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最受期待的古装剧翻车,张颂文也不扛剧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28 18:54 2

摘要:该剧改编自冶文彪的同名系列小说,搭建占地146亩的宋朝建筑外景地,高度还原《清明上河图》中的经典场景;剧集在央视、两家上星的一线卫视以及TVB同步播出,是2024年唯一一部有如此播出阵仗的剧集。

张颂文领衔出演的古装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部评级S+、投资巨大的剧集。

该剧改编自冶文彪的同名系列小说,搭建占地146亩的宋朝建筑外景地,高度还原《清明上河图》中的经典场景;剧集在央视、两家上星的一线卫视以及TVB同步播出,是2024年唯一一部有如此播出阵仗的剧集。

奈何,《清明上河图密码》哑火了。平台的热度数据可以弄得很好看,但第三方的有效播放量却现出原型——全剧超点完结,有效播放量最高只排到第四,被同档期剧和已经完结的剧集压着打。与此同时,张颂文在这部剧中的表演也受到不小的非议。

2023年的《狂飙》彻底捧红了张颂文,2024年一口气播了四部张颂文领衔主演的剧集,《猎冰》《孤舟》《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和《清明上河图密码》,但它们要么口碑差,要么热度低。是张颂文不扛剧了吗?

事实上,指望某个演员单独扛起一部剧是不现实的,成功的剧集是好剧本+好角色+好表演的结果。当张颂文遇到平庸的剧本、平庸的角色,他也无力点石成金。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冶文彪的同名系列小说以北宋为背景,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与悬疑探案巧妙结合,讲述赵不尤一家屡破奇案的故事。原著以其宏大格局和精彩推理广受好评,为剧集奠定坚实基础。

电视剧在保留原著人物名字的基础上,对故事、人物设定及情节进行大量改动,与小说的关联已不大。

剧集一播出,观众可以直观看到经费在燃烧。特别是对《清明上河图》152处原画建筑体及121处剧情所需场景的高度还原,再现千年前的繁华东京城,费钱费时也费力,殊为不易。

《清明上河图密码》剧照

这几年掀起精品古装悬疑剧之风,从《风起陇西》《显微镜下的大明》再到《唐朝诡事录》系列和《繁城之下》,它们无一例外追求对历史的精准还原与美感呈现,服饰、建筑、道具等方面尽善尽美,为观众呈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实又传奇的历史语境。但如果只有服化道的精美,就会落入“精致的无聊”的陷阱。

作为一部古装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也必须以悬念迭起、逻辑严密的案件作为剧本的根基。

命案的发生是故事发展的直接动因,也是创作者展示巧思的重要契机。《清明上河图密码》由梅船案、帽妖案、科考案、樊楼案等四个单元案连缀而成,公正地说,案件的设定都很“诡”——梅船凭空消失、诡异帽妖横行、无脸人尸惊现、樊楼天降人蛹。

无论案件多么复杂离奇,最终都要回归到合理的解释上。这就要求编剧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从犯罪动机、作案手法到证据收集等各个方面都能自圆其说。

古代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法医学和技术手段,但这并不妨碍古代的司法官员和仵作们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智慧,发展出独特的探案技巧。例如,《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之一,详细记载多种尸体检验的方法和技术,比如区分生前溺死与死后推尸入水、左手持刀杀人和右手持刀杀人、被火烧死与被杀害后伪装成火烧的不同,等等。通过细致入微的技术勘验,使得许多看似无解的案件得以破解。

除了物理性的证据之外,古人也非常重视逻辑推理和社会调查。“以理推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探案过程中,通过分析物理(科学知识)、事理(逻辑推断)、情理(人之常情)及辞理(口供漏洞),试图还原事实真相。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有探案——主角团一直在忙活,有技术勘验、也有“以理推寻”。

问题是,剧中大多数所谓的“探案”建立在非常低幼的水平。

以第二个案件帽妖案为例,赵不尤在死者武翔的妹妹武翘房中发现高处柜子上有一罐七白粉,武翘称她根本不用。赵不尤去胭脂店了解情况,从店员口中得知武翘天天用七白粉,一个月要用两盒。赵不尤由此发现武翘撒谎了,她是装瘸,不然怎么拿得到高处的七白粉……

