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如梦》结局:原来,这才是沈琅宠幸薛姝的真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27 17:11 2

摘要:谁能想到,那个一心想要做临孜王妃的薛姝,最终会爬上皇帝的龙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素来对薛家忌惮万分的沈琅,竟对这位突然投怀送抱的表妹如此优待,不仅当夜就留宿御书房,次日更是破格封她为贤妃。朝野上下无不震惊,连太后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惊世骇俗

谁能想到,那个一心想要做临孜王妃的薛姝,最终会爬上皇帝的龙床?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素来对薛家忌惮万分的沈琅,竟对这位突然投怀送抱的表妹如此优待,不仅当夜就留宿御书房,次日更是破格封她为贤妃。朝野上下无不震惊,连太后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权力游戏,可谁又能说得清,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永昌三年春,京城突然传出一个消息:定国公府的大小姐薛姝,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闯入了御书房。

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要知道,就在三日前,薛姝还是众人眼中临孜王的准王妃。可短短三天,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那时候,薛姝还在为自己即将成为临孜王妃而沾沾自喜。作为定国公府的嫡长女,她从小就被太后看中,有意撮合她与临孜王沈玠。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纸流言打破了这场精心策划的婚事。有人在市井传播姜家大小姐在通州与商贾来往密切的消息,这原本是针对姜雪宁的流言,却意外牵连了她的妹妹、临孜王的心上人姜雪蕙。

姜侍郎一怒之下,不仅递交了告老还乡的折子,更在朝堂之上公开指控薛家散布谣言、蓄意陷害。他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流言是出自薛家府上的管事之手。

这一席话,让薛姝的处境瞬间跌入谷底。太后震怒,立即收回了为她和临孜王赐婚的旨意。更让她始料未及的是,父亲薛远不仅没有替她据理力争,反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提议让她去和亲。

"既然我薛家的女儿不配做临孜王妃,那就让她以和亲公主的身份,为朝廷分忧吧。"薛远的这番话,无异于对女儿判了死刑。

和亲,对于大家闺秀来说,这简直比死还难受。要远嫁异国,从此与故土亲人阴阳相隔。薛姝知道,一旦和亲的旨意下达,她这辈子就完了。

正当所有人以为薛姝会就此认命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那个夜晚,她带着一个朱漆木匣,冒雨来到御书房。

宫人们都说,那天晚上御书房的灯烛彻夜未熄。次日清晨,一道旨意便传遍了京城:封薛姝为贤妃。

这道旨意震惊了所有人。难道皇帝不知道薛姝一直心系临孜王吗?难道他忘了薛家正在被朝野上下声讨吗?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仅仅是一系列变故的开始。

薛姝入宫的第三天,姜家就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一日,姜侍郎手持一叠账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道:"臣有本奏!"话音刚落,御书房里的沈琅挥手让他起身。谁知姜侍郎不仅没有起身,反而将那叠账册重重摔在了金砖地面上。

"皇上,这是臣查到的定国公府近五年来的账目往来。请皇上过目!"

殿中哗然。众人都没想到,向来以谦谨著称的姜侍郎,居然用这种方式递交奏折。沈琅面色不改,命人将账册呈上。

这一查不要紧,顿时发现定国公府竟然私自扣押了赈灾款项。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年太后寿宴上各地进贡的珍玩,居然有一半流入了定国公府。

姜家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姜雪宁更是在午门外撞见薛远时,当众喊出:"薛大人,那些流言可都是你派人散布的,如今真相大白,你还有何话说?"

这一声质问,引来无数百姓围观。薛远慌忙驾马离去,却被姜家的家丁拦住去路。正当混乱之际,临孜王沈玠的马车恰巧经过。

沈玠看到这一幕,立即命人将薛远护送回府。这看似是在帮薛远解围,实则是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与薛家撇清了关系。

更让薛家始料未及的是,当天下午,太后就宣布撤销了薛远知政事堂的职务。这一决定表面上看是因为账目问题,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太后向来倚重薛家,此番动作无异于与薛家决裂。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还在继续。姜家接连揭发薛家的贪墨案,甚至连太后寝宫的工程款项也牵扯其中。一时间,薛家几十年来积攒的势力正在迅速瓦解。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遮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这位因丁忧在家的大臣,带来了一个更大的秘密:"皇上,臣发现定国公府暗中与西北边境的异族有来往。"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沈琅的龙颜立时变色,连太后也坐不住了。要知道,通敌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正当众人以为薛家将就此覆灭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薛姝入宫的第七天,沈琅突然降旨,命薛远前往江南查察漕运。这看似是贬谪,实则是给了薛家一条生路。

但谁都没想到,这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因为就在薛远启程的前一天,有人看见他深夜入宫,在贤妃宫中停留了足足两个时辰。

三、秘密的交易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薛姝带着的不仅是那个朱漆木匣,还有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局势的秘密。

御书房里,沈琅正在批阅奏折。当薛姝走进来的那一刻,她手中的朱漆木匣立即引起了沈琅的注意。那是定国公府专门用来存放重要文书的匣子,每一个都有特殊的机关。

"皇上,请看这些。"薛姝将匣子放在御案上,从中取出一摞泛黄的账册。这些账册记录了定国公府这些年来的所有秘密往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后与西北边境异族的密信。

原来,早在五年前,太后就已经暗中与异族勾结。她许诺只要异族在适当的时机制造动乱,就分给他们大片疆土。而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混乱,让身体孱弱的沈琅在动乱中驾崩,好让临孜王登基。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账册中还记载了一个秘密:沈琅的隐疾并非天生,而是年少时被人下毒所致。那个下毒的人,正是太医院的一位老太医。这位老太医在三年前已经死了,但他留下了一本详细的医案。

"启禀皇上,这是那位老太医的遗物。"薛姝又从匣子里取出一本破旧的医案。医案详细记载了下毒的经过,以及太后如何许诺重金,要他慢慢侵蚀沈琅的身体。

沈琅看完这些证据,久久未语。殿外的风雨声越来越大,案上的烛火却异常平静。

这时,一个太医匆匆入殿,说是来给皇帝诊脉。这位太医正是现任太医院院使孙正德,也是当年那位老太医的徒弟。

"孙院使,你可认得这本医案?"沈琅将医案递给孙正德。

孙正德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这...这是家师的笔迹。"

"既然如此,朕命你即刻研制解药。"沈琅的声音依旧平静。

这一夜,太医院彻夜灯火通明。次日清晨,当沈琅宣布封薛姝为贤妃时,朝野上下都在猜测这突如其来的恩宠是为何。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背后是一场关乎国运的秘密交易。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薛姝入宫的第三天,太医院院使孙正德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不仅找到了解药的方子,还在老太医的遗物中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当年的下毒事件还牵扯到了其他人。

这些证据,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掀起更大的风波。

薛姝的贤妃之位来得突然,但更让人意外的是秦贵妃的反应。那日早朝刚过,秦贵妃就亲自到贤妃宫中道贺,还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枚太医院秘制的养胎丸。

"这可是宫中至宝,连太医院每年也只能进贡三颗。"秦贵妃将药丸递给薛姝时说道。谁都知道,秦贵妃已有七月身孕,这份礼物的分量可见一斑。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第二天发生的事。太医院院使孙正德在为秦贵妃例行诊脉时,突然从袖中取出一份旧医案:"娘娘,这是先师留下的方子,对安胎大有益处。"

秦贵妃接过医案,脸色突然一变。因为在医案的背面,赫然写着一行小字:"此方乃解毒之药,可解宫中奇毒。"这哪是什么安胎方子,分明是在暗示她也中了毒。

就在这一天的傍晚,秦贵妃突然召见了薛姝。两人在凤藻宫密谈了整整一个时辰。当晚,秦贵妃就派心腹去太医院取了那份解药。

三日后,孙正德在朝堂上当众作证:"启禀皇上,老臣查验先师遗物,发现不止一个人被下了毒。其中就包括秦贵妃娘娘,下毒之人正是..."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太后身边最信任的嬷嬷,在慌乱中跌落了一个瓷瓶。瓷瓶里装的正是那种毒药。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局势。沈琅立即下令彻查此事。就在当天,太医院就找到了更多的证据。那位老太医临终前留下的遗物中,竟然藏着一份详细的名单,记录了这些年来宫中所有中毒之人。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份名单的最后,还记载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太后年轻时就开始收集各种奇毒,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这个发现让整个朝廷都震惊了。沈琅当即下令,将太后身边的人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而秦贵妃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心腹安插进了太后的宫中。

从此,宫中的势力格局彻底改变。原本对薛姝心存芥蒂的秦贵妃,反而成了她最亲密的盟友。两人开始联手对付太后的势力。

而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那天太医院院使的证词。据说当时在场的大臣中,不少人都看到沈琅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永昌四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整个朝堂。薛远在江南查察漕运期间,竟意外发现了一份密函。这份密函揭露了太后与西北异族勾结的更多细节,其中还牵扯出了几位朝中重臣。

"臣有本奏!"这天早朝,薛远手持密函跪在金殿之上。满朝文武都没想到,昔日那个傲慢的定国公,如今竟如此恭谨。

沈琅接过密函,脸色越发凝重。原来,太后不仅许诺给异族大片疆土,还承诺只要他们配合,日后临孜王登基,就封他们为"藩王"。

这个发现让临孜王沈玠的处境顿时尴尬起来。虽然他对此事并不知情,但太后打着他的旗号做了这么多事,他已经无法摆脱嫌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秦贵妃生下了皇子。这个消息传遍京城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储位之争已经尘埃落定。

沈玠的婚事也因此起了变化。原本钟情的姜雪蕙被直接否决,太后指定的薛家女已经出局,他最终娶了兵部尚书家的女儿为妃。这门婚事,成了他与朝廷和解的象征。

而在宫中,薛姝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叛徒",而是成了秦贵妃最信任的盟友。两人联手,渐渐掌控了整个后宫。

至于太后,自从那份密函公开后,她就被软禁在了慈宁宫。表面上说是养病,实际上所有的政事都不允许她过问。那些曾经依附她的大臣们,也纷纷投向了新的阵营。

最有趣的是定国公府的变化。薛远虽然失去了知政事堂的职务,却因为这份密函立了大功。沈琅不仅免除了他之前的罪责,还让他继续负责漕运要务。

永昌四年冬,朝廷公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开始清查这些年来所有涉及通敌叛国的案件。这一决定,等于是给太后和她的党羽判了死刑。

随着一桩桩案件被揭露,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权贵们纷纷落马。朝野上下都说,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官场清洗。

而在这场风暴中,最后的赢家是谁?答案似乎很明显。沈琅不仅铲除了威胁自己的势力,还借此机会重组了朝廷班底。而这一切,竟是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女子带着一个朱漆木匣闯入御书房开始的。

来源:豁达橘子YVC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