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光灯下,苏畅摘下手套,眼神落在解剖台上,目光平静如水。镜头里没有多余的动作,她只是短暂停顿了一秒,然后继续工作。观众屏住呼吸,不仅因为剧中紧张的气氛,更因为李溪芮在这场戏中展现的克制而精准的表演。那一刻,你完全相信,她是法医苏畅,而不是李溪芮。
冷光灯下,苏畅摘下手套,眼神落在解剖台上,目光平静如水。镜头里没有多余的动作,她只是短暂停顿了一秒,然后继续工作。观众屏住呼吸,不仅因为剧中紧张的气氛,更因为李溪芮在这场戏中展现的克制而精准的表演。那一刻,你完全相信,她是法医苏畅,而不是李溪芮。
这场戏出现在热播刑侦剧《我是刑警》中,这是李溪芮近年来接演的一个重要转型角色。这位曾经因甜美形象被贴上“氧气美女”标签的演员,正在用她的坚持告诉观众:表演不是框架,而是突破。
李溪芮的演艺生涯可以说是从甜美开始的。你大概记得《漂亮的李慧珍》中那个活泼、率真的夏乔,或者《国民老公》中深情的陆瑾年。她在这些偶像剧中总是光彩照人,笑容甜美,眼神清澈。可正是这些光芒让她一度被束缚在“甜美”的框架里,观众喜欢她,但喜欢的是她固定的形象。
李溪芮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偶像剧的舒适区里,她的演技也曾被质疑为“靠脸吃饭”。“是不是演多了这样的角色,就再也出不去了?”她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并不想被贴上单一的标签。
于是,她开始选择看似“冷门”的角色。2016年,她在《翻译官》中饰演了开朗又有点任性的吴嘉怡,这让人看到她驾驭复杂情感的能力。而真正的转折出现在她离开嘉行传媒后,没有了大流量的庇护,她反而可以独立地选择角色,试探更深的表演边界。
如果你看过《瞄准》,你会发现,那里的李溪芮已经开始变得“不那么亮眼”。她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过于情绪化的台词,更多的是内心戏的表现。导演曾评价她:“她能够用眼神演戏。”而观众对她的评价也从“漂亮”变成了“有层次”。
到了《我是刑警》,这种变化更加明显。法医苏畅是一个冷静到近乎冷漠的角色,但冷漠并不意味着情感的缺失。剧中有一场戏,她面对尸检现场,镜头给了她一个近距离特写。她的眼神有一丝闪动,但很快恢复平静。那一刻,她传递的不仅是职业的理性,还有一种内在的挣扎。李溪芮用极其细微的动作,将这些复杂的情绪埋在角色的表演层次里。
为了演好法医角色,她提前一个月进入刑侦队伍学习法医知识。她旁观解剖尸体,了解真实的工作细节。她曾在幕后采访中提到,第一次接触解剖的场景让她有种“生理性的不适”,但她告诉自己,这份职业背后的意义需要被尊重。她说:“那种感觉很复杂,你会害怕,但也会觉得自己必须冷静下来。”这种情绪,也正是她赋予苏畅的特质。
不妨回到她的职业初期,甜美的标签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与关注度。《国民老公》播出后,她的微博评论充满了“你太美了!”“甜死我了!”这样的留言。但她也清楚,这样的喜欢是轻飘飘的,一旦美貌失去光环,观众是否还会记得她?
事实上,甜美的演员并不少,李溪芮想要的,是做一名“专业演员”。而专业意味着什么?她的答案是:从角色的细节出发,不断试探表演边界。
李溪芮的这种“试探”是缓慢的,但却带着一股倔劲。她不再选择讨好大众的甜美角色,而是尝试那些并不轻松的表演。《瞄准》是她第一次深度接触复杂心理戏的作品,而《我是刑警》则进一步将她推入更冷静、更克制的表演状态中。这种改变让她失去了一些观众——他们觉得她“不亮眼”了,但却让更多专业人士注意到她的表演潜力。
李溪芮的选择是清晰的——从舒适的偶像剧中抽离,走向更有挑战性的表演道路。这并不容易。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或许更习惯看到她明媚的笑容,而不是一个冷峻的法医;而对于她自己来说,这种选择带来的职业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承受。
她的努力是否被完全认可?或许还未完全。但“苏畅”这个角色已经证明了她的蜕变。这种蜕变不是突如其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成果。她用行动告诉观众,演员不止是一种形象,而是一种能力。
我们不知道李溪芮的下一步会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表演已经让人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在这个娱乐圈被流量主导的时代,她的选择显得尤为珍贵——她没有继续迎合流量,而是选择了更难走的路。
《我是刑警》只是一个开始,而苏畅的冷静也许只是她探索边界的一个阶段。未来,她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我愿意相信,一个真正热爱表演的人,终会在坚持中迎来属于她的时刻。
来源:蒜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