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电视剧《父母爱情》的系列剧评之一,喜欢这部剧的朋友,欢迎点击文末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呀。
文/丁丁
电视剧《父母爱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江德福和安杰为代表的上一辈渐渐人到中年,而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
下一辈中,我们最熟悉的,除了江家的五个孩子:卫国、卫东、卫民、亚菲、亚宁,还有就是王政委家的王海洋,和老丁家的四样了。
长大后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参了军。
这也难怪,孩子们读书的年代正处于“文革”时期,整天打打斗斗的,读书都被耽误了,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所以参军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上一辈都是军人的缘故,孩子们参军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大部分都选择了参军。
几个孩子中,真正考上了大学的,只有王海洋和江亚宁。
江亚宁考上大学并不意外,虽然她读书也受到“文革”影响,但她年龄最小,所以受到的影响也最小,而且江德福和安杰都非常支持她读书考大学。
王海洋考上大学,而且还是考上北大,就令人吃惊了。
首先,他是几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所以在读书期间,他受到的影响是最多的,我们看到,他的高中阶段,基本上都处于停课状态。
其次,王海洋小时候,油嘴滑舌,顽皮不堪;长大后,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以至于江德福称他为“执跨(纨绔)子弟”。
20岁左右的王海洋,从七十年代后期下乡后,在剧中就没有再出现,直到他人到中年,和江亚菲在医院门口偶遇。
此时的他,早已上过北大,出过国,读过博,现在是大学教授。
江亚菲听说了他的情况,吃惊不已,甚至说:连王海洋这样的人都能当教授,看来,教授也不怎么样(当然后来改变了看法)。
很多人都怀疑,王海洋考上北大,是因为他有一个在部队当大官的父亲(王政委)。
重温这部剧的时候我发现,看上去吊儿郎当的王海洋能考上北大,并非偶然,也不是托他爹的福,而是靠他自己,剧中几个细节,早已埋下了伏笔。
01、看书
王海洋的中学时代,正是“文革”时期,几乎处于停课状态,岛上的孩子们,每天在外面不是疯玩,就是跟随时代的脚步,配合各种运动,反正就是不上课。
王海洋比这些孩子稍微大一点,我们看到,他基本上是不参与他们的这些活动的,只有在亚菲他们受别人欺负的关键时刻,他才会挺身而出那么一小会儿。
一次亚菲想找他,他母亲张桂英也说:他那么大了,咋会和你们玩到一块去?
此时的王海洋在干什么呢?
他在看书。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个时候的王海洋手里经常拿着一本书,在院子里看,在屋顶上看。
岛上来了一只警犬黑贝,江卫国把它当宝贝一样,整天牵着它在岛上招摇过市,而此时的王海洋却不为所动,因为他在看书。
江卫国头受伤,从卫生所包扎出来,王海洋教他敬纳粹礼,此时王海洋的手中,拿着一本高尔基的《我的童年》,书已经被他看得有些破旧。
也就是说,在那些年,被某些言论左右,大部分的年轻人认为读书反正无用,都放弃了读书,而王海洋虽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但他喜欢读书,他就坚持读。
他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他最喜欢读的是文史类,这也为他后来考上北大,打下了基础。
当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他一直坚持读书,没有耽误学习,所以能够考上北大。
不得不说,任何时候,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啊。
02、家教
王海洋的家庭,是一个注重教育和学习的家庭。
王海洋一家三口,父亲王振彪是部队政委,母亲张桂英是家庭妇女,他们家的日常,基本上是严父慈母。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自小王海洋家没有那么多的家庭琐事,母亲又很勤劳,所以他的学习氛围很好,甚至比江德福几个子女的学习氛围都好。
王振彪这个人,虽然口碑不怎样,但从不违背原则问题,尤其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正向的,严格的。
比如,有一个细节,王海洋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骂自己的老师葛美霞是老姑娘,还发牢骚,说她上音乐课把几个年纪的歌给教岔了,言语之中很是不满和不敬。
王振彪当场就批评了他,还教育他要好好听老师的话。
张桂英虽然是家庭妇女,但人家曾经是老家村里的妇救会主任,人能干,也明事理,不仅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也把王海洋教育得很好。
还有一个细节,王海洋长大之后,父亲想让他去参军,但他却不想参军,一时半会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父亲不满他在岛上东游西荡,整天无所事事,认为家里不养闲人,就让他回老家当农民,种地去,母亲虽然万般不舍,但也没有反对。
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虽然王海洋是独生子,但父母从不溺爱他。
03、农村
如果王海洋想当兵,易如反掌,但他本人并不愿意。
至于他为什么不想当兵,只能说人各有志吧,没什么不对。
那么他究竟想要什么?可能在当时他自己都不太明白。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十分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
表面上吊儿郎当的他,临下乡时那一段时间,整天不说话,很沉默,心里难过,连江亚菲都很替他担忧。
王海洋到农村发展怎么样?剧中并没有详细交代。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去了农村以后,他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苦”,因为当时的农村是真的艰苦。
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盼头的劳作,让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
王海洋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内心,努力积累,等待机会。
幸运的是,他没有白等,几年之后,迎来了1977年恢复高考,他几年的读书积累有了用武之地。
从这一点来看,他比其他的几个孩子更成熟,更有主见,也更有规划。
04、
如果说,参军让王海洋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么,那么,农村几年的历练,让他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恢复高考之后,都是凭高考成绩上大学,想要上北大,并不是凭着有一个当政委的爹就能得到的。
王海洋在特殊年代依然坚持读书,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这才是他考上北大的真正原因,剧中其实也早有伏笔。
来源:丁丁的慢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