从理论上说,这是走访调查,通过“辞理”破案。但赵不尤一问一个准,并且从高处的化妆品到装瘸的逻辑牵强又生硬,“嫌疑犯”的撒谎也很降智。

接着,武翘又辩解她身体残疾只能坐轮椅,不可能上二楼作案。赵不尤发现武翘的裙摆下面很脏,直指她是装瘸。

理论上说,这是“事理”破案,瘫疾的人一直坐轮车,鞋面和裙摆一般会非常干净,而武翘的鞋子和裙摆很脏,不合逻辑。但赵不尤这么一说,武翘立即就把“杀人”的真相全给抖出来了……凶手轻易自爆,这还探什么案?

剧中,从悬疑到破解这个过程,三下五除二就完成,节奏的推进很快,几乎是发现一个疑点,很快就破除这个疑点。比如该单元最关键的帽妖之谜,主角团通过制冰的硝石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易飞行装置,就成功模拟帽妖飞行的现象,证明所谓帽妖不过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

不费吹灰之力的探案,严重破坏悬疑的张力。一个好的探案故事应当是逐步揭示线索、层层递进的过程,每一层新的信息带来更多的疑问或是解开之前的疑惑,从而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情节发展;过于简化的解决方式打破这一动态平衡,人物降智,叙事扁平化,失去了悬疑应有的内在张力和起伏变化。

这个不足几乎存在于《清明上河图密码》每个单元剧中,它的推理探案智商不高,看上去构思庞大,反转不断,实则“花拳绣腿”。观众仅仅作为旁观者被动接受结果,而非积极参与到解密活动中来。

这两三年的精品古装探案剧,纷纷接续《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的优秀传统,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剖析,揭示封建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并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提出质疑,为现代观众提供一个审视历史的机会,促使人们思考当下社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比如《繁城之下》对封建体制的批判,《唐朝诡事录》揭开所谓大唐盛世背后的败絮其中,等等。

《清明上河图密码》也有这样的立意,通过对北宋市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繁华表象下官场的腐败、权贵的横行、社会的不公、底层民众的苦难与挣扎。但从效果上看,尖锐性远不如《繁城之下》,立意与猎奇的融合也远不如《唐朝诡事录》。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优点别人都有,并且做得更好。剧本唯一“人无我有”的特点,是“家庭组团探案”模式下的北宋市井烟火气呈现,却不幸成为这部剧的一大缺点。各种家长里短、插科打诨,破坏探案的紧张感,冗长无聊;张颂文与白百何剧中饰演“夫妻”,违和感颇强,曾是实力派的白百何在剧中都仿佛不会演戏了……

总之,拿到这样平平无奇甚至平庸的剧本,也别怪张颂文不扛剧了,换谁来演都没多大吸引力。

而环顾2024年张颂文一口气上的四部主演的剧集,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剧本不大行。

他与荣梓杉再演父子的迷雾剧场悬疑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无力复刻《隐秘的角落》的口碑与热度。剧集以拐卖儿童为背景,未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仅停留在表面问题的展示;依赖情感驱动而非逻辑推理来推动故事进展,悬疑元素被弱化,许多情节显得过于巧合,缺乏必要的智力博弈和逻辑连贯性。

《狂飙》播出前接的低成本《猎冰》,因全民吐槽而出圈,剧本漏洞百出,张颂文饰演的黄宗伟是低劣版的“绝命毒师”,豆瓣4.3分;《狂飙》开播前夕才开机的《孤舟》,则是偶像派谍战剧,年轻偶像的主角光环大于一切逻辑,豆瓣评分5.2分。

这类平庸的剧本如果不是张颂文出演,播出效果大概率更差。

除了剧本平平无奇,张颂文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表演也备受争议。

原作中的赵不尤是出身名门、高大魁梧且具有讼师身份的人物,在剧中,赵不尤的人设发生了变化,他成为一个平凡、有些窝囊的小书吏。

人设可以有改编,只是不少观众认为,张颂文的表演风格过于贴近现代生活,缺乏古代正剧应有的内敛和沉稳。例如,在处理紧张情绪时,他用频繁皱眉、眨眼、摇头等动作来传达内心活动,这些细节展现角色的人性和脆弱面,但过于外显,设计感很重,“不像古代人”。

