣当下年轻人面临的迷茫与焦虑,巧妙地设计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激发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深刻反思。
做好“赋能强者”。2024年初,广电总局立下flag:一年打造100部“微短剧+文旅”,各地文旅纷纷刮起了“微短剧风”。比如,以信阳市5A级景区鸡公山为大背景创作的微短剧《鸡公山传奇之云中恋》,以一场山水之间的爱情奇幻之旅,吸引了众多观众“为一部剧,赴一座城”,领略茶乡之美。“跟着短剧去旅行”也正式拉开了“微短剧+”的序幕,“抛砖引玉”引得各行各业争相牵手微短剧。比如,湖南交警发布了短视频《重生之我在爽文短剧里当交警》,以“微短剧+科普”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科普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微短剧+”模式已逐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打破行业壁垒,拓宽微短剧的应用场景,释放更多关联效应,用“微短剧+N”赋能千行百业,以“微短剧+”开发新业态、撬动新发展,实现跨行业价值共享的“双向奔赴”。
扮好“文化使者”。微短剧不仅踩中了“爽点”,还踩上了“出海”风口。截至2024年6月,已有100余款短剧APP征战海外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取了令人瞩目的下载量,在全球影视市场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作为“文化使者”的微短剧,身负“高质量文化输出”的使命,就不能只是将爆款元素复制粘贴,要不断深化内容创新,融入文化精华,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故事,以构建独特的内容IP,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更具活力的表现方式走向海外,润物细无声地让海外朋友感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世界引爆“华流”。
小屏幕也能记录大时代,小角色也能释放大光彩。随着“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的发展方向不断明确,微短剧终将变成文化产业的“名角”,徜徉于大时代之中。
文:胡苗
来源:信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