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回望一年看国产电视剧的三个趋势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1-01 10:58 2

摘要:从产业层面看,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周期的继续和微短剧的强势崛起,使得国产剧集的数量水位线再度下移。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2024年国产剧集单集15分钟以上的共上新266部,相较去年下降10.1%。这是在2023年国产电视剧发行数、网络剧上新数双降基础上的再度下

作者:卞芸璐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国剧集行业遭遇内(数量整体收缩)外(微短剧分割收视)交困的不凡一年,也是各色口碑剧集频出的作品大年。

从产业层面看,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周期的继续和微短剧的强势崛起,使得国产剧集的数量水位线再度下移。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2024年国产剧集单集15分钟以上的共上新266部,相较去年下降10.1%。这是在2023年国产电视剧发行数、网络剧上新数双降基础上的再度下滑。剧集行业结束粗犷增量时代进入精细化发展周期,已成业界共识。

从作品层面看,2024年又是口碑大剧和“黑马”剧集频出的一年。以《上甘岭》《山花烂漫时》《西北岁月》《我是刑警》《日光之城》等为代表的主旋律剧集,收视、热度和口碑“三高”;古装剧、都市剧和年代剧作为近年市场表现强势的题材赛道,既有像《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凡人歌》《南来北往》《小巷人家》这样的大剧轮番登场,也有像《九重紫》《天行健》《迎风的青春》这样的“黑马”高频涌现;20集以下的短剧集发展更是竿头日上,包括《我的阿勒泰》《新生》《错位》《九部的检察官》在内的一系列精品之作先后“破圈”。

产业不热作品热。这两个层面的温差,反映出过去一年国产剧颠簸中行进的主基调,也暗示着创作逻辑拐点的来临。以下三个2024年国产剧创作的相关趋势,则有可能穿越年度的周期,显影2025年国产剧集的发展方向。

主旋律剧集:

收视、口碑双“冲顶”

2024年并非主题创作大年,但主旋律剧集依旧保持了发展势头,从年初到年末佳作不断。

年初的战争剧《侦察英雄》,从侦察兵的微观视角切入抗美援朝战场,在熟地上翻出了新意。

年中的《海天雄鹰》,通过航母舰载机试飞员的故事展现了国之重器和当代军人风貌,打破了当代军旅剧创作乏力的沉闷局面。

暑期档的《山花烂漫时》用女性视角和喜剧、热血风格打开英模叙事,不仅达成了广泛的共情、共鸣,还与观众构建了有效对话。9、10月份接连开播的《大海道》和《日光之城》,则用当下感、现代性、生活态的新语汇,刷新了民族题材剧集的面貌。

接下来的《上甘岭》《我是刑警》,一个全景式、立体化地呈现了上甘岭战役,成就了一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大众审美的成功链接;一个复兴了纪实风格的刑侦叙事传统,也用十多个大案、要案的侦破,展现了三十多年来中国刑侦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

进入12月,还有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灿烂的风和海》。这部剧有着形散但意不散的多线结构和举重若轻的爱情叙事,流动中呈现了澳门藏在海风、旧巷和烟火气中的城市气质。

总体来看,2024年的主旋律剧集题材多元,重大革命、重大现实赛道齐头并进。创作者面对主旋律题材也不再安于创作惯性与舒适区,而是遵循艺术规律将主旋律题材与类型经验进行了有机融合。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创作上落实“重题材而不唯题材论”理念的表现。

在为数众多的主旋律佳作中,尤其值得拿出单论的是“大屏剧王”《上甘岭》,和荣登年度国产剧豆瓣评分榜首的《山花烂漫时》。

在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的统计中,《上甘岭》创下了自2019年12月以来的台播电视剧收视纪录,平均收视3.315%。在酷云数据的统计中,它也凭借2.383%的平均收视率居于榜首。《山花烂漫时》则在影迷和剧粉集中的豆瓣上,被17.1万网友打出了9.6的高分,是近九年国产剧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豆瓣评分虽然不能直接对应剧集品质,但如此高分至少能反映核心受众对这部剧的充分认可。

当然,《上甘岭》和《山花烂漫时》这两部作品赢得人心的原因不尽相同,甚至可能征服的观众也并非同一批。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的用户画像,《上甘岭》30岁以上用户占比超过52%,女性观众占比仅为18%,是典型的高龄段“男频剧”。《山花烂漫时》的用户中,30岁以下的女性观众占比则突破了半数。但这两部剧能分列2024年国产剧的“最叫座”和“最叫好”,充分证明主旋律剧可以深入人心。观众只是排斥假大空,而对真正的崇高甘之如饴;观众只是厌恶说教,而对呼应情绪、触动情感、传递情怀的作品来者不拒。像这样根植民族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大题材,只要为其配置优质的主创团队,就有可能成就高峰之作。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包括《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在内的多部抗战题材主旋律剧已经在路上,期待其中有新的高峰之作诞生。