就我个人的观剧体验来看,张颂文的表演并不差。作为一名资深的表演指导和演员,张颂文在角色诠释上有自己的心得,他擅长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呈现。张颂文此前一些备受好评的角色,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唐奕杰,《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永平,《狂飙》中的高启强,都有吃透角色后、对角色进行设计后的细节演绎。

相似的演法却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角色有关。

《狂飙》前后,张颂文接到的角色有很鲜明的分野:《狂飙》之前,张颂文出演阴狠的反派角色居多。

不论是表面风光、内心阴鸷复杂的官员,看似平庸无奇、实则心机深沉的父亲,还是从老实巴交的小人物逐渐成长为狡诈残忍的黑社会的头目,角色并非单一维度的善恶对立,内心世界层次丰富、曲折复杂,赋予演员广阔的表演空间,演员的各种设计不会显得过火。

张颂文的面相特征,尤其是他稍稍浮胖的脸庞,往往给人一种深沉、复杂甚至略带威胁性的视觉印象,与人们心中对于“满脸横肉的坏人”的某种既定形象也不谋而合。

《狂飙》之后,张颂文的资源好起来了,出演的多是头部影视剧的一番,角色以正面角色为主。《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张颂文饰演的王士涂是一名正义的刑警,《清明上河图密码》饰演的赵不尤是心怀天下的贴书小吏。

内娱存在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为了确保主角能够传递积极的价值观,男一号或女一号通常不能是反派角色,这种倾向使得主角往往被塑造成“伟光正”的形象,正面、高尚且无可挑剔。这样的设定导致角色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失去个性化的特征,变得千篇一律,也剥夺了演员展现多面演技的机会。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赵不尤,有着探案剧中男一号的普遍优点:强烈的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揭露和对抗不公,如他揭露狄伦的罪行;处理复杂案件时展现出智慧和策略,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对家人非常关心爱护,情感内敛但深情……

这样的正面角色集合诸多优秀品质,在表演上却因过于“完美”而显得单一。为了让角色富有层次,张颂文着力凸显赵不尤“小人物”的那一面,设计很多细节,演得很用力,以期增强角色与观众的情感关联。

比如赵不尤最初只是大理寺的一名贴书吏,这是一个相对低微且缺乏权力的位置。在面对更高官员时,张颂文为角色设定一些唯唯诺诺的下意识动作,比如保持较低的身体姿态和多鞠几次躬。

他也会恐惧和不安,在处理甘亮事件后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担心妻子温悦的行为以及自己是否卷入更大的阴谋之中;他会犹豫和挣扎,如在是否要与狄伦对抗时的内心矛盾,既想伸张正义又害怕牵连到家人。

在家里,面对温悦的质问或不满时,赵不尤总是小心翼翼地解释自己的行为,一副“妻管严”的模样,既体现温悦在家中的主导地位,也展示赵不尤作为丈夫温柔迁就的一面,试图让夫妻之间的互动富有生活气息……

只是演员的这些努力,在不那么出彩的剧本和人设面前,着实是作用有限,甚至让观众觉得“过犹不及”。

任何一部成功的剧集都是剧本、角色设定与演员表演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猎冰》《孤舟》这两部剧(两部剧都是《狂飙》播出前接拍的),张颂文也是演反派,但剧本太差,角色都显得单薄;《狂飙》爆火后,张颂文出演的电视剧,多是大制作的男一号,角色正面得不得了,却也相当无趣。不论哪种情形,张颂文都独木难支。

同样地,《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热度未达预期,不能简单归咎于张颂文个人的扛剧能力。张颂文面临的挑困境,反映了当前内娱存在的一个问题——优质剧本和有层次的正面角色的相对稀缺。对于一些成名的、不缺戏演员来说,随着接戏频率的增加,极大概率会遇到参差不齐的剧本,导致“踩坑”的情况发生。

如果业内继续忽视剧本创作和角色塑造的重要性,本末倒置,服化道再精细、演员声量再大,也扛不起剧。一会儿被捧上天,一会儿又被疯狂质疑的,不限于张颂文一人。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