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小巷人家》讲的是苏州小弄堂里的几户普通人家,我也是认真地看完了《小巷人家》,里面不少的情节倒确实也能让我有不少共鸣,但是,说这个电视剧北方人我可以认同,说苏州人我觉得与我们苏州人好像不太搭界的。
因为《小巷人家》讲的是苏州小弄堂里的几户普通人家,我也是认真地看完了《小巷人家》,里面不少的情节倒确实也能让我有不少共鸣,但是,说这个电视剧北方人我可以认同,说苏州人我觉得与我们苏州人好像不太搭界的。
1、 蛇瓜是啥?剧中林栋哲说听到蛇瓜就想吐,院子里种了多年的蛇瓜,那个蛇瓜长得实在太多了,几家人都吃不完,后来都吃得恶心了,但是作为苏州人,我要问一句:蛇瓜是什么东西呀?我只听说有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生瓜、丝瓜,没听说过蛇瓜,我想这个蛇瓜应该就是丝瓜吧?丝瓜长长的有点像蛇,生长也是蛮密的,反正我没听人拿丝瓜叫蛇瓜。
2、 吃饭,多次看到庄图男用馒头夹咸菜吃,这明明是北方人的吃法吧,我们苏州人要么吃白粥加咸菜,白粥摊面衣,大饼夹油条、要么肉馒头、小笼汤包、生煎馒头。
还有他们吃饭时用的碗,啥个碗呀,反正我周边的苏州人不用那种窄底宽口的碗,我倒见过我阿婆用过米粒粥的小碗,普通吃饭都是小圆口的碗,用钵头腌咸菜、用釭腌咸肉咸鱼倒也是有的。
3、 上厕所,先是大家都上公共厕所,晚上摸黑老远去上厕所,后来条件好点,自己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厕所,这个就很离谱了,苏州人没有公房之前是不兴上卫生间的,只有上马桶一说。现在的人民路曾经叫“马桶街”,就是因为马路边上家家人家都摆着一只马桶,成为这一条街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每天清晨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就推着清洁车挨家挨户去收马桶,统一洗完再挨家挨户把他们的马桶放回每户人家家门口,我小时候常有一个疑问,这一家家的马桶,清洁工怎么就不会搞错呢,一个个地收,一个个的再放回原位,一车应该有几十只马桶吧?马桶才是苏州人甚至上海等江南这边的风俗吧?只有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才会上厕所,在家里都是上马桶的。所以,很遗憾,《小巷人家》要是有清晨清洁工人挨家收马桶这个镜头那该有多么亲切?
4、 住的院子,老苏州要是住院子的,一定是老法头大人家留下来的房子,那粉墙黛瓦,精致的窗雕、精致的砖雕,甚至有地板房,老虎窗、院墙不会很高,院中种满了鸡冠花、院中一定会有一口井,这些在剧中都没有看见,只有貌似北方的四合院,粗糙的很。
5、 方言,宋莹在广东的时候偶尔说了一句洋经浜“哦呦,一日到夜潮妞妞”也感觉好亲切,可惜,这些演员都是北方人,没有南方语言的软糯劲,甚至语境也没有,哪怕加点苏州的口头语“节生”“触气”“哦呦”“那夯”“十三点”等等,那个劝就有看头得多了。上海的连续剧《繁花》为啥更好看,除了剧情好之外,他的上海话,上海的生活气息,上海人的特色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部《小巷人家》就差得远了。
6、 环境,苏州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在剧里没有一点点描写,很可惜的,我们小时候苏州没有高楼大厦,但是小桥流水那种温柔浪漫的感觉一直有,一家家人家在河边淘米汰菜甚至倒马桶,这些带着苏州特色的场面,作为观众是多么希望能给我们一点回忆,即使不是苏州人,也是希望多了解点苏州人的平凡的生活,既然说是反映苏州人的生活么,阿对?
总之,《小巷人家》可以反映八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经历,但可能是全国各地,不一定独属于苏州人家的生活,因为它没有苏州的标记。话说回来,剧情内容还是让我们有一些共鸣的,年老的和年轻的都会多少有一些自己身边人的影子,所以很多人都会追一追,但这个剧毕竟还是很粗糙的,所以只能一时兴趣,完了就扔了不会有更多回味的东西。
来源:苏州小娘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