市场化题材:

新鲜配方至关重要

在文艺创作领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宏观的基本要求,剧集当然也不例外。不过落实到创作实践中,囿于剧集行业维持再生产所必需的商业逻辑,总有几类剧会被宽泛地划归到“市场化题材”的范围中,成为各大平台和制片公司追求商业营收的主赛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谓的“市场化题材”一直稳定在两大类型:一是古装剧,包括古装传奇、古装偶像、仙侠奇幻,以及江湖武侠等;二是都市剧,包括都市爱情、都市生活、都市家庭等。

但2024年的剧集市场,关于“市场化题材”创作的一些根本性变化在发生。

首先,古装剧依旧是最有商业价值的赛道,但已经不再唯IP论,甚至不再唯大剧论。热度和口碑表现好的古装剧中,像《庆余年第二季》《长相思第二季》《珠帘玉幕》这样改编自大IP的剧集仍然占据主流,但也有以《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墨雨云间》《永夜星河》《九重紫》《天行健》等为代表的,不具备头部资源配置的“黑马”剧。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市场评估为头部大剧的仙侠、武侠剧,则接连折戟。

仔细拆解2024年热播的古装剧会发现,能赢得观众的不再是IP影响力和场面规模,新鲜配方至关重要。

《庆余年第二季》之所以能打破“续集魔咒”,收获正向反馈,是因为它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强化了正剧基因和批判意味,借爽文笔法表深刻内涵;《珠帘玉幕》能在一众古装偶像剧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关注底层“采珠女”的下沉视角,也是因为借古代女性营商对当下社会议题的呼应;《天行健》既是晚清朝斗剧又是江湖武侠剧还是热血革命剧,深刻反映了清末的乱世格局和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命运沉浮……

这些特色表呈,在近年的古装剧中即便不算唯一、第一,也算得上稀缺。也是因为这种稀缺,这些古装剧才能在市场偏好转向的2024年,取得超出预期的市场反响。

其次,是都市剧的视角转换。

都市剧不是单纯的时装剧,它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性”。无论是讲婚恋,还是拍家庭,又或是说职场,它想要吸引观众,要么离地三尺造出理想生活范式,要么向前一步站在时代思潮前沿。都市剧与当代观众的集体情绪波动和价值审美流变离得最近,因而也最依赖感知敏锐的创作者。

2024年是都市剧视角转换的关键一年。

同样是表现女性成长,原来用群像保证采样多样性是制胜秘籍,现在观众更喜欢看拉长弧光的女性个体觉醒,比如《玫瑰的故事》中情感几起几落,终得自由自主的黄亦玫;同样是表现中产家庭生活,原来的视角是仰视,充满着对中产“奇观”的艳羡,现在的视角是下沉,冷静审思中产生活可能面临的陷落,最典型的,就是《凡人歌》中的那三个境况有落无起,但终究与生活达成和解的中产和准中产家庭;同样是表现职场生活,原来讲究做加法,要融入社会议题、强化情感烈度,现在则要在严谨的专业性中表现人性灰度,比如《城中之城》借金融行业映照的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挣扎和争斗……

那些还在围绕传统代际、家庭和婚恋问题打转的生活剧,那些以丛林法则写职场生活的行业剧,大多在2024年沉没了;那些找准了新视角、响应了观众情绪的都市剧,则开辟了市场新空间。

最后,是年代剧商业价值的跃升。

《人世间》揽得飞天、金鹰、白玉兰大满贯,《风吹半夏》托举赵丽颖两夺视后,《繁花》更是在重新定义国产剧视听美学“天花板”的同时拿奖到手软……如果要总结近两年全民向剧集赛道的“财富密码”,那年代怀旧一定是关键词。

2024年也不例外,开年大剧《南来北往》收视、招商屡破纪录,聚焦苏州小巷三家人生活变迁和命运起伏的《小巷人家》网播热度和“热搜”话题上榜数,也居高不下。

年代剧商业价值的跃升,与观众怀旧情绪的加持有很大关系。

在大众文化的批判视野中,“怀旧”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象征着对过去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留恋,一种隔着时间滤镜的美好怀想,总想着修复过去的荣光,往往意味着对现实问题的逃避。但有一种反思性的“怀旧”,是值得倡导,并且具有进步意义的。这种“怀旧”珍视的不是过去本身,而是过去如何在现在发挥它的活力。

从这个角度审视,年代剧应当也必须具备当下性。

就像《南来北往》对准的不是绿皮车代表的“从前慢”,而是奔驰的时代列车上的形色众生;《小巷人家》的故事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末讲起,但它却与当下观众的精神状态同频,甚至能为观众奔赴未来提供内在力量。年代剧商业价值的跃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在年代剧中看到指向未来的“箭头”。

精品短剧集:

多头开花,加速进化

近年来,在剧集行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短剧集的优势凸显。这里的短剧集并非微短剧,而是指20集内的连续剧、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和集数在六集内的系列单元剧。

从艺术样式上看,短剧集兼具电视剧和电影的优长。它有可与电影媲美的视听精致程度,又在故事容量上有较大宽容度。不过,受限于篇幅和播出周期,短剧集很难在绝对播放量和广告露出周期上跟长篇连续剧竞争,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的是题材探索和人才练兵的任务。但如今,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和长视频平台运营逻辑的变化,短剧集的价值得到重估。

剧集的商业价值与集数不再直接挂钩。短剧集只要完播率高,或集均播放量高、订阅会员“拉新”能力强,也能实现商业上的良性循环。因此,长视频平台近年来加大了对短剧集赛道的资源倾斜,精品短剧集的加速进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2024年的精品短剧集呈现了“多头开花”的繁盛景观,题材不再集中于悬疑赛道,风格也更加多元。

《我的阿勒泰》虽然只有八集,但却做到了从多个视角打开边疆生活。从主角李文秀的视角看,是一篇流动生活中显影理想的成长记;从巴太的视角打开,是一段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游牧民族心灵史;从母亲张凤侠的视角打开,是一幅女性生命力在苍凉旷野中迸发火光的肖像图;从牧民视角打开,是一段浓缩无垠草场和绵长日头的延时摄影。它引发广泛讨论和阿勒泰文旅热,证明了散文诗式的边疆叙事也可以有大众关注度。

《春色寄情人》同样不算长,但它在题材、类型上的探索引人关注。它是广义上的都市爱情剧,但又借“返乡”主题跳出了爱情叙事的都市背景;它聚焦家庭生活,但又努力在难分对错的爱情和亲情里,探讨生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它还是一定程度上的行业剧,但这里没有快节奏和丛林法则,反而更多的是小镇的“从前慢”和人情世故。如果一定要定义,《春色寄情人》应当算是一部兼具哲理、温情和荷尔蒙的创新剧。

《边水往事》虽然最终上线版本有21集,比严格定义的短剧多了1集,但它最初以16集的短剧集的体量开发,也充分体现了精品短剧的实验气质。在《边水往事》之前,还没有哪一部国产剧能够如此细颗粒度地再造这么一个没有具体指向却又相当系统、扎实的架空域外空间。也很少有国产剧,敢于把一个平凡打工人丢到这么一个无序、复杂的社会中,看他如何历经艰险仍然保持本真。更难得的是,这部剧还是根据同名非虚构小说改编的。虚实之间,便能窥见主创高超的戏剧架构能力和创作冒险精神。

过去一年的精品短剧集,还有用“罗生门”结构呈现诈骗迷局的《新生》,借多视角转换给出真相拼图的《错位》,以及用举重若轻的基层视角,迈出了未成年犯罪题材探索扎实一步的《九部的检察官》等等。

短剧集的蓬勃发展,尊重了依据故事体量“量体裁衣”的艺术规律。多元题材的创作探索,打破了类型壁垒,打通了表达时空,也激发了短剧集精品化的想象空间。越是在碎片化、浅表达的微短剧冲击长视频生存空间的当下,剧集越是要高筑起自己的艺术“隔离带”和价值“护城河”。从这个角度来看,短剧集在视听沉浸感、叙事丰富性和思想震撼力上的优势,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剧集抵御短内容的侵袭。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趋势,2024年的国产剧创作还有一些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现象。

比如,对系列化和季播剧的规模化探索。季播的《猎罪图鉴》系列、《庆余年》系列和《大江大河》系列都在过去一年推出了最新一季,采用衍生手法的《少年白马醉春风》《飞驰人生热爱篇》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2025年还有《无所畏惧2》《云襄传之将进酒》《藏海传》《三体第二季》等多部系列化剧集将与观众见面。为解决受众留存危机,追求商业确定性,系列化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剧集的“必答题”。

再比如,以申奥、算、李漠、滕丛丛为代表的青年剧集导演群体的崛起。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追求,能为主题创作引来优质关注度,能凭借体量不大的剧集“四两拨千斤”,也能在冷门题材赛道“0帧起手”。在长剧集颠簸发展的一年,他们为长剧集行业带来惊喜、引来“活水”。展望2025年,长风破浪之时还会远吗?

来源:游客2176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