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热播!解读《清明上河图》中隐藏千年的国家安全危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27 08:43 3

摘要:汴水微澜烟柳斜,朦胧春色满京华。近日,随着古装悬疑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名画《清明上河图》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汴水微澜烟柳斜,朦胧春色满京华。近日,随着古装悬疑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名画《清明上河图》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该剧讲述了北宋年间以赵不尤、温悦一家人为代表的正义之士屡破奇案,守护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

由于制作方对剧中的主要场景做了结合原画的实体还原,观众们得以跟随剧中人物“入画探案”,走进百姓视角下的北宋烟火。

然而,当故事脉络逐渐铺陈,跟随赵不尤等人的探案脚步,我们的所闻所见延展到更多人,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盛世气象的背后,灵诡交织;汴河上下十里繁华的角落,潜藏着种种隐忧;升斗小民频繁遭遇离奇诡案,更是串联起北宋末年的国家安全危机。

当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来,再回到名画中去,或许能找到历史的答案。

废弛的城防

北宋汴京的外城作为拱卫京师的首道屏障,其城门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据记载,汴京城门不得随意打开或搭关不锁,以防奸诈之人乘虚而入。

但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城墙上没有工事,城门前后没有重兵把守,惟留一两个值守的士兵,也不过是坐在城门脚下闲聊“摸鱼”,完全没有守护首都门禁的警惕感。

再往前一看,正在通过城门的,乃是一支远道而来的骆驼商队。牵骆驼者的面貌与画中其他人相比,有着明显的异域特色。

众所周知,北宋王朝在繁华富庶的背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辽、金、西夏无不对其虎视眈眈,并屡屡派出间谍混在使团或商旅中暗访汴京,刺探军情。

按理说,这支骆驼商队应当受到官府的盘查,防止其中混入间谍细作。但是如图中所见,商队没有受到丝毫阻碍,大摇大摆进入城内,让人不禁为北宋的首府安全捏了一把汗。

电视剧中,赵不尤也曾经抓捕过辽国细作

散漫的兵卒

城门不远处一个官衙里,有一队兵卒非常引人瞩目。

与想象中纪律森严的衙署不同,这里的兵卒有俯趴在地上晒太阳的,有坐在墙根补衣服的,更有几位前往旁边的铺子里算命,“松弛感”满满。

图中坐在下马石上的左右两位兵卒,左侧兵卒托着一个盛盘, 里面有鱼形权符;右侧兵卒身旁立着一幅罗盖。有观点据此推论,这队兵卒正在等候一位官员,而鱼形权符,就是宋朝盛行的官员“身份证”——鱼符。

史料记载,此为朝廷发给官员的凭证,用木头或者金属精制而成。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并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官员以此来证明身份,出入衙署、宫廷,甚至还可以调配军队。

如此重要的信物,却出现在散漫的兵卒手中,其中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一旦落入敌人之手,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北宋末年朝廷安防的日渐衰落。

电视剧中,命案受害者身上也发现了鱼符,办案人员由此追溯到权贵家中

闲置的望火台

在我国古代,望火台除了具备消防功能,还兼有军事及巡逻眺望功能,备受城市管理者重视。尤其是汴京城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因此城内多在高处建造望火台,并在楼下驻扎“潜火兵”,随时“出警”,及时控制火情或其他异常情况。

然而,在《清明上河图》中,城内的望火台已不具备这些功能。不仅楼上空无一人,楼下本应驻扎“潜火兵”的区域,也改为茶馆,甚至连传报火警的马匹也不见踪影。

另外,也有学者考证,在《清明上河图》沿边的场地,均未发现消防设施或救助的工作人员。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管理者,对消防乃至城市安全隐患竟然如此漠视,也让人切身感受到北宋末年的城市管理、国家安全等诸多危机迫在眉睫。

一朝入画卷,一日梦千年。电视屏幕中,赵不尤等人的探案步伐依旧匆忙;观剧之外,我们不禁想到,汴京的美梦即将被战乱惊醒。公元1127年,这座繁华梦都将陷没在金军铁蹄之下,《清明上河图》的盛景不复存在,黎民百姓从此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画家肯定不曾想到,展现汴京锦绣的心血之作,留给后人的竟是无尽的嗟叹和怅恨。但这正是我们如今重温该画的意义所在:让历史成为最好的老师,永远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切实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方能维护家国长安。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为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悦文.《清明上河图》细节详解之(7) :《清明上河图》中的兵力部署.艺术品鉴.2023(01).113-114.

[2]陈莹.隐忧与思危——《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安全问题.三角洲.2024(09).112-114.

[3]蔡鸿宇.浅议北宋时期城市的社会管理——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明日风尚.2023(05).152-155.

来源:鄄城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