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位90岁的老兵爷爷告诉我:在实战中,就算李云龙率领3万人,也很难打赢平安县城。摘要: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周围国攻打莱阳县城,小兵张嘎攻打鬼不灵,这三场打仗被称为是“二战的转折点”,就拿老李攻打平安县城来说,敌军派出太原的援军来支援,这么以来太原必然空虚,如果其部队趁机攻击太原。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周围国攻打莱阳县城,小兵张嘎攻打鬼不灵,这三场打仗被称为是“二战的转折点”,就拿老李攻打平安县城来说,敌军派出太原的援军来支援,这么以来太原必然空虚,如果其部队趁机攻击太原。
就需要再从其他地方派来援军支援太原,这么一来其他地方就会空虚,敌军就需要从太平洋,远东抽调援军,然后就造成了敌军在太平洋,中途岛,远东地区的频频失利,因此攻打平安县城,也被称为是二战的转折点。
但是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这个时间点根本对不上号,老李攻打平安县城是在“五一大扫荡”之后,也就是1942年5月1日之后,后来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老李攻打平安县城的时间估计是在1943年的七八月份。
而中途岛打仗,是1942年6月4号左右,而且是敌军完败,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老李攻打平安县城,只是一场普通的城市攻坚战而已,顶多只是影响了太原的敌军,对于整个敌军形式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反而还影响了咱们部队在校长心中的形象,通过云飞兄的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原话是:“咱们部队发展队伍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区区一个团,就敢打县城,因此也增加了校长对于咱们的防御之心。
在平安县城并没有多少敌军,根据敌军的编制,敌军在县城会设置一个中队,一个宪兵队,还有伪军,根据平安县城的战略位置,并不是很重要,不像莱阳县城那样四通八达,所平安县城的敌军并不多。
一个中队200人左右,一个宪兵队100多人,还有就是伪军大约在500人左右,外加山本特工队的30多号人,整体算下来不会超过1000人,而老李的独立团虽然号称上万人,但是包括区小队和民兵。
战前部署,老李也分兵阻击敌人了,比如独立团6连就是阻击援军的,还有其他一些区小队和民兵,因此老李攻城时集结起来的部队最多只有7000人,这7000人大多都是这一年内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好多士兵,无论是经验,还是单兵素质都不行。
其次就是敌军在平安县城,那是根深蒂固,而且是以逸待劳,也就相当于平安县城是敌军的主场,在敌军的主场,老李虽然人多,但是不论是武器配置,还是地理条件,老李都不占优势,而且老李还有后顾之忧,时时刻刻防备敌军援军,因此当时的老李太难了。
减去新兵战力,折算下来,可以认为老李手下也就5000人的战力,虽然有轻重武器,还有意大利炮,但是这对于城墙来说,那简直是杯水车薪,其中没有透露平安县城城墙的数据,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打过仗的临汾城墙为例,城墙高15米,平均厚度是1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是30米,城墙周长是10公里左右。
当时咱们的部队是挖通了两条暗道,分别用了6.2吨和3吨左右的物资,才弄开两个缺口,虽然说平安县城属于小城,但是和临汾城墙比起来,也相差不大,因此李团长只用意大利炮,是打不开的,刚开始我以为打的是城门,后来看了书确实是城墙。
其实老李攻打平安县城,应该也是有原型的,我认为应该是榆社县城,只是时间上对不上号,但是攻打榆社县城的确实是129师386旅的部队,只是现实中不是老李的独立团,而是程瞎子那个团。
攻打榆社县城的时间是在1940年,百团大战时期,当时程瞎子那个团配合另外一个团合计将近3000余人,而敌军守军只有300余人,兵力对比是10比1,结果咱们打了3个小时,没能前进一步,主要原因就是敌军的火力太猛了。
敌军都躲在里面只留一个小孔,最后旅长不得不重新部署,把敌军的火力孔编号,一挺轻重武器,负责敌军一个火力孔,在配合山炮的火力压制下,也是采用挖地道,埋藏物资,才打开了缺口。
此战敌军300人损失殆尽,咱们损失200多人,受伤200多人,打了两天,我认为这个时候3000人战力,应该是强于老李7000人的战力,因为百团大战时,咱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而老李的兵基本都是新兵。
李云龙攻打县城,最开心的莫过于咱们的老总了,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彭爷爷老总可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能不知道云龙兄的小心思,经过前一年的“五一”大扫荡,彭爷爷也是一肚子火,也正想找个机会出出气。
正好李云龙攻打县城,彭爷爷也想围城打援,教训一下这些敌军,但是作为军人,老李确实犯错了,确实彭爷爷怎么处置都不过分,还是校长的嘉奖令救了云龙兄,不看僧面看佛面,彭爷爷怎么也得看校长的面子,因此云龙兄功过相抵。
写在最后根据敌军编制,平安县城作为普通小城,也就是一个中队,一个宪兵队的兵力,外加一队伪军,和山本的30多号人,合计最多不超过1000人,老李就消灭了1000人左右,这区区1000敌军对敌军形势能有什么影响。
反而是暴露了咱们部队的隐藏实力,增加了校长对咱们部队的防御之心